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度窒息症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新生儿重度窒息症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临床疗效

梅梅孟庆云杨松陈秀华康晓明(通讯作者)

梅梅孟庆云杨松陈秀华康晓明(通讯作者)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4003

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重度窒息症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2017年期间在我院间治疗的重度窒息新生儿纳入本次研究,总计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所有患儿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儿接受基础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心、肾功能损害、肠胃功能障碍以及HI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内数据对比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脏器功能受损情况,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新生儿重度窒息症状;血管活性药物;临床治疗疗效

新生儿重度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具体是指在生产前、生产时以及生产后因各种疾病或外部因素导致胎儿出现呼吸困难、循环异常等症状,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未出现自主呼吸或未建立呼吸,新生儿重度窒息具有较高的致死率[1]。我院为改善新生儿重度窒息症状的治疗疗效,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价值进行了相关分析,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果,现将研究成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2016年-2017年期间在我院间治疗的重度窒息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总计80例,其中男性患儿42例、女性患儿38例;胎龄为35-40周,平均(37±1.2)周;出生体质量:2231-4315g,平均体质量为(2971±221)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所有患儿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儿的常规资料,差异显示为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重度窒息的诊断标准;患儿家属了解、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且签署相关文件。

1.2方法

给予所有患儿吸氧治疗、预防感染治疗、血气分析、纠正点解释紊乱、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使用方法为:将5μg/(kg·min)多巴酚丁胺与5μg/(kg·min)多巴胺联合使用,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每日进行12h的治疗,同时给予患儿酚妥拉明0.5mg/(kg·次)进行治疗,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对患儿进行8-12h的治疗,所有药物均使用微泵进行控制,对研究组患儿进行为期5d的治疗[2]。

1.3效果判定标准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脏器功能受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所有患儿临床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对两组患儿的脏器功能受损情况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予以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判定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儿心功能受损、肾功能受损、肠胃功能障碍以及HI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内数据对比差异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窒息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是低血氧症、酸中毒以及高碳酸血症等。新生儿窒息具有较高的致死率,目前已经成为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缺氧、缺血会使其患儿重要器官受到损害,随着窒息程度的加重,器官受损的情况也会加重,临床主要表现为心脏功能受损、肾脏功能受损、脑部受损、胃肠道功能障碍等。新生儿出现窒息后,其肠道系膜动脉血液量会减少超过75.1%,腹部主动脉血流量则会减少超过69.9%,肾脏功能以及胃肠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并且还会引起其他器官功能衰退[3]。患儿机体处于长期缺氧的状况,其心率会逐渐减缓,心血输出量大量降低,体内血压也会随之降低,肺部毛细血管阻力逐渐增大,肺部血流量也相应变少,加重了患儿缺氧的情况,进而会引起心力衰竭的症状。随着机体缺氧情况的加重,使得脑血管的调节功能受到损害,机体代谢功能也受到影响,炎性介质的作用引发HIE,使得患儿死亡的风险逐渐增高。

根据临床相关学者研究显示,血管活动药物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能够保护机体内重要器官,同时还能够提高治疗疗效,改善预后效果。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属于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根据临床报告显示,使用少量的多巴胺对重度窒息患儿进行治疗,能够起到保护脏器的作用,减少肾脏、胃肠等功能的损害,并且还能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效果,提高治疗疗效。多巴胺能够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还能够有效的扩张冠脉、肾脏以及肠系膜等血管,并且还能够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帮助缓解肾功能受损的情况,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肠壁微循环的改善,加速肠道功能的恢复。多巴酚丁胺则能够有效提高心肌的收缩功能,降低心脏受损情况。酚妥拉明则是α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舒张血管,具有改善脏器功能微循环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患儿的康复。

综上所述,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作用,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治疗疗效,缓解患儿脏器受损的情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白焱.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和护理效果探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6):5208-5208.

[2]徐梦瑶.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其护理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9):3875-3875.

[3]樊俊松.血管活性药物治疗高危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8):52-54.

作者简介:

康晓明2性别:女3出生年月:(1961.09)4民族:汉族5籍贯:山东省莒县6学历:本科7职称:主任医师8职务;科主任,学科带头人9科室:儿科10研究方向:小儿肾脏11单位: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