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3

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

杜敏

黑龙江省佳木斯中心医院154002

摘要:目的阐述视黄醇结合蛋白临床检测方法,探究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检测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48例进行免疫比浊法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患者,分析比较患者患病类型以及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肝系疾病中肝硬化、急慢性肝炎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分别为(21.68±2.1)、(28.95±2.7)mg/L,明显低于正常者(t=2.248、2.265,P<0.05);肾系疾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者;营养性疾病中甲状腺功能减退、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者(t=2.236、2.245,P<0.05)。结论免疫比浊法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对于明确肝肾功能病变以及营养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方法;临床应用

[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detectionmethodofretinolbindingproteinandexploretheclinicalapplicationvalueofserumretinolbindingproteincontent.Methods148patientswithretinolbindingproteinwererandomlyselectedinourhospital,andthetypesofthepatientsandthechangesofretinolbindingproteincontentwerecomparedandanalyzed.Resultsthecontentofretinolbindingproteinintheserumoflivercirrhosisandacuteandchronichepatitiswere(21.68+2.1)and(28.95+2.7)mg/Lrespectively,which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ofnormalpersons(t=2.248,2.265,P<0.05).Thecontentsofserumretinolbindingproteininpatientswithreducedordigestivediseases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innormalsubjects(t=2.236,2.245,P<0.05).Conclusiondetectionofretinolbindingproteinbyimmunoturbidimetryisofgreatclinicalvalueintheidentificationofliverandrenalfunctionandnutritionaldiseases.

[Keywords]retinolbindingprotein;detectionmethod;clinicalapplication

临床研究发现视黄醇结合蛋白更多的存在于人体血液及尿液中,可参与机体维生素A转运以及转运肝细胞中视黄醇的作用,且对判定肝肾功能损伤以及营养性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2]。此次观察比较我院收治的148例进行免疫比浊法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患者疾病类型以及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变化情况,从而探究视黄醇结合蛋白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48例进行免疫比浊法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患者,其中有35例为正常,排除肝肾功能以及营养性疾病,男性20例,女性15例。有43例患者患有肝系疾病,其中有23例患者患有肝硬化,有20例患者患有急、慢性肝炎,男性25例,女性18例。有53例患者患有肾系疾病,其中有13例患者患有慢性肾盂肾炎,有14例患者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有6例患者患有肾结石,有20例患者患有糖尿病肾病,男性28例,女性25例。有17例患者患有营养性疾病,其中有12例患者患有甲状腺功能疾病,有7例患者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有5例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有5例患者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男性6例,女性11例。所有患者年龄均在20~70岁,该次实验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视黄醇结合蛋白临床检测方法登录万方、知网等数据库,输入黄醇结合蛋白检测方法,筛查近3年相关文献资料,文献查阅后总结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方式较多。

1.2.2视黄醇结合蛋白临床应用148例不同疾病类型均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清晨抽取患者3~5mL空腹静脉血,高速离心30min后分离提取血清,使用贝克曼5821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视黄醇试剂盒为九强公司生产。

1.3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患者患病类型以及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变化情况。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分析比较患者患病类型以及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变化情况

分析比较患者患病类型以及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变化情况,见表1,肝系疾病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肾系疾病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营养性疾病患者与正常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视黄醇结合蛋白临床检验主中放射免疫分析法(RIA)主要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抗原可与反应体系中未标记抗原特异性抗体进行结合从而检测样本中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其临床检测范围为0~320mg/L,放射免疫分析法灵敏度、特异性高是临床常用检测方法;免疫电泳法(IEP)是利用区带电泳免疫双扩散结合原理对患者尿液标本进行免疫化学分析,该操作方法简便,当时临床检验时间长,难以进行全自动分析,临床检测下限为15mL/L,故对于肝肾疾病以及营养性疾病早期病变临床诊断敏感度、特异性低[3]。酶联免疫法(ELISA)是在不损坏抗原或抗体免疫活性的条件下预先结合至固相载体表面,而后将受检样本与酶标抗体遵循一定的程度与固相载体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样本中物质量,从而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该检测方法可重复性高,但是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易受外界影响,故敏感度以及特异性低。免疫比浊法主要是通过比较浊度透光光线吸收量以及免疫复合物形成量,从而推算出抗原量,该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自动分析监测[4]。

研究发现视黄醇结合蛋白广泛存在于人体尿液以及血液中,血液中视黄醇结合蛋白是由视黄醇以及前白蛋白组成的复合体。生理状态下,肾小球基底膜孔径屏障以及电荷屏隙可保持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处于正常水平,部分低分子量视黄醇结合蛋白以及体液游离视黄醇结合蛋白可被肾小球滤过,大部分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近曲小管被重新吸收分解[5-7]。对于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血清含量可出现明显改变。相关临床研究发现视黄醇结合蛋白与血清胆红素、谷草转氨酶以及机体多种碱性磷酸酶活性成反比,对于肝硬化以及肝炎,血清中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该次研究中肝硬化、急慢性肝炎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分别为(21.68±2.1)、(28.95±2.7)mg/L,明显低于正常者也证明了这一点。当肾脏发生病变时,肾脏血流量降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故流经肾小球的视黄醇结合蛋白被肾脏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人体血液中,导致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升高,当出现营养性疾病时血液中视黄醇结合蛋白可出现不同浓度的改变,该次研究结果就显示甲状腺功能减退、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者,而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则明显高于正常者。周琳等[8]同样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并对照了健康组、肾病组、肝病组患者的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得出肝病组中急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分别为(23.23±11.12)、(26.81±13.33)mg/L,较于健康组的(50.02±12.89)mg/L明显要低,与该次研究得出的肝硬化、急慢性肝炎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者的结果一致;而肾病组中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分别为(83.81±22.31)、(95.16±29.93)mg/L,较健康组明显要高,与该次研究得出的肾系疾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者的结果一致。但周琳等的研究未涉及营养性疾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的变化。

综上所述,可知免疫比浊法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对于明确肝肾功能病变以及营养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该次研究仅涉及肝肾、营养性疾病,未对其他疾病进行探究,尚需在消化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领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肖健,钱建平,蒋廷旺,等.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在肝炎和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6,11(13):22-24.

[2]曾虹.联合检测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视黄醇结合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7):1098-1099.

[3]李元宽.尿液同型半胱氨酸、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在肾功能早期损伤中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4):1991-1993.

[4]杨艳艳,李治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在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诊疗阶段的检测价值[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7,9(2):86-88.

[5]王艳春,雒雪.子痫前期患者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6,8(2):100-102.

[6]李玉华,孙红霞,马宏伟,等.某区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9):85-86.

[7]宁冬梅,丁涛.血清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以及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12):2055-2057.

[8]周琳,朱燕忠,宋成,等.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方法学及其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1):1435-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