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护理对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分析谢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全方位护理对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分析谢宏

谢宏王媛媛靳红卓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61005

摘要:目的研究针对鼻咽癌接受放疗治疗的患者,对其采用全方位护理措施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口腔科于2016.2-2017.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鼻咽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包括一般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前组实行普通护理措施,后组实施全方位护理措施,观察其出现放疗后不良反应情况,生存质量及满意情况。结果一般组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处于0、1、2、3、4级例数所占百分比分别为(0%)、(8%)、(60%)、(20%)、(12%);治疗组分别为(8%)、(60%)、(20%)、(12%)、(0%)。一般组患者2级、3级、4级例数所占百分高于治疗组,P<0.05,但3级结果两组相比无统计差异,P>0.05。治疗组0级、1级患者高于一般组,P<0.05。一般组满意指标评分均较低,治疗组较高,P<0.05。一般组患者生存质量相关指标评分均较低,治疗组较高,P<0.05。结论针对鼻咽癌接受临床放疗的患者,对其实施全方位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出现口腔炎症反应程度较轻者例数较多,对患者做好疾病相关知识、治疗知识、并发症知识等宣教工作,对其做好出院指导及相关延续性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其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大多数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

关键词:鼻咽癌;放疗;影响

鼻咽癌疾病发生部位为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是我国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1]。主要临床表现为机体出现长时间鼻塞、血涕、感到耳朵沉闷感,有堵塞感、出现自主听力下降、眼睛复视状况及明显头痛情况[2]。此病大多对放射治疗具有较强敏感性,但是对较高分化癌,或疾病发现较晚、放疗后出现再次复发的病例,应同时辅助手术切除和化学药物治疗[3]。大多数患者在放疗后会出现口腔黏膜炎症及发生溃疡等情况,是常见并发症之一,病情严重者还可能会影响患者正常饮食、造成一定心理压力及不良情绪,患者主观感受痛苦[4]。本文研究针对鼻咽癌接受放疗治疗的患者,对其采用全方位护理措施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口腔科于2016.2-2017.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鼻咽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包括一般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其中一般组患者年龄在26-65岁,平均为(49.5±6.8)岁,男性占23例、女性7例;治疗组成员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范围为24-63岁,平均为(46.2±5.7)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鼻咽癌[5],所有患者低分化、未分化、中高分化鳞癌所占例数分别为40例、12例、8例。两组成员普通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一般组患者进行普通临床护理服务,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工作,做好喂饭工作、遵医嘱对其进行用药指导,安抚患者情绪,耐心对待患者,鼓励其进食,对于机体出现疼痛状况应该及时为其采用措施缓解,开导患者,让其不要丧失对生活信心,提高治疗配合度。治疗组实施全方位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指导患者去三甲医院或专科口腔医院进行口腔清洁工作,实施洗牙,清洁牙齿、消除牙结石及牙菌斑等。向患者详细介绍口腔保健相关知识,如何正确保护牙齿,告知患者正确刷牙方法,及坚持良好护牙习惯。患者由于对放疗治疗方法不甚了解,可能会出现害怕不安心理,对放疗措施对机体可能造成伤害感到担忧,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做好相关知识讲解,改掉其错误认知,向其讲述放疗对疾病控制的积极作用,向其讲述类似成功病例,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治疗的信心[6]。②在进行放疗措施前后,对患者做口腔PH值监测,并根据其检测结果选择最适宜患者的漱口液,保证口腔酸碱度平衡,保护口腔黏膜。指导患者进行叩击牙齿运动,指导患者将上下牙之间轻轻叩打,每日坚持做3次左右,每次坚持100下。也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张口运动,每次张口时间在5秒钟左右,尽量将嘴巴张开到最大程度,每天做三次。嘱咐患者家属应为其提供清淡饮食,多吃水果及蔬菜。③由于放疗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唾液分泌功能,可能会造成唾液分泌减少,护理人员应监督指导患者保持足够饮水量,并坚持做到扣牙运动,指导患者及时进行深呼吸,坚持散步等运动,尽量避免并发症发生。④家属在出院后应严格仔细遵循术后医师指导,护理人员对于出院患者及时做好健康指导工作,每周一次进行电话随访工作,加强患者遵医行为,做好家庭延续护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口腔黏膜情况,在患者接受放疗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评价,结果分为5级,包括0级:口腔黏膜没有出现异常情况;1级:口腔黏膜呈现轻度充血、轻微水肿且患者主诉有疼痛感;2级:出现斑点状黏膜状,有分泌物,疼痛为中度;3级:片状黏膜出现,患者主诉疼痛难忍,对患者日常进食情况影响较大;4级:口腔黏膜出现大面积溃疡情况,疼痛剧烈,无法进食。观察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评价及生存质量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其出现口腔黏膜炎症情况

