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正畸治疗在连续多牙位缺失固定义齿修复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探讨正畸治疗在连续多牙位缺失固定义齿修复中的应用

赵春玲

赵春玲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花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4399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正畸治疗在连续多位牙缺失固定义齿修复中的可行性。方法:所有10个病例采用义齿修复前通过正畸手段向缺隙中央方向移动缺隙两端的天然牙,使连续多牙位缺失变为间隔缺失后,再行固定义齿修复。结果:所有病例均同时获得美观和功能上的恢复,基牙和修复体均稳定,病人满意。结论:正畸治疗在连续多牙位缺失固定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正畸治疗;连续多牙位缺失;固定义齿

Objective:Tostudythefeasibilityoforthodontictreatmentinfixedmultidenturerestoration.Methods:all10caseswereusedtomovethenaturalteethatbothendsofthegapinthecentraldirectionofthegapbyorthodonticorthodonticsbeforethedenturerestoration.Results:allcaseswererestoredwithaestheticandfunctionalrecovery.Theabutmentsandrestorationswerestableandthepatientsweresatisfied.Conclusion:orthodontictreatmenthasgoodeffectinfixedmultidenturefixeddenture.Itisworthyofclinicalrecommendation.

[keyword]orthodontictreatment;continuousmultipletoothloss;fixeddenture

牙弓前中段上的牙齿由于位置关系,在外伤等因素作用下往往容易导致连续多牙位缺失。临床上连续多牙位缺失一般采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但由于该类义齿体积较大、异物感强、舒适度不佳、稳固性差、需要频繁的摘脱清洗,故通常情况下患者不愿意接受。由于固定义齿可以避免活动义齿的各种缺点,临床上往往有患者要求医生想办法将活动义齿改为固定义齿。因此作者利用正畸方法将连续多牙位缺失变为散在、间隔的缺失,最后达到固定义齿修复的目的,效果良好,现将做法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

自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本人在门诊收治的近期因外伤引起连续缺失4-5个牙、波及范围在牙弓前段、中段,有强烈要求行固定义齿修复,且无系统性疾病、牙周健康、牙槽骨无明显缺损者共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8—41岁。11234缺失1例,32112缺失4例,3211缺失2例,21123缺失3例。

1.2治疗方法:

A、准备工作:所有患者摄片检查(包括口腔X线全景片、根尖片),全面了解牙周及根尖病变情况,及时排除对正畸治疗及义齿修复的不利因素。取记存模型,视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医患双方充分沟通后签定治疗知情同意书,以确保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B、活动义齿的过渡治疗:患者为了美观往往要求制作活动义齿暂时解决容貌问题。活动义齿的制作方法:唇侧尽可能不做基托,卡环设计为单臂卡并尽可能置于磨牙区,前磨牙区放置隙卡钩,以不影响托槽粘固和义齿的摘戴为好,缺隙区排人工牙。C、正畸治疗:利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在缺牙间隙远中段牙齿上粘结托槽(数量视具体情况而定)。托槽要粘成直线并连续结扎作为支抗,纳入0.018x0.025英寸澳丝,弓丝末端回弯成九十度。用NiTi推簧分别推动缺隙两端的天然牙向缺隙中央方向移动。缺失牙段弓丝套上相应长度小软管(其长度在两端要预留出需要移动牙的位置,以不影响移动牙所需距离为准),放准位置后用结扎丝扎稳,以防小管左右移动。软管可选择静脉留置针管节段。与所移动牙相邻的人工牙及鄂侧基托采取逐步磨除法,每月加力一次,使推动之天然牙不断向缺隙中央移动,直至达到所需位置。之后摄片检查牙根移动情况,若发现牙根移动与余牙不平行,应及时正轴矫治牙根,使之达到理想位置。先到达位置的被移动牙与相邻牙之间的间隙可通过在被移动牙托槽远中弯制阻挡曲或增加人工牙的方法来保持移动效果。D、固定义齿修复:按照固定义齿常规制作步骤,完成牙列缺损的永久性固定义齿修复。

