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宫素联合前列腺素类药物预防高危妊娠且行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缩宫素联合前列腺素类药物预防高危妊娠且行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分析

唐淑梅1张彩霞2

1.大庆市红岗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庆163000;

2.大庆市红岗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黑龙江大庆163000

摘要: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前列腺素类药物对高危妊娠及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危妊娠且行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缩宫素组(A组,20例)、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栓组(B组,20例)和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C组,20例)。观察三组术中、产后出血量以及输血率等指标。结果B、C组产妇术中、产后2h出血量显著低于A组(P<0.05)。C组术中、产后2h、产后2~24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B、C组的输血率、接受附加止血措施率和产后出血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高危产妇产后出血上,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效果显著,适用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栓也有一定预防效果,可用于条件较差的基层医院。

关键词:缩宫素;高危妊娠;前列腺素类;产后出血

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指自胎儿娩出后的24h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在产后2h内发生率最高,并发症严重。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要高,并且有高危因素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则更高。因此如何提高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成功率是每一个产科医生都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本研究探讨采用前列腺素类药物联合缩宫素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危妊娠且行剖宫产产妇60例,均符合高危妊娠临床诊断标准,无前列腺素禁忌症,有剖宫产指征。其中多胎妊娠14例,瘢痕子宫24例,巨大儿4例,前置胎盘3例,子宫肌瘤2例,胎盘早剥4例,子痫前期5例,产程延长4例;排除合并哮喘、青光眼、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肾功能疾病者;随机分为缩宫素组(A组,20例)、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栓组(B组,20例)、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C组,20例)。A组:经产妇12例,初产妇8例;年龄23~38岁,平均(28.54±2.42)岁;孕周34~39周,平均(38.04±1.32)周。B组:经产妇13例,初产妇7例;年龄21~41岁,平均(27.95±2.43)岁;孕周35~40周,平均(38.20±1.32)周。C组:经产妇14例,初产妇6例;年龄22~37岁,平均(28.71±2.25)岁;孕周36~41周,平均(38.21±1.18)周。三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产妇入院后均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手术:A组在胎儿娩出后静脉滴注10U缩宫素,同时给予10U缩宫素行宫体肌注射;B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舌下含服1mg卡前列甲酯栓,同时静脉滴注10U缩宫素;C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行宫体肌内注射,同时静脉滴注10U缩宫素。给药后,若产妇出血量≥800mL、宫缩情况仍未改善则给予其他促子宫收缩药物、子宫动脉结扎术、宫腔填塞等。

1.3观察指标

记录三组产妇术中、产后2h内、产后2~24h的出血量和评估药物止血效果,观察产妇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采用容积法、面积法、称重法结合评定出血量。容积法:术中羊水吸净时记录羊水量,术毕将负压瓶内的总液体量减去术中记录的羊水量;称重法:术后产妇臀下垫专用产妇纸垫进行重量称重,均按1.05g=1mL血液计算;面积法:术中采用10cm×10cm纱布,血湿面积按1cm2=1mL计算。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产妇出血量比较

B、C组产妇术中、产后2h的出血量显著低于A组(P<0.05),而C组术中、产后2h、产后2~24h的出血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见表1。

3讨论

缩宫素为促进子宫收缩药物,其通过刺激子宫上段而引起自上而下的收缩,起效迅速,用药后仅约3min即可达到血清浓度峰值,但其作用时间短,在体内的维持时间仅有2h,且易被催产素酶所分解。此外,缩宫素与子宫平滑肌的敏感性、产妇体内孕激素、雌激素密切相关,故存在个体差异,即使大剂量给药,子宫收缩的效果仍可能较差,且超量给药可引起抗利尿作用和一过性低血压。临床常见的前列腺素药物有卡前列甲酯栓、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引起强烈而持久的子宫平滑肌收缩,纠正宫缩乏力,压迫胎盘附着部位血窦而起到止血的作用,对治疗因子宫收缩乏力而出现的顽固性产后出血具有高效、迅速、安全等特点,能明显减少出血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B、C组的术中、产后2h出血量显著低于A组(P<0.05),表明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或卡前列甲酯栓的止血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缩宫素;而C组的术中、产后2h、产后2~24h出血量显著低于B组(P<0.05),表明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止血疗效更佳。同时B、C组的输血率、接受附加止血措施率、出血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表明尽早应用前列素类药物于高危妊娠产妇可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率和输血率。三组产妇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不良反应均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未给予特殊治疗,表明前列素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对产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均无明显影响,且产妇的血压和心率在分娩中未出现明显波动,可能与子宫在胎儿娩出后迅速缩小、腹内压和回心血量降低、外周静脉血管舒张、心排出量下降有关,表明一些会影响血管变化的药物可用于高危妊娠产妇。

综上所述,对高危妊娠且行剖宫产产妇预防性应用卡前列甲酯栓、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可明显降低术中和产后出血量、输血率和产后出血率,改善高危产妇预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疗效更佳,但价格较高,适用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而卡前列甲酯栓价格较低廉,适用于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涂红星.高危妊娠行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1):3428-3429.

[2]解文迪.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4):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