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与冠脉病变特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与冠脉病变特点研究

何伟成鑫郭庆

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4350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及其与冠脉病变的特点,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84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三组,对三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异;三组患者生化指标存在部分差异;三组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存在部分差异。结论: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与冠脉病变特点也不相同,临床诊断可根据他们的特点针对性对待。

关键词: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危险因素;冠脉病变

根据表现、心电图等可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ST段或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有着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等特点[3]。近几年,AMI发病率逐渐年轻化,一些研究针对不同年龄AMI患者进行了探讨,显示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有不同的发病因素与冠脉病变特点。为了进一步探讨,我院将收治的84例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有对象184例纳入本研究,入选对象全部是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时间2014年9月-2016年9月。按照不同年龄分组,包括40岁以下的青年组(40例)、41-60岁的中年组(64例)、61岁及以上的老年组(80)。三组患者在性别上比较无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1.2.1危险因素:对三组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WHO标准为未戒断吸烟1年以上或戒烟时间不超过半年的长期吸烟者,每天≥1支[5])、酗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等。

1.2.2生化检验:所有患者在入院当天或者次日进行空腹血糖测定,并检测血脂指标,对疑似ACS患者从入院时及时检测心肌酶指标。

1.2.3冠脉造影及病变程度判定:入院后所有患者均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2名及以上经验丰富医师经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以Seldinger法[6]穿刺后造影。

1.3观察指标

对三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他们的发病高危因素及其冠脉病变特点情况,实施统计学分析。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组间发病危险因素对比

三组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对比见表1。

表1三组患者发病危险因素比较[n(%)]

注:与老年组相较,*P<0.05

3讨论

老年患者更容易发生冠心病,同时他们的冠脉病变更为严重与复杂,分析原因在于冠心病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而来,动脉粥样硬化会随年龄增长而加重[11-13],加上血糖、血脂、血压等多种危险因素影响,长期作用会导致内皮功能异常,使得内膜促凝血特性、血管扩张因子等增加,而且内皮损伤会使得它们活性功能变化,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加重,出现动脉粥样硬化[14]。国内外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及冠脉病变研究逐渐增多,显示吸烟尤其是大量吸烟是青年人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因为吸烟会导致高密度脂蛋白下降,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升高,并且增加纤维蛋白原水平,加上肾上腺素释放与血小板聚集增强等加速动脉粥样硬化[15]。

综上所述,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与冠脉病变特点也不相同,临床诊断可根据他们的特点针对性对待。

参考文献:

[1]赵祥淘,杨松,陈燕春等.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J].山东医药,2014,54(7):45-47.

[2]周静,张春艳,马维东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皮炎症与无复流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7(3):33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