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人群差异及影响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人群差异及影响因素

张兴岩

张兴岩

宁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157400

摘要:目的:探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户籍人群与流动人群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全国31个省市和新疆建设兵团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该抽样方法是根据多阶段分层与规模进行比例抽样,最后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流动人口的政策知晓率与户籍人口相比较低,仅为45.9%;两者的建档率都远远落后于政策知晓率。但健康教育服务在户籍和流动人口中的普及率均较高,分别达到95.6%和89.4%。结论:根据调查结果可以了解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水平在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上有较大差异,想要从根本上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水平,我们必须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影响因素。

近几年,随着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大城市谋求发展,现在发达城市的居住人群被大致分为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为了实现全体人群的公平公正以及缩小贫富差距,国家方面不断地完善健康服务制度。[1]虽然在制度方面已经为流动人口做出很大的改变,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不同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仍存在明显差距。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的数据,了解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并分析其因素,对政策的制定给一定出意见和建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该资料来源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该调查根据分层、多阶段与规模成比例的方法进行抽样。以全国31个省自治区作为抽样框,对非本地区的15岁以上的并在流入地区居住一个月以上的人口进行调查。除此之外,还在北京、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和贵州8个省市,抽取1.6万户籍人口进行调查。本文仅选取8个省市中流动人口7.1万人,户籍人口样本1.6万人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一发放问卷后,派遣有培训经验的调查员进行调查,然后将调查结果通过各个监测点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系统在线或离线录入上报,最后通过自查、审核和电话回访等方式来确保调查的质量。

1.3统计分析

运用SPSSStatitics23.0版软件统计户籍和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水平,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者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水平方面的差异,并通过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水平的影响因素。

1.3.1组内相关系数的构建与检验

通过构建组内相关系数(即ICC)来测量同一市域内的流动人口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是否存在相关性。[2]为了获取各变量的组内相关系数,本文将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作为因变量来拟合空模型,并根据计算出的系数判断采用广义线性模型的合理性。

1.3.2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构建

由于因变量是一个分类变量,因此自变量大多是分类变量和有序变量。本文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中的多层次逻辑回归模型。

2、结果

2.1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对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就业情况、医疗保险、城市级别和区位分布以及流动人口流入城市的时间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

2.2不同人群的服务利用状况比较

2.2.1居民健康档案

流动人口居民健康档案制度的知晓率和实际建档率均低于户籍人口,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

2.2.2健康教育服务

调查数据显示,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中接受过至少一项健康教育服务的比例分别占89.2%(63332/71000)和95.5%(15280/16000),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从教育服务的方式上来看,广播电视是最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81.6%(51934/63645)的流动人口和88.5%(13569/15333)的户籍人口通过这一渠道获得健康教育服务;56.8%(36150/63645)的流动人口和52.7%(8080/15333)的户籍人口将手机作为信息获得渠道的比例。相对而言,在健康教育服务方面,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差异不是特别大。可以看出现代的媒介广泛使用是一种强有力的宣传手段。

2.3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在构建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中,健康档案和健康教育服务是因变量,自变量则分为两个层次。[3]第一层:个体层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就业性质以及在流入地的居住时间;第二层:宏观层包括城市级别、所处经济带和医疗资源配置水平。结果表明,个体层面因素中的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就业情况、在流入地的留居时间、医疗保险的参加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宏观层面中的区位和卫生资源水平也表现出了正向影响。

3、讨论

该调查显示,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健康教育服务的推进还是较为成功的,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的享有比例分别为95.8%和89.6%。由此从其宣传渠道可以看出,新媒体的发展将在未来的生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与此相比,居民健康档案服务的成效就不是很理想,流动人口的平均建档率与户籍人口相比仍有较大的差异。经过分析,健康档案建档率低的原因如下:一方面:该制度没能得到大力宣传,在流动人口中知晓率仅为46.3%。另一方面:该制度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在户籍人口中,实际建档率比该制度的知晓率整整低了23个百分点。

为了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党的十九大会议明确将户籍和流动人口的问题作为之后的重要工作之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全国获得大力推广。但是对于流动人口而言,这项工作即使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中也没有明显成效。

综上所述,首先,根据两者的差距,我们意识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水平仍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想要改善这种现状,我们必须借助新媒介的力量并实施强化健康教育措施,让更多的流动人口参与进来。其次,对全体人群进行各种传染性疾病防治教育也是健康教育服务的重要内容,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国民健康水平。除此之外,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同时入手,双方共同努力来提高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这不仅需要国家方面关注不同人群对的卫生服务问题并制定和落实计划,也需要流动人口提高自身教育水平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此类社会活动中,这也将推动我国基本卫生服务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龙俊睿,郭蕊,李胜伟,等.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公共卫生服务利用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8):998–1001.

[2]郭静,翁昊艺,周庆誉,等.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9(8):51–56.

[3]武俊青,于传宁,李玉艳,等.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8):1037–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