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对比

魏滃王敏芝

崇阳县人民医院湖北崇阳437500

摘要:目的:对比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0例选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时间为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期间,经简单随机分组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与人工晶状体置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眼压与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眼压及视力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与视力均明显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眼压与视力对比,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与人工晶状体置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所获得的疗效相当,临床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置入;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小梁切除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在临床中,青光眼属于较为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该疾病对患者的视功能存在不可逆性的损害[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属于青光眼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且该疾病近年来的临床发生概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本文为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当中治疗的效果,特抽选部分患者进行研究,具体内容见下文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文观察对象均为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66眼,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30例与20例;平均年龄为(43.38±3.32)岁;平均病程为(7.28±2.09)个月。经简单随机分组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5例。

对以上两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P>0.05,可以开展科学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前30分钟为眼压较高的患者使用浓度为20%的250毫升甘露醇进行静脉滴注,并且使用5%新福林眼液滴眼散瞳,使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和0.75%的布比卡因进行混合麻醉,取3.2毫米的巩膜隧道切口,辅助切口取于透明角膜,取黏弹剂注射于患者的前房,行5.5毫米连续环形撕囊操作,将水分离并且将超声髓核乳化吸除加在原位机械当中,对皮质进行注吸清除,取黏弹剂注入于前房和囊袋当中,并且将折叠后的房型人工晶状体注推式植入至囊袋当中,注吸净黏弹剂,对切口水密是否有渗漏存在进行观察,将结膜瓣恢复并且在手术结束时取抗生素与地塞米松注射于球结膜下。

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小梁切除术治疗,上方基底结膜瓣为穹窿部,将1点作为中心,将角膜缘作为基底并做巩膜瓣,由10-11点取巩膜隧道切口,在白内障洗出以后将晶体皮质注吸,取黏弹剂注入至前方与囊袋当中,囊袋当中将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注入,并且经黏弹剂注吸,于巩膜瓣下将深层巩膜组织(1mm×1mm)切除,行虹膜周切以后对巩膜瓣开展对位缝合,并且对位缝合结膜切口。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以上两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与视力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20.0版进行处理,两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和视力均用(±s)表示,以T检验。若对比中存在P<0.05即表示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前的眼压同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对比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眼压均明显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视力对比,均未有明显差异存在,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明显较术前改善,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目前临床中,闭角型青光眼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手术是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首选措施[2]。小梁切除和周边虹膜切除是传统的手术措施。术后前房延缓形成为小梁切除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若未给予恰当的处理,极易使得患者失明[3]。眼前段的解剖结构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密切关联存在,而房角关闭出现的机制主要在于瞳孔阻滞,且晶状体的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存在,将晶状体因素所产生的影响解除。

本研究中的两种手术方式于术后近期内以及术后半年均可以对眼压进行控制,且患者的视力恢复时间更短[4]。研究中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后均未使用眼压药物对眼压进行控制,但其眼压仍处于正常的范畴当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眼压以及视力均明显较术前改善,P<0.05,即可证实上述观点。进一步表明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与人工晶状体置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以及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均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但临床应当结合患者的病情为其选择治疗方案,以保证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张宏光,沙爱娟,关文雯,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昼夜眼压比较[J].海南医学,2017,28(1):138-140.

[2]王亚丽,吴青松,李家璋,等.两种方法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6):861-863.

[3]张宏光,沙爱娟,关文雯,等.3种手术方式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229-231.

[4]杨洋,刘文娟,邓吉安,等.三种不同手术方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7):3348-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