2结果

11234缺失者,分别将25移至14位置,最后用2356作基牙行金属烤瓷固定义齿修复。32112缺失者,分别将43移至32位置,最后用5434作基牙行金属烤瓷固定义齿修复。3211缺失者,分别将42移至31位置,最后用5423作基牙行金属烤瓷固定义齿修复。21123缺失者,分别将34移至23位置,最后用4345作基牙行烤瓷金属固定义齿修复。上述患者均采用双端固定桥修复为固定义齿类型,其疗程130——175天,平均152天。修复后的义齿外形美观、对称,颈缘形态、位置均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X线示牙槽骨及牙根无明显吸收。所有患者随访12—30个月,平均21个月,经临床跟踪观察均未发现基牙松动、义齿断裂等异常现象,患者满意。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在修复牙齿时不再单纯满足于能够吃饭或咀嚼食物,而是更为注重修复牙的美观性及舒适性。基牙条件和牙列状况的改善,不可避免的需要正畸的积极参与,通过适当的正畸手段,移动牙齿,为修复治疗提供最佳的牙列条件,以使患者得到最适当的修复治疗。[1]曾有学者将修复正畸联合治疗运用于临床疑难修复病例并取得成功。[2]这提示我们将正畸-固定义齿修复联合治疗运用于连续多个牙缺失的牙列缺损修复的可行性[3]利用正畸手段将缺失端的天然牙向缺隙中央方向移动至所需位置,使多个连续缺失牙变为间断缺失,为固定义齿修复创造条件。在此类条件下修复的固定义齿,除了能避免活动义齿的各种缺点外,更由于其以天然牙连接的固定义齿对外力有感知,在这方面其又优于固定种植义齿。[4]故临床上患者乐于接受。固定义齿作为一个功能单位,在适当增加基牙数目下,间隔形式的多基牙固定桥,各基牙间的支点线构成了三角形或者四边形的支承面,有利于保护基牙和固定桥的稳定性,并减小了弧形长桥的弦高以减小杠杆力,使布局更合理。[5]本文病例经跟踪随访未发现义齿松动、断裂等异常情况,牙列形态及位置均较理想,从而说明了该方法的安全可行性。

值得一提的是:1.正畸治疗期间活动义齿的修复不是必须的,根据患者的需求而定。若需要安装活动义齿,唇侧不主张做基托,人工牙排列尽量靠近牙槽嵴,这样既减少人工牙与相应节段弓丝的摩擦,又方便活动义齿摘戴。卡环设为单臂卡并尽可能往后安置,磨牙与前磨牙间放邻间钩,这样既利于义齿的摘戴,又不影响托槽粘固。2.在活动义齿的人工牙上没有安置托槽,其目的是为了方便义齿餐后的清洁,从而确保整个治疗过程的口腔卫生。3.缺隙中央段弓丝套上小软管,可以减轻因唇部肌肉的固有收缩力至唇内侧粘膜与弓丝之间摩擦产生不适感。4.托槽在牙面上的位置不能按照正畸治疗的要求粘结,必须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所有托槽必须粘成直线,弓丝必须能够顺利通过槽沟,不能强行纳入,以免破坏后牙的咬合关系。5.弓丝末端回弯成九十度,目的是最大限度避免弓丝内非移动牙的移位。在非移动牙数目较少侧弓丝末端回弯处还可以粘上自凝塑胶或光固化树脂成为较强的阻挡物,从而使非矫治牙区咬合关系保持不变。6.本方法病例全部为外伤后1个月—2个月患者,陈旧性缺隙者未曾尝试。7.需移牙近中牙槽骨有明显缺损者不宜采取该方法。

目前,正畸治疗不仅局限于各种错合畸形,随着各学科在临床中的互相渗透和需求,正畸治疗已经介入到口外、口修等学科,并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本文所述,此种方法本人认为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曾祥龙,现代口腔正畸学诊疗手册【M】.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573.

[2]喻宏,修复结合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体会【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3,4(2):74.

[3]葛建水,王柏云,胡志明等,连续多个牙缺失的正畸—固定义齿的联合治疗【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26(2):262

[4]赵铱民,口腔修复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9—130,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