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袁宏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袁宏海

袁宏海

黑龙江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目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原因、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者30例,所有患者立即停用导致相关性腹泻的抗菌药,采用补液、补钾、禁食等治疗,避免使用抑制肠蠕动的药物。结果:30例患者中有轻症27例,经过治疗症状均好转,治愈率达100%,重症3例,其中2例症状完全消失所需时间平均比轻症多十天,1例治疗无效死亡。年龄大、抗菌药物种类、多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时间长等均与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有关。结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个体化用药、减少侵入性操作、补充益生菌、鼓励早期进食、肠内营养。

关键词: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auses,clinicalfeaturesandpreventivemeasuresofantibiotic-relateddiarrheaininpatientswithrespiratorymedicine.Methods:TwentypatientswithdiarrheawereenrolledinthisstudyfromFebruary2015toFebruary2017.Allpatientsweretreatedwithantibioticssuchasrehydration,potassiumsupplementationandfasting.Usedrugsthatinhibitbowelmovements.Results:Ofthe30patients,27casesweremild,andthetreatmentratewasimproved.Thecureratewas100%andtheseverecaseswere3cases.Theaveragedisappearanceofthesymptomswasmorethantendaysaftermildsymptoms.TheAge,antimicrobialagents,multi-antibacterialdrugsincombination,alongtreatmenttimeandrelatedtotheoccurrenceofrelateddiarrhea.Conclusion:Theincidenceofantibiotic-relateddiarrheaishigh,whichisrelatedtomanyfactors.Itshouldbereasonabletochooseantibiotics,inpidualdrugs,reduceinvasiveoperation,supplementprobiotics,encourageearlyeating,enteralnutrition.

Keywords:Respiratorymedicine;antibiotics;relateddiarrhea

前言: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临床常见问题之一,是指由于患者对抗菌类药物使用不当,引起体内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抗菌药物在目前住院患者中的应用较普遍,对感染的治疗有明显疗效,但其带来的副作用不容忽视,抗菌类药物相关性腹泻可诱发急腹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预后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者30例,男患16人,女患14人,年龄46-82岁,平均年龄69岁,应用抗生素时间分别为3-19天,所有患者都符合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断标准,并排除食物中毒、慢性腹泻、沙门菌属腹泻、病毒性腹泻、菌痢、肠易激综合征、缺血性腹泻及脂肪泻疾病等。主要临床表现除呼吸系统症状外,可见腹痛、发热、排便量及排便次数增多,每日排便为4-10次不等,大便颜色及性状改变,多为草绿色或棕黄色,呈稀水样、蛋花样或稀糊样可伴有脓血、粘液及未消化的食物,便检发现菌群失调并有白细胞和红细胞,查体可有腹部压痛及腹肌紧张。所有患者在入院时间、基本呼吸道病情、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立即停用导致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抗菌药,若原发性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确实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则应选用针对性较强的窄谱抗菌药,耐药菌使用万古霉素等、真菌感染使用制霉菌素、氯康唑等,主要进行对症治疗,对患者采用补液、补钾、禁食等治疗,避免使用抑制肠蠕动的药物,可辅助应用保护肠黏膜的药物,分析患者发病与抗菌药物应用关系、探讨影响因素、观察治疗及预后。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30例患者中有轻症患者27例,经过治疗症状均好转,治愈率达100%,重症患者3例,其中2例症状完全消失所需时间平均比轻症患者多十天,1例治疗无效死亡。分析患者用药情况的出各抗菌药物引起相关性腹泻的频率依次为头孢三代、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头孢二代、克林霉素,另外年龄大、抗菌药物应用种类多、时间长均与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有关。

3.讨论: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多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破坏了肠内菌群的自然生态平衡,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或抑制正常肠道菌群而使非肠道寄生菌大量繁殖而造成的腹泻,滥用抗菌药物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最主要的发病原因,不同的抗菌药引起该病的可能性有所不同,针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药物对肠道菌群影响大,各抗菌药物引起相关性腹泻的频率依次为头孢三代、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头孢二代、克林霉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多发生在年龄偏大、原发性疾病病情较重、临床采取禁食治疗的患者,多为单纯性腹泻,排便量及排便次数增多,大便颜色及性状改变,可伴有黏液及黏膜脱落坏死物质使得本病早期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或菌痢,此时如果用抗菌药物治疗会加重病情,临床一旦发生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更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可能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引起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发病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年龄因素、侵入性操作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肝、肾脏功能减退,对抗菌药物的排泄功能减退,致使体内蓄积过多的抗菌药物增加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侵入性操作易损伤患者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导致局部环境改变,增加患者的免疫负担。

在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在治疗上,轻症不用特殊治疗,大多能自行恢复,立即停用抗菌药物,进行对症处理,病情较重的菌群繁殖,将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抗菌药物停用,针对可能的病原体使用针对性窄谱抗菌药物、耐药菌使用万古霉素等、真菌感染使用制霉菌素、氯康唑等,同时应用保护肠黏膜的药物,并辅助对症治疗,补充益生菌等。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应该以预防为主,临床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应尽量根据药敏试验和患者生理病理特征选择抗菌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尽量避免长期用药、联合用药等,慎用广谱抗菌药物,用药过程中可补充益生菌,并尽量让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或进食。

参考文献:

[1]项迎春.110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814-816.

[2]刘艳红.抗菌药物治疗呼吸内科患者33例相关性腹泻的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10):14-15.

[3]庄贵祥.100例呼吸内科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治疗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2,(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