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及价值分析

袁圆

袁圆

丰城市中医院内六科江西宜春3311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及价值。方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接诊的晚期胃癌患者6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替吉奥治疗,观察组32例施加阿帕替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χ2值分别为4.655、5.379,P<0.05。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且用药较为安全,该治疗方法有较高的使用参考价值。

关键词:阿帕替尼;晚期;胃癌;价值

胃癌居于我国恶性肿瘤类型中的首位,该病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有研究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每年有近17万人死于胃癌,约占恶性肿瘤致死人数的25%【1】。临床上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治愈率较低,再加上病情发展慢,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因此术后化疗成为了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本次研究选取近一年来我院接诊的64例晚期胃癌患者,运用替吉奥和阿帕替尼治疗,探究分析联合用药价值,以期为将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和理论支撑,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64例,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胃癌,且均需行手术治疗,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加入。排除对研究药物过敏、合并严重消化道疾病、凝血功能异常等患者。其中,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48~70(59.12±8.74)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50~71(60.54±7.36)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对照比较观察。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替吉奥(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0020298,生产企业:重庆科瑞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每日早、晚饭后各一次,每次80mg/m2,连续用药14d后停药7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餐后30min口服阿帕替尼(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0103,生产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每日1次,每次850mg,以温开水送服。疗程中若漏服阿帕替尼的剂量,不可进行补充。疗程均为1个月。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完全缓解(CR):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无复发征兆。部分缓解(PR):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肿瘤缩小率超过50%。稳定(SD):肿瘤缩小率在20%~50%之间,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无效(PD):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有加重趋势。总有效率=(CR+PR+SD)/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资料数据进行处理评析,其中以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方式;P<0.05表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25%,观察组治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5,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2例不良反应(1例腹泻、1例恶心呕吐),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发生9例不良反应(3例腹泻、6例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8.1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79,P=0.020。

3讨论

不良的饮食习惯、地域环境的差异、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等都是引发胃癌的常见因素【2】,早期胃癌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少数人会出现呕吐、恶心等类似于消化道疾病的症状【3】,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上腹剧烈疼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表现,或直接导致死亡,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使患者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现阶段,临床多使用化疗方式来杀灭肿瘤细胞,以缓解病情,避免其不断恶化【4】。血管的生长是导致肿瘤恶性发展的重要环节,甚至会出现癌细胞转移【5】。因此,对该病的治疗应从抗血管生成入手【6】。

替吉奥口服进入人体后,对5-FU分解代谢酶DPD具有选择性拮抗作用,使5-FU的浓度增加,进而维持肿瘤内5-FUMP高浓度现状,提高了抗癌活性【7,8】。阿帕替尼是一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目前是全球第一个用于治疗晚期胃癌的口服制剂,进入人体后,可选择性抑制EGFR-2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使细胞内VEGFR-2的ATP结合位点受到抑制,阻断信息传导和受体结合,进而达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目的【9,10】。两种药物联合作用,可有效调节人体MMP、IL-2、IFN-γ的水平,有助于促进肿瘤细胞突破基质屏障,加快T细胞的增殖,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的生长。从研究数据中也不难看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56.25%,χ2=4.65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25%:28.13%,χ2=5.379)。由此可见,对晚期胃癌患者采取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灶,对人体的副作用小,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使治疗有效率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该治疗方法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杜娟,刘宝瑞.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化疗耐药胃癌的临床体会[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13):2100-2104.

[2]秦叔逵,李进.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5,15(9):841-847.

[3]张亦芹,王蕊.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2):138-139.

[4]方诚.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化疗耐药胃癌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4):649-650.

[5]文峰,向燕,王雷,等.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7):589-591.

[6]宫迎华.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化疗耐药胃癌的临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227-228.

[7]李倩.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化疗耐药胃癌的临床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4):226-227.

[8]陈志勇,郑秋香,郭宝玲,等.阿帕替尼与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6):79-80.

[9]韩婷婷,石明伟,王凡,等.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8,26(4):557-559.

[10]郎丰平,赵毓毅,范鹏,等.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6):996-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