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声带息肉伴咽喉反流患者手术前后嗓音指标的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探讨声带息肉伴咽喉反流患者手术前后嗓音指标的变化

王若雅

王若雅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辽宁锦州121300

摘要:目的:总结声带息肉伴咽喉返流患者手术前后嗓音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声带息肉伴咽喉返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嗓音学分析软件(德国艾克松,XION型)对患者手术前后嗓音予以分析。结果:术后Jitter(0.52±1.62)、Shimmer(1.75±0.58)、RSI(3.89±2.35)、RFS(4.70±1.75)明显低于术前(0.62±1.99)、(2.45±1.16)、(7.43±3.12)、(6.69±2.65),P<0.05;术后SPL(73.45±5.15)、MPT(9.97±2.03)明显小于术前(68.15±6.05)、(8.45±2.3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治疗声带息肉伴咽喉返流患者意义重大,可纠正、改善患者嗓音质量,采用嗓音学指标分析,可客观了解患者嗓音质量,在评估手术疗效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声带息肉;咽喉返流;嗓音学指标;手术治疗

手术仍是当前治疗声带息肉伴咽喉返流的主要方法,但由于疾病影响、手术创伤均可能对患者发生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引起患者出现程度不一的心理与生活质量问题。嗓音学分析是目前临床广泛认可的嗓音评估手段,通过提供客观、科学的评估,以期获得手术治疗的声学效果[1]。本文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声带息肉肉伴咽喉返流患者展开分析,以期了解手术前后患者嗓音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嗓音学指标的应用优势,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声带息肉伴咽喉返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接受相关检查确诊,符合声带息肉伴咽喉返流的诊断标准,均存在手术治疗适应症;排除伴有其他咽喉部疾病者、口腔疾病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存在手术禁忌症者。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48.13±2.45)岁;患者均接受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声带息肉摘除术治疗。

1.2方法

选用德国艾克松(XION)嗓音学分析软件对本组受试者予以嗓音检测,检测期间注意环境噪音不超过45dB,指导受试者站立于话筒前,保持口部与话筒间距20cm左右,以患者舒适与自然声强度、声调发音,持续3s,将期间平稳段为标准展开声样分析,连续检测3次,取其平均值。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各项指标:①基频微扰(Jitter);②振幅微扰(Shimmer);③反流体征量表(RSI)、返流症状量表(RFS);④声压级(SPL);⑤发声最长时间(MPT);⑥最大基频(Fomax)、最小基频(Fomin);⑦发声障碍严重指数(DSI)。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检验。

2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Jitter、Shimmer、RSI、RFS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SPL、MPT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omax、Fomin、D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讨论

关于声音嘶哑患者临床就诊方式表现多样化,包括电子喉镜、动态频闪喉镜等,但此类方式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嗓音学仍是目前客观检查、评估患者嗓音质量的主要方法,在临床中获得了广泛应用[2]。其检查目的主要总结如下几点:①了解患者手术前后嗓音变化情况;②评估声带障碍改变范围与程度;③定量、科学分析患者嗓音障碍程度;④客观评价患者嗓音质量恢复程度;⑤评估手术效果;⑥早期确诊部分恶性病变,评估预后疗效。

手术治疗声带息肉伴咽喉反流期间,患者往往存在嗓音变化,对其发生质量造成影响,既往影像人体发声质量的主要因素取决于五个方面,①人体声带振动基本频率;②声门微绕,包括振幅微绕与基频微绕;③声带振动幅度;④谐波丰富程度;⑤共振峰频率。嗓音学应用中常见通过Jitter、Shimmer反应患者嗓音粗糙、嘶哑情况,频率与振幅扰动增加则预示病态嗓音的发生,MPT的缩短表明发音障碍或不协调。从本文中可见,经手术治疗后患者嗓音学指标均出现明显改变,说明经手术治疗后,患者嗓音可获得改善[3]。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从声学客观检查,或是喉镜形态学检查均无法直接反应患者自身对嗓音障碍的感知,对此仍提醒临床重视。

综上所述,采用手术治疗声带息肉伴咽喉返流患者意义重大,可纠正、改善患者嗓音质量,采用嗓音学指标分析,可客观了解患者嗓音质量,在评估手术疗效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秀影.探讨手术联合嗓音训练对伴肌紧张性发声障碍声带息肉患者的疗效[J].中外医疗,2017,36(16):12-13.

[2]干强,方红雁.声带息肉手术前后音域图测试变化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12):1670-1672.

[3]杨莉,干强,杨贵军,等.女性声带息肉术后发声功能恢复的时间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24):2625-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