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60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60例临床分析

高明华

高明华

鸡西市妇幼保健院158100

摘要:目的:对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而诱发小儿哮喘的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效果等展开分析。方法:以6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50例接非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发热例数、程度及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显著升高(P<0.05);此外,在咳嗽、喘息、肺部受累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同样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MP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喘息症状出现的比较晚,但会持续较长时间,并且还会存在剧烈咳嗽的症状。通过向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及大环类酯类抗生素等,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MP)感染;小儿哮喘;临床分析

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characteristics,treatmentmethodsandeffectsofchildrenwithasthmacausedbyMycoplasmapneumoniae(MP)infection.Methods:60childrenwithasthmainducedbyMPinfection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astheobservationgroup,and50childrenwithasthmainducedbynonMPinfectioninthesameperiodwereselectedasthecontrolgroup.Theclinicalcharacteristicsandtreatmentmeasuresofthetwogroupswereobservedandanalyzed.Results:thenumber,degreeanddurationoffever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P<0.05).Inaddition,therewasa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P<0.05)intheaspectsofcough,wheezing,lunginvolvementandclinicaltreatmenteffect.Conclusion:theclinicalsymptomsofasthmainchildreninducedbyMParemainlyfever,andthesymptomsofwheezingarelate,butitwillcontinueforalongtime,andtherewillbeseverecoughsymptoms.Throughtheapplicationofglucocorticoids,bronchodilatorsandmacrolideantibioticstochildren,wecangetanidealtherapeuticeffect.

[Keywords]Mycoplasmapneumoniae(MP)infection;asthmainchildren;clinicalanalysis.

作为儿科呼吸系统中常见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MP)会诱发一系列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给患儿带来不小的危害。在致病过程中,MP会引起患儿气道出现过敏反应,导致气道感染,进而诱发哮喘[1]。有研究表明,MP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的临床症状与非MP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非常相似,但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却不相同,如果出现误诊的情况,就会对治疗效果及患儿的生命健康产生不利影响[2]。基于此,本文以我院60例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及50例非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为例,对其临床特征及治疗展开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60例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为观察组,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为9个月至13岁,平均(5.3±0.9)岁。并选取同期50例接非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为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为8个月至14岁,平均(5.5±1.0)岁。所有患儿经临床各项检查得到确诊,且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差异不大,值得比较。

1.2治疗方法

待所有患儿入院后,首先对其展开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并给予支气管扩张剂与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治疗,连续接受为期2至3周的治疗,具体操作为:以25-30mg/kg的剂量标准向患儿静滴红霉素,一天一次;或以10mg/kg的剂量标准静滴阿奇霉素,一天一次,连续治疗5天后停药3天,之后再静脉滴注治疗5天。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儿临床特征、肺部受累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包括喘息控制率、住院时间等)。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数据分别用百分比、平均数与标准差表示,并分别用Χ2与t进行检验,P<0.05,表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特征

(1)发热:观察组中,42例(占70.0%)患儿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为37.5至38℃的有13例,38.1至39℃的有21例,超过39℃的有8例,发热持续时间为(8.3±1.2)d。;对照组中,22例(占44.0%)患儿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为37.5至38℃的有7例,38.1至39℃的有13例,超过39℃的有2例,发热持续时间为(2.4±1.5)d。分析数据可知,观察组患儿的发热例数、程度及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显著升高(P<0.05)。

(2)咳嗽:观察组中,46例(占76.7%)患儿出现咳嗽症状,以阵发性刺激性干咳为主,咳嗽剧烈且时间长。对照组中,26例(占52.0%)出现咳嗽症状,以咳痰为主,其次为干咳。两组患儿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喘息:观察组中,40例(占66.7%)有喘息症状,均在咳嗽3至5天后出现,喘息时间维持(5.7±0.8)d。对照组中,26例(占52.0%)有喘息症状,均在咳嗽后3d内出现,喘息时间维持(3.4±0.5)天。两组患儿喘息维持时间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肺部受累情况

观察组中35例(占58.3%)患儿合并肺炎,出现哮鸣音、湿啰音,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模糊,纹理增加。对照组中仅18例(占36.0%)合并肺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治疗效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作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常见病原体,肺炎支原体(MP)感染会使得精神、泌尿、血液及消化等系统等发生病变[4-6]。而小儿哮喘的一项重要诱发因素即为呼吸道感染,其中大多数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由MP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疾病的临床症状更加严重,其喘息维持时间更长,与非MP感染引起的哮喘症状有着明显的区别。具体分析,MP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主要作用机制是病原体入侵,对呼吸道上皮细胞造成损害,肺炎支原体抗原与淋巴组织、皮肤、肝肾等组织细胞抗原相似,会导致宿主细胞膜的抗原性出现变化,从而使得炎症长时间不消退[3]。

本实验结果显示,MP感染诱发小儿哮喘可能会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儿童中,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喘息与咳嗽,合并肺炎的概率较高。针对此类患儿,临床主要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控制患儿的病情。

综上所述,MP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喘息症状出现的比较晚,但会持续较长时间,并且还会存在剧烈咳嗽的症状。通过向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及大环类酯类抗生素等,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华青.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9):4351-4353.

[2]汪誉新.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53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4):130-132.

[3]王明华.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28):59-60.

[4]郑志龙,陆击修,郝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相互关系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33):6984-6985.

[5]代茜茜.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及其他易感因素的关系[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4.

[6]陶林辉,应丽娅,叶金花,等.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9):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