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措施用于小儿腹泻效果观察王亚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综合护理措施用于小儿腹泻效果观察王亚丽

王亚丽

大庆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庆163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小儿腹泻应用综合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观察腹泻患儿实施不同护理措施的效果和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组患儿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呕吐改善时间、脱水纠正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在应用于小儿腹泻时的临床效果较常规护理效果明显且获得了家长认可,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小儿腹泻;综合护理;饮食调整

小儿腹泻是指由轮状病毒及孤儿病毒等引发的、发生在6个月~3岁婴幼儿、发生大便次数异常增多并出现大便性状改变的疾病,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患儿临床表现为腹泻、发热、溢乳、食量减少、呕吐、体质量下降、脱水等,具有起病急、发病率高的特点,由于患儿年龄较小,严重影响患儿的发育。本研究旨在探讨相同治疗条件下护理干预对秋季腹泻患儿病情发展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指导,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均符合小儿腹泻诊断标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大便以蛋花汤样与稀水样为主,无腥臭味,大便常规检查存在少量白细胞,其中发热14例,呕吐12例,溢乳14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症状,其中轻度脱水19例,中度脱水12例,重度脱水9例。观察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6~36个月,平均(14.9±3.5)个月;病程1~4d,平均(2.3±0.7)d。对照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34个月,平均(16.8±4.2)个月;病程1~6d,平均(2.4±1.1)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

1.2.1常规护理措施:①调整饮食。除严重呕吐者均不禁食,逐渐恢复喂养。②消毒隔离。尤其重症患儿应床边隔离。勤换尿布,便后清洗臀部,防止泌尿感染。

1.2.2综合护理措施:①病情监测。每天详细记录患儿大便次数、便量、形状、气味。大便泡沫提示发酵。有腐败臭味提示蛋白消化不良,粪便上有油光提示消化不良,大便黏液较多呈蛋花样或水样伴随恶心、呕吐、腹痛提示大肠杆菌肠炎,秋冬季节发病、大便白色或淡黄色米汤或清水样提示轮状病毒肠炎、黏液少、无臭味、次数多、量多、脓血提示为沙门氏菌肠炎或菌痢。大便多且黄色稀便、泡沫且带黏液、时而呈豆腐渣样细块提示并发鹅口疮。腹泻并发肠套叠或泻剂量过大可能导致大便突然减少,因此对于腹泻突然停止的患儿应严密观察是否有呕吐、胀痛、精神不好的表现,并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合理的药物干预。②饮食护理。发生腹泻后,应及时调整饮食以免加重患儿腹泻。保证腹泻期间和恢复期营养的供应,以促进疾病恢复,减少体重下降和生长停滞,预防营养不良、缩短康复时间。母乳喂养的患儿继续采用母乳喂养,但要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并保持心情舒缓。其他腹泻脱水患儿在补充累积损失阶段禁食4-6h,腹泻次数减少时,给予汤、粥、奶制品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食多餐。病情好转后,渐恢复正常饮食。③补液护理。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时急性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合理体液疗法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口服补液盐,轻度脱水50-80ml/kg,中度脱水为120-150ml/kg,重度脱水为120-150ml/kg。静脉注射第一天补液坚持定量、定性、定速、纠正酸中毒、纠正低钾、低钙、低镁。④卫生消毒。对腹泻患儿床边隔离,待大便镜检正常方可解除隔离。保持室内环境卫生、空气流畅,每日用紫外线灯消毒空气。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前要清洗双手,患儿的生活用品专用且每日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患儿排便次数增多,为避免皮肤刺激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和会阴并擦干,保持肛周皮肤干燥,局部皮肤发红时采用5%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涂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勤翻身,预防继发性肺炎。⑤心理护理。医务人员应多关心抚触患儿,了解和满足患儿情感需求,使患儿感到愉快、满足、安全和信任感。及时与家属沟通,讲解病情的发生、治疗、转归,使家属明确疾病的发展情况,以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1.3疗效判定标准根据腹泻疾病诊断治疗标准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著有效:治疗72h内症状消失,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至病前,临床表现良好;有效:治疗72h内症状显著改善,大便次数及性状较病发时显著好转,临床表现一般;无效:治疗72h内症状未改善或加重,大便次数及性状较病发时无变化或出现加重,临床表现差。总有效率=显著有效率+有效率。临床统计患儿治疗期间的大便次数及性状,记录患儿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呕吐改善时间、脱水纠正时间。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7.5%。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3,P<0.05,见表1)。

2.2临床症状观察组患儿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呕吐改善时间、轻度脱水纠正时间、中度脱水纠正时间、重度脱水纠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各种消化酶的分泌较少、活力低,适应食物质量的耐受力差,又因生长发育快导致所需的营养成分较多,而增加了消化道的负担,所以消化系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引起腹泻。如果患儿没有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致使病情进一步的发展或加重,极有可能诱发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小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疾病,临床症状表现常轻重不一

小儿腹泻起病急,严重者会出现脱水甚至危及生命,护理措施不当还易发生并发症,所以小儿腹泻治疗中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笔者认为,临床中一定要加强腹泻患儿的监测和护理,提供专业和全面的护理服务,将并发症的发生控制在最小范围,综合护理在临床中效果明显,并得到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值得更大范围的研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梁晓丽.小儿腹护理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0-61.

[2]戴萍华,刘玲红.优质护理对小儿腹泻治疗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护理,2013,11(23):34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