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干预在急性中毒患者救治中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干预在急性中毒患者救治中应用效果分析

刘沙沙

天津市北辰医院300400

摘要:目的:分析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干预在急性中毒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326例急性中毒患者,根据患者编号分组,将326例急性中毒患者分为观察组(n=163)、对照组(n=163)。观察组接受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94.48%,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86.50%,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急性中毒患者救治中,实施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干预;急性中毒;救治;应用效果

急性中毒,即为毒物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皮肤、粘膜和呼吸道等进到人体所致机体受损,发生器官功能障碍[1]。这一病症具有疾病急骤、临床症状严重、病情变化速度快等特点,所以如果没有及时诊治,会对急性中毒患者的生存质量构成严重威胁。急性中毒发病机制,和毒物吸收、毒物代谢等有关[2]。针对于此,我院将近年来收治的326例急性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护理作为基础,以常规护理作为参照,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近三年我院收治的326例急性中毒患者,结合急性中毒患者的编号,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女性比例显示为:86:77;年龄区间为8~70岁,中位年龄(39.6±5.5)岁。其中,乙醇中毒者、一氧化碳中毒者、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中毒者、农药中毒者、其他中毒者各50例、46例、19例、33例、15例。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比例显示为:88:75;年龄区间为10~72岁,中位年龄(41.5±5.7)岁。包括乙醇中毒者、一氧化碳中毒者、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中毒者、农药中毒者、其他中毒者各51例、47例、20例、30例、15例。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性中毒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加以临床统计处理及分析,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接到急救电话后,在最短的时间达到现场,将急性中毒患者送至医院抢救。然后,提供护理服务,待患者康复后实行出院指导。

1.2.2观察组接受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护理,院前急救护理,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组织抢救小组赶往现场。出车后和患者保持紧密联系,耐心询问患者的中毒情况,告知其基本的急救方法,如:确保患者处于宽敞且通风的场地,从而使得患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如果患者呼吸比较微弱,需实行按压操作。

院内急救护理,达到救治现场后,将患者移至通风的位置,实行高流量给氧治疗。针对重度中毒者,应构建≥2条静脉通道,严格按医嘱服药;对于四肢抽搐者,需在第一时间通过镇静药物处理;心跳呼吸停止者,应及时实行心肺复苏术治疗。此外,还应对急性中毒患者是否存在中毒病史进行询问,如:中毒毒物、中毒时间、中毒渠道等,为急性中毒者实行全面体检,以便准确评判急性中毒患者的病情。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急性中毒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临床疗效的评判:结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内容,对急性中毒患者的护理效果实行评判。中毒症状全部消除/>80%中毒症状得以改善,意识为清醒状态,即为显效。中毒症状有一定缓解,存在一定的后遗症,但不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构成不良影响,即为有效。抢救失败/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并且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即为无效。显效和有效的总和×100%,即为护理的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326例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相关数据,均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其中,例数方面以“n”的方式表达,两组护理总有效率的对比,均按照“%”方式表示,经X2实行统计学检验。这时,两组间对比为“P<0.05”,即具有显著差异。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数据对比结果证实为:94.48%、86.50%,差异性显著,P<0.05,如表1。

表1两组护理总有效率的对比[n=163(%)]

3.讨论

因为急性中毒病症,存在发病急、病情发展速度快的特点[3]。为此,接到急救电话后应立即前往现场,在赶往救治现场过程中给予患者急救指导,以便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然后,对急性中毒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入院后技术进行抢救,旨在保障患者的救治效果[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实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由此能够看出,急性中毒患者接受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可提高急性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此,实施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干预时,应减少院前、急诊科、其他科室对患者病情的讨论时间,加强各科室间的合作,以便为抢救急性中毒患者赢取更多救治时间,在最佳时机对急性中毒患者进行救治,防止延误患者的病情[5]。

总而言之,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在急性中毒患者救治中应用,可保障救治效果,同时提高急性中毒患者的生存质量,存在应用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林健,陈焕明,杨英等.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14-17.

[2]李保军.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8):84-85.

[3]杨秀芬.应用微信平台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实施院内外一体化护理干预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2):148-150.

[4]卢琳琳,郑旭媚,祝安利.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罕少疾病杂志,2017,24(2):3-5.

[5]郭晶莹.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5):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