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不同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毕永海1翟建海2

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临床骨科301700

摘要:目的:探究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实施Gamma钉治疗、股骨近端抗旋转刀片髓内钉(PFNAA)、动力髋螺钉(D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三组,分别实施Gamma钉内固定、PFNA内固定、DHS内固定,对比三组术后疗效。结果:Gamma钉组和PFNA组在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都有很好的效果,并且均优于DHS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amma钉组、PFNA组、DHS组的术后髋关节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0.0%、93.3%和83.3%;PFNA组与DHS组比较以及Gamma钉组与DH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mma组与PF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与Gamma钉组分别为10.6%和6.6%;PFNA组与DHS组比较以及PFNA组与Gamma钉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和Gamma钉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创伤小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DHS;Gamma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这种骨科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多见,这种疾病多发在老年人群体,且患病男性比例大于女性。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出现,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因此在临床上受到重视。现阶段手术治疗属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但不同的手术方法都存在其局限性。近年来市面上研发出很多新型内固定材料,这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治愈无疑是个新的突破,使其临床效果逐步渐佳。我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实施不同内固定治疗,对比三组术后疗效,现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2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三组,分别实施Gamma钉内固定、PFNA内固定、DHS内固定。Gamma钉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4~75,平均年龄(63.2±3.5),合并冠心病、肺气肿、高血压、糖尿病分别为2例、5例、8例、3例;PFNA组:男21例,女9例,年龄35~77,平均年龄(65.2±3.2),合并冠心病、肺气肿、高血压、糖尿病分别为5例、3例、7例、1例;DHS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1~74,平均年龄(60.2±2.8),合并冠心病、肺气肿、高血压、糖尿病分别为4例、8例、7例、3例。

1.2治疗方法

Gamma钉组:麻醉方法选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采取仰卧位,对患侧垫高向健侧倾斜,角度大约为15度,取股骨大粗隆近侧入路,对臀中肌进行钝性分离,到达股骨大粗隆顶点,实施骨折复位在c型臂透视下,入Gamma钉在髋内收位置。

PFNA组:麻醉方法选取椎管内联合麻醉,患者采取仰卧位,对患侧垫高向健侧倾斜,角度大约为15度,取大转子顶点内侧大约0.5厘米处为进针点进针,选择合适的PFNA主钉插入髓腔当中,C臂机下确认导针的位置良好,选择合适长度的螺旋刀片敲入,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静态或者动态远端固定螺,最后于钉尾部拧入钉帽。

DHS组:麻醉方法选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采取仰卧位,对患侧垫高向健侧倾斜,角度大约为15度,取髋骨外侧入路,选取股外侧肌后缘对显露股骨上端和大粗隆进行剥离,实施骨折复位在c型臂透视下,入DHS。

1.3观察指标

对于三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讨论。

1.4疗效判定

髋关节功能恢复评价采取Har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价,四个等级分别为优(>9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差(<70分)。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表示用均数±标准差(±s),行方差分析,结果采用x2检验,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三组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分析

三组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分析见表1。得出PFNA组与DHS组比较以及Gamma钉组与DHS组比较在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mma钉组与PFNA组在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三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DHS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16例,良9例,差5例,优良率为83.3%;PFNA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18例,良10例,差2例,优良率为93.3%;Gamma钉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17例,良10例,差3例,优良率为90.0%。PFNA组与DHS组比较以及Gamma钉组与DH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mma组与PF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DHS组伤肢短缩1例,螺钉穿出股骨颈1例,分髋外翻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Gamma钉组髋内翻1例,股骨粗隆间再骨折1例,发症发生率为6.6%;PFNA组一期全部愈合,无并发症。PFNA组与DHS组比较以及PFNA组与Gamma钉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和Gamma钉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这种骨科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多见,这种疾病多发在老年人群体,且大多病情不稳定,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严重时会出现肢体缩短、髋内翻等后遗症[1]。所以,有关专家提倡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应尽早实施,通过对内固定加以坚固,从而可重建股骨近段的连续性及稳定性,可减少并发症进而早日恢复。目前多用DHS、PFNA以及Gamma钉这三种方法,但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所以应综合考虑来选取治疗方案。

DHS内固定可对骨折端有持续的加压,可刺激骨折断面的愈合[2]。缺点是当股骨内侧皮质不完整的时候,容易出现畸形愈合以及使钢板螺钉断裂。所以,DHS内固定主要针对于较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Gamma钉和PFNA主要为髓内的固定,可对于股骨距区的压应力大大的减少,且利于骨折愈合。本研究得出,Gamma钉组和PFNA组在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都优于DHS组。但Gamma钉容易造成再骨折,资料显示Gamma钉组髋内翻1例,股骨粗隆间再骨折1例,发症发生率为6.6%。PFNA在固定中,防滑螺钉可对骨折端进行固定,防止其位移或短缩,还配有减压槽分散应力,可对骨干骨折及锁定断裂的发生率有效的减少[3]。此研究资料得出,PFNA固定后的指标均优于Gamma钉组和DHS组,切术后一起均愈合。

综上所述,股骨粗隆间骨折需尽早实施手术,且治疗方法最好选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主要由于其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创伤小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4]。

参考文献:

[1]朱运武,黎炜,汪运林,贺瑞.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外医疗,2013,32(29):11-12.

[2]马勇.不同内固定方式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05):815-816.

[3]傅海鹰,丁文清,邓思海.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J].现代医院,2007,(04):38-39.

[4]张晓珍.不同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05):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