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早期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唐玲

唐玲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采取早期心理护理,对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93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6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早期心理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支持、放松训练及临床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综合评价临床疗效,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62%,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协同提高临床疗效均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衰;早期心理护理;心理状态

慢性心衰作为心肌失代偿期终末阶段的心脏循环障碍综合症,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慢性心衰的高危人群[1]。此外,由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普遍不高,生理、心理适应能力有所下降,容易出现负性情绪。众所周知,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心理状态作为影响疗效、预后的重要因素,不良心理状态严重降低患者接受治疗护理的积极性。对此,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作为急需心理护理的人群,给予早期心理护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是否采取早期心理护理,对我院于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3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男患24例、女患22例;年龄范围62.7~78.6岁、平均年龄(73.4±4.7)岁;基本性疾病:冠心病18例、高血压15例、心肌病7例、瓣膜病6例;观察组47例,男患25例、女患22例;年龄范围62.2~78.7岁、平均年龄(73.5±4.2)岁;基本性疾病:冠心病18例、高血压15例、心肌病8例、瓣膜病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危险因素,给予利尿剂、硝酸酯和强心剂等改善症状,监测药物反应,定期复诊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早期心理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支持、放松训练及临床随访;具体如下:在患者住院期间,以一对一口授形式,讲解慢性心衰的危险因素、病因、症状、治疗措施和护理注意事项等,发放关于慢性心衰相关知识的宣传小册子,明确告知患者自身的病情及治疗方案,讲解治疗的重要性,鼓励患者积极提出问题,并详细解答,促进患者之间的交流;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支持方案,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注重倾听患者的倾诉,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明确告知并让患者了解该病是可治、可控制的,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另外,介绍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现身说法,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口头指导的形式,引导患者有规律地深呼吸及放松训练;放松训练的流程:在安静的环境,保持舒适的体位,闭目养神,逐渐全身放松,用鼻呼吸,持续10min,安静端坐,保持被动的状态;对患者进行定期临床随访,为患者提供心理指导,评估潜在的不良心理因素,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综合评价临床疗效,并作对比分析;其中显效:慢性心衰症状基本控制或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2级以上;有效: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1级,但不足2级;无效: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不足1级[2]。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62%,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在临床上,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病因较为复杂,伴有不同程度的基础性心血管疾病,病程较长,在病情的影响下,丧失劳动能力及承受较高的医疗费用,导致患者的心理状态较差。此外,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不利于改善心功能,如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显著增大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作为影响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3]。曾秋容[4]等研究认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SAS、SDS评分普遍高于全国常模水平,严重影响患者接受治疗的积极性,不利于治疗护理方案的顺利开展,导致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临床普遍认为,早期心理护理与老年慢性心衰的治疗措施是相辅相成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早期心理护理,可显著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协同提高临床疗效。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早期心理护理,由表1可知,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早期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曾利娅[5]等的研究相似。在早期心理护理中,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支持、放松训练及临床随访,旨在纠正患者关于慢性心衰的错误观点,提高对病情的认知程度,消除不良心理因素,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并持续随访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处理,对于整体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积极作用。鉴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而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62%,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3.91%;亦进一步佐证早期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心理状态这一观点。

综上所述,早期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协同提高临床疗效均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邱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105-107.

[2]张鸿.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1):254-255.

[3]李晓蓉.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6,29(10):169-170.

[4]杨静.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7).

[5]王静,丁晶晶.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6,24(6):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