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护理干预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实践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介入护理干预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实践价值

宋颖妹

天津市南开医院放射科300100

摘要:目的探究介入护理干预用于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实践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研究组(35例,介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以及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8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0,P<0.05)。结论介入护理干预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患者焦虑、抑郁改善好,并发症低,值得广泛在护理中应用。

关键词:介入护理干预;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

脑血管介入治疗是临床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且并发症较多,因此,加强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干预,对患者良好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1]。在临床脑血管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中发现,大部分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现象,导致出现术中尿潴留、血压升高等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效果[2]。介入护理干预是常用的护理方法之一,在临床中应用取得显著效果。为探究介入护理干预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本次研究对70例实施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分组干预,护理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组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各为35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42-79岁,平均年龄(63.5±2.4)岁,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40-83岁,平均年龄(63.7±2.1)岁,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处理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备皮,叮嘱患者手术相关的注意事项,监测患者体征变化,准确记录患者排尿量、血压水平变化等,对于异常指标,及时报告并处理。

研究组:患者护理方法为介入护理干预,即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1)术前护理:在术前除了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准备,还需要加强患者的宣教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宣教护理主要是向患者播放手术相关的视频,使患者对手术流程有基本的认知,在巡房期间,也可以面对面对患者进行宣教,对于术前紧张的患者,要评估患者紧张因素,并针对性的进行疏导干预,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同时准备好术中可能应用的各种手术器械、药物等,做好手术室的消毒工作,并对手术室环境进行调整,以保证患者舒适。(2)术中护理:在手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体征变化,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保证手术顺利开展。(3)术后护理:术后加强患者心率、血压监测,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尿液排出,防止尿潴留的发生,为保证患者舒适度,可以适当的进行体位调整,同时加强患者、患者家属的安抚工作,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3焦虑、抑郁评分标准判断

应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评估,两组评分各为100分,评分不超过50分为无焦虑和抑郁,评分≥50分则根据评分分为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和重度(70分以上),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越严重[3]。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准确的录入至SPSS21.0统计学软件中处理,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并分别予以t检验、X2检验,以P为统计学处理基准,有差异用P<0.05表示。

2结果

2.1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s,分)

3讨论

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介入治疗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是凭借医疗影像,借助血管、皮肤等作为通道,对病灶予以治疗[4]。介入治疗具有疗效高、对患者损伤小、安全性好等优势,因此成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相关研究报道显示,介入治疗术对脑血管疾病进行治疗,如果未能得到有效的护理,则易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5]。

介入护理干预在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中,通过对患者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进行干预,从而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的不适,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进而促进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6]。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一实验结果说明在介入手术治疗脑血管疾病患者中,介入护理干预的应用,使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得到显著的缓解,且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说明介入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在介入手术治疗脑血管疾病护理中,介入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好,患者不良心理改善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有保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永霞.护理干预在脑动脉瘤介入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11(4):506-508.

[2]张民,何江莉.心脑血管联合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效果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7,10(a01):258-258.

[3]李巧银.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3(A02):1165-1166.

[4]李容兰.心理干预在介入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12(b04):158-159.

[5]李丽华,潘丽锋,赵敏敏.优质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10(s1):154-155.

[6]李鑫,郭建华,朱彩琴.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的护理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1):1353-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