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45例手法复位固定与交叉克氏针固定疗效比较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45例手法复位固定与交叉克氏针固定疗效比较探索

姚成龙

江苏省泗洪县人民医院外科江苏泗洪2239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取手法复位固定和交叉克氏针固定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45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采取手法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23例采取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分析对比两组合㡯固定效果以及恢复表现。结果:对比两组合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优良率为100%(23/23),对照组优良率为77.2%(17/22)。观察组恢复效果更优,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采取交叉克氏针固定的效果更佳可靠,且操作简便,对患者的创伤刺激较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交叉克氏针固定;手法复位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因跌倒所致,成年人相对少见。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以及交通事故中,系间接暴力所导致的[1]。根据暴力形式和受伤机制的不同,可将肱骨髁上骨折分为伸直型、屈曲型以及粉碎性骨折,其中以伸直型最为多见,屈曲型最少,粉碎型多发生于成年人,又称为髁间骨折。现临床上对于肱骨髁上骨折多采取手法复位治疗,但此类治疗方法仅适用于病情较轻者[2]。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探讨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取手法复位固定和交叉克氏针固定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45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1例,左侧15例,右侧7例。患者年龄为5-14岁,平均年龄为(10.3±0.9)岁。骨折类型包括尺偏型9例,桡偏型13例。观察组患者23人,其中男性13人,女性10人,左侧14例,右侧9例。患者年龄为5-15岁,平均年龄为(10.4±1.1)岁,骨折类型包括尺偏型11例,桡偏型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手法固定复位:反向牵引患者同侧腋窝部,牵引方向向上,在持续的牵引作用下,克服重叠畸形,继而根据患者的X片结果进行矫正。

观察组采取克氏针交叉固定复位:患者取仰卧位,麻醉后在C臂机下进行复位,固定上髁位置,观察尺神经解剖位,避开尺神经后进针,进针角度与肱骨纵轴形成一个35-40°的夹角,继而向后10°钻入克氏针,穿过皮质,紧贴肱骨外脊内上方进行进针,针尾留于皮外[3]。

1.3观察指标

(1)评价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肘关节活动受限范围不超过10°,肘提携角丢失程度不超过45°。良:肘关节活动受限范围在10-20°内,肘提携角丢失程度在6°-10度内。差:肘关节活动受限范围超过30°,肘提携角丢失程度超过15°[4]。(2)对比两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试验数据均运用SPSS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其计量资料通过t来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对比两组合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优良率为100%(23/23),对照组优良率为77.2%(17/22)。观察组恢复效果更优,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2.2恢复效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94±8.4)d、(74±3.5)d。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出现1例克氏针埋入皮下,对照组出现2例Volkman缺血性肌挛缩,2例关节畸形,1例神经损伤。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多采取闭合复位治疗,但闭合复位后患者固定情况较差,在恢复其易产生畸形愈合。而交叉克氏针固定在治疗时创伤较小,无手术切口,无手术瘢痕,并且对患者骨折周围的组织不会造成损伤,没有破坏患者正常的血液循环,这利于骨折治疗后的快速愈合[5],另外,相比于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克氏针交叉固定能够提供牢固的固定效果,避免在治疗后出现并发症,从而保证了患者的恢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两组合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优良率为100%(23/23),对照组优良率为77.2%(17/22)。观察组恢复效果更优,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94±8.4)d、(74±3.5)d。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出现1例克氏针埋入皮下,对照组出现2例Volkman缺血性肌挛缩,2例关节畸形,1例神经损伤。

综上所述,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采取交叉克氏针固定的效果更佳可靠,且操作简便,对患者的创伤刺激较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原小磊.切开复位外侧两枚平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Ⅲ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2]赵斌强.闭合手法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a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07):154.

[3]刘剑,肖扬,伍旭辉,李联珊.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45例手法复位固定与交叉克氏针固定疗效比较[J].中国医疗前沿,2011,6(09):41-42.

[4]蒋科,蔚芃,明伟.应用不同入路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重肱骨髁上骨折[A].贵州省医学会.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贵州省医学会:,2010:2.

[5]于中华.闭合复位交叉三根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严重移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远期疗效分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