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和不同采集时相对肺部肿瘤PET/CT四维显像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不同年龄和不同采集时相对肺部肿瘤PET/CT四维显像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程岩

程岩沈阳市胸科医院胸外科邮编110044

【摘要】目的:综合分析不同年龄和不同采集时相对肺部肿瘤(pulmonaryneoplasms)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四维显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7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肺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年龄和不同采集时相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均为50例。A组应用6时相检测方法(A组患者中«50岁以及大于50岁的患者各为25例),B组应用10时相检测方法(B组患者中«50岁以及大于50岁的患者各为2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应的心理疗养措施,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A、B两组患者的PET/CT四维显像的临床效果和疗养效果。结果:年龄小于50岁患者的A组显像成功率与年龄小于50岁患者的B组显像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50岁的A组患者显像成功率与大于50岁的B组患者显像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采集时相多要比采集时相少的成功率高,A组采集方法适合不同的年龄段,B组采集方法适合小于50岁年龄段的人群;两组患者的疗养效果均较为显著。结论:不同年龄和不同采集时相对肺部肿瘤PET/CT有不同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不同年龄;不同采集时相;肺部肿瘤;PET/CT四维显像;临床效果

PET/CT四维显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疾病方面:(1)监测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2)寻找肿瘤的原发病灶;(3)鉴别肿瘤的良性恶性以及恶性肿瘤分期等[1]。现阶段临床所使用的PET/CT四维显像采集模式,就是PET/CT呼吸伪影方式[2]。笔者将根据相关工作经验,综合分析不同年龄和不同采集时相对肺部肿瘤PET/CT四维显像的临床效果,为治疗肺部肿瘤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2015年7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肺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年龄和不同采集时相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均为50例。A组应用6时相检测方法,A组中有3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88±15.99)岁,平均体质量为(88.66±14.12)kg;B组应用10时相检测方法,B组中有33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01±15.86)岁,平均体质量为(88.59±14.10)kg。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仪器设备

PET/CT:西门子Biograph6;呼吸运动实时监测系统:美国RPM公司提供的实时跟踪系统。

1.2.2扫描方法

扫描过程中要求患者均匀呼吸,先启动呼吸检测系统的信号,再进行PET/CT扫描;扫描完成之后,由PET扫描的呼吸门控图像在采集工作站自动划分为6个时相,CT采集图像从不同的层面以及不同的时间重组相关图像,再把呼吸节律与相关图像等传输到后台处理工作站。

1.2.3采集方法以及参数设定

A组应用6时相检测方法,B组应用10时相检测方法

实施PET扫描过程中分别进行用6时相、10时相采集,采集时间为13min/22min;CT采集之后可以在后台处理中对A组、B组时相进行拆分。A组时相1相位值为0、时相2相位值为16、时相3相位值为33、时相4相位值为50、时相5相位值为66、时相6相位值为72,时相7/8/9/10相位值忽略不计;B组时相1相位值为0、时相2相位值为10、时相3相位值为20、时相4相位值为30、时相5相位值为40、时相6相位值为50、时相7相位值为60、时相8相位值为70、时相9相位值为80、时相10相位值为90.

1.2.4图像后处理

根据不同的相位值对呼吸门控CT进行拆分处理,最终能够得到各个相位的多层CT图像序列,再用采集工作站的重建软件对各个时相的PET图像进行校正处理,最终得到不同时相的PET/CT四维显像。

1.3显像成功率判断标准

显像成功:患者在实施PET/CT四维采集后,CT图像能够进行正常拆分,PET图像也能够正常重建,最终能够得到各个时相的PET/CT四维显像结果;显像失败:患者在实施PET/CT四维采集后,CT图像不能够进行正常拆分,PET图像也不能够正常重建。

1.4心理疗养

心理疗养,就是将患者的常态社会角色逐渐转换成病人角色,让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有一个更为正确的认识,千万不要自己吓唬自己。与此同时,医护工作者也应该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指导,帮助患者能够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年龄小于50岁患者的A组显像成功率为96.00%(24/25),显像失败率为4.00%(1/25);大于50岁的A组患者显像成功率为80.00%(20/25),显像失败率为20.00%(5/20);年龄小于50岁患者的B组显像成功率为88.00%(22/25),显像失败率为12.00%(3/25);大于50岁的B组患者显像成功率为36.00%(9/25),显像失败率为64.00%(16/20).年龄小于50岁患者的A组显像成功率与年龄小于50岁患者的B组显像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50岁的A组患者显像成功率与大于50岁的B组患者显像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采集时相多要比采集时相少的成功率较高,A组采集方法适合不同的年龄段,B组采集方法适合小于50岁年龄段的人群,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由于肺部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发展趋势,因此患者深深受到疾病本身或者其他并发症等影响,最终使得其日常生活质量下降。在肺部肿瘤患者康复期安排疗养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体质以及生存质量,综合考虑到每一位患者的需求不同,一般而言采取心理指导方式来加强患者的疗养效果。

由于受到患者呼吸运动的影响,再加上PET/CT在扫描速度的不同,在进行肺部PET/CT扫描时,PET/CT四维显像在位置上和相位上存在不匹配情况;与此同时,PET图像需要经过CT校正从而形成四维图像[3-5]。PET呼吸门控采集方法采用的是前门控技术方法,在呼吸门控采集开始之后,PET采用的控制系统不断地从呼吸门控系统接收呼吸节律信号,且根据一定的阈值采集PET图像[6-7]。CT呼吸门控扫描采用后门控技术方法,也就是在CT扫描时不接触呼吸门控系统的呼吸节律信号,与此同时也不受到信号触发影响,在同一个CT扫描范围内进行1个呼吸周期的扫描。完成相关扫描之后,根据扫描床步入到另外一个扫描视野范围之内,再继续下一个周期的动态扫描直到完成整个检查范围之内的CT扫描[8]。

本文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小于50岁患者的A组显像成功率与年龄小于50岁患者的B组显像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50岁的A组患者显像成功率与大于50岁的B组患者显像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PET/CT四维显像需要根据年龄来确定采集时相的多少,最终能够确保显像成功率。如果患者能够承受时则需要充分融合PET/CT图像,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图像[9-10]。

参考文献

[1]王治国,吴锐先,郭佳等.比较不同年龄和不同采集时相对肺部肿瘤PET/CT四维显像的影响[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2):70-71,72.

[2]关利君,贾广志,崔宇等.肺部肿瘤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及近期疗效分析[J].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2013,19(2):113-117.

[3]崔玉忠,王洪敏,赵如森等.CT引导下微波热凝固疗法治疗肺部肿瘤18例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0,25(3):307-307,311.

[4]柳伟坤,李向东,全江涛等.18F-FDGPET/CT显像对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价值[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1):114-116.

[5]华余强,方心华,刘国保等.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6):673-674.

[6]郝珊瑚,王治国,张彤.肺结核病18F-FDGPET-CT影像特点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3(10):877-878.

[7]朱中秀,徐庆丰,许峰等.锥形束断层CT对肺部肿瘤放射治疗摆位误差修正及其阈值的确定[J].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2):1273-1277.

[8]王治国,吴锐先,赵艳娟,等.PET/CT呼吸门控采集时不同时相对图像融合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3(12):1093-1094.

[9]王永勇,付圣灵,王洁等.关于提高18F-FDGPET/CT诊断肺部病变准确率探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4,11(12):1961-1963

[10]王晓宏,谷平.肺部肿瘤合并轻度肺心病的临床诊治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5,16(18):2597-2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