一般组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处于0、1、2、3、4级例数所占百分比分别为(0%)、(8%)、(60%)、(20%)、(12%);治疗组分别为(8%)、(60%)、(20%)、(12%)、(0%)。见表1。

3讨论

临床针对鼻咽癌患者主要治疗手段为放疗,但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放疗过程中会出现相应不良反应情况,放疗实施于人体时不仅会杀害病变细胞,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且随着治疗不断深入,患者出现口腔黏膜相关病变会逐渐加重,且无法避免。患者在接受放疗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口腔黏膜炎症反应,包括口腔干燥、黏膜水肿、主诉感到疼痛、影响正常进食、甚至引发溃疡等情况,随着发生炎症情况不同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感官痛苦。而针对此类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措施,要求临床医护人员通过不同角度对患者进行护理,此类护理模式在近些年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均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此种护理模式涵盖了患者自入院开始直至出院后所有治疗过程,不仅对患者机体舒适度、健康情况提供针对性措施,而且同时注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等其他方面,可以帮助患者更好恢复,提高其对于疾病周边知识掌握情况、有助于提高患者认知度,并且改变其接受治疗主观态度,缓解其心理压力,主动配合治疗。有学者经研究发现,针对鼻咽癌患者经放疗治疗后出现口腔炎症等不良反应情况,对其进行全方位护理措施,患者主诉疼痛感降低、生存质量较好,多数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感到满意。本文经研究得出一般组患者2级、3级、4级例数所占百分高于治疗组,P<0.05,但3级结果两组相比无统计差异,P>0.05。治疗组0级、1级患者高于一般组,P<0.05。一般组满意指标评分均较低,治疗组较高,P<0.05。一般组患者生存质量相关指标评分均较低,治疗组较高,P<0.05。一般组患者仅实施普通护理措施,没有注重对患者放疗后并发症进行干预措施,患者发生炎症程度严重者较多,患者主诉口腔疼痛感明显,已经对正常饮食造成一定困扰;患者主观感受痛苦,影响自身生存质量情况。造成患者对治疗配合度不高,且不愿与人沟通,心理不良情绪反应明显,严重影响机体舒适度,多数患者满意评分较低。治疗组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实施早期知识宣教,告知其放疗会对其机体造成的一些并发症,告知其虽然无法避免,但通过及时护理干预手段可以减轻其对机体产生影响。做好口腔护理工作,治疗前后对口腔酸碱度做好检测,为其选择最适宜漱口液,让患者做好一定心理准备,最大程度上减轻其机体不适感,提高其生存质量。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减轻其口腔黏膜疼痛感,避免影响其进食,对其做好用药指导及相关牙齿运动训练,提高其治疗信心。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且生存质量较好,与上述学者研究相符。

综上所述,针对鼻咽癌接受临床放疗患者,对其实施全方位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出现口腔炎症反应程度较轻者例数较多,对患者做好疾病相关知识、治疗知识、并发症知识等宣教工作,指导其正确认识并发症情况,提供一系列手段降低患者主观不适感。每次放疗前后注意做好口腔护理工作,指导其每日进行牙齿叩打运动,嘱咐家属为其提供适宜饮食,鼓励其进食,指导患者多饮水,减轻口腔干燥感觉。及时对其进行用药指导,帮助患者减轻不良反应,与其保持良好沟通,正面积极影响患者,对其做好出院指导及相关延续性护理服务,提高其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大多数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

参考文献:

[1]杨英珍.临床路径在鼻咽癌患者放疗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6):617-618.

[2]刘爱清,裴维芳,巩曰红等.全程护理模式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848-1850.

[3]冯焕敏,刘波,岳文江等.中医护理干预在鼻咽癌放疗后预防口腔感染中的作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2630-2631.

[4]张海宝.鼻咽癌放疗患者含服生理盐水冰块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8):1070-1071.

[5]吴伟英.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不良反应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4):1822-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