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阶段性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配偶的焦虑及家庭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分析阶段性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配偶的焦虑及家庭功能的影响

卓小红

卓小红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阶段性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配偶的焦虑及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8年3月收治87例宫颈癌患者其配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阶段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配偶干预前后的焦虑评分和家庭功能评分。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SAS评分以及各家庭功能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以及各家庭功能指标评分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性护理干预应用在宫颈癌患者配偶中,能够减轻其焦虑症状,改善其家庭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阶段性护理干预;宫颈癌患者配偶;焦虑;家庭功能;影响

宫颈癌发生之后,影响到的不仅仅是患者自身,还对其配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23%的宫颈癌患者配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集中表现为焦虑、忧愁等,家庭功能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相应的护理干预应用在宫颈癌患者配偶中,可以减轻患者配偶的焦虑感,使其家庭功能逐渐恢复正常[1]。本文研究将我院2015年4月-2018年3月收治87例宫颈癌患者其配偶纳入样本中,对阶段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7例宫颈癌患者其配偶进行研究,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全部患者配偶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年龄最大54岁,最小35岁,平均年龄(45.23±2.45)岁;婚龄最长26每年,最短5年,平均婚龄(17.69±2.34)年。观察组:年龄最大58岁,最小34岁,平均年龄(45.78±2.39)岁;婚龄最长29每年,最短4年,平均婚龄(18.34±2.25)年。两组患者配偶在上述各项基本资料方面,经对比分析后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统一对患者配偶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注意事项叮嘱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阶段性护理干预,主要分为获知期、应对期、

共存期三个阶段。(1)获知期护理干预:获知期为患者入院第1-2d,对患者配偶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包括入院健康教育、急性应激期心理调适的方法和心理支持、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等,纠正患者配偶的认识偏差,提升患者配偶对疾病的认知,使得患者配偶能够做好各项准备,减少因此而产生的不良心理。(2)应对期护理干预:应对期主要为围手术期。该阶段针对患者配偶的护理干预,应当要保证对患者的护理干预,让患者配偶能够看到治疗的效果,以此增强患者配偶的信心。同时,还要指导患者配偶掌握心理解压的方法和技巧,告知患者配偶疼痛和并发症等预防与处理对策,对患者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增进夫妻之间的感情。(3)

共存期护理干预:共存期的护理干预主要指的是出院后的护理干预。该阶段的护理干预要求对患者配偶进行出院指导,叮嘱患者配偶相关的注意事项,并且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活动指导、减压放松训练等,让患者配偶了解到居家照顾知识,学会处理不良情绪,积极地同其它宫颈癌患者配偶进行交流和分享,减轻产生的压力。

1.3观察指标

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2]对患者配偶的家庭功能进行评价,包括角色功能、情感介入、行为控制、交流沟通等指标,每项指标分值1-4分,分数越低表示功能越强。采用焦虑自评量表[3](SAS)评价患者配偶的焦虑情况,分数越高焦虑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前,SAS评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则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

宫颈癌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是威胁女性健康乃至安全的主要疾病。在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不仅会对患者自身产生积极的作用,还关系到患者配偶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功能的发挥[4]。

阶段性护理干预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护理干预手段,将其应用在宫颈癌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一方面,阶段性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配偶的焦虑症状。本文表1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说明阶段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患者配偶家属焦虑水平方面比常规护理干预作用更大。这主要是因为阶段性护理能够根据患者治疗的不同阶段,结合患者配偶不同阶段的不同焦虑原因,进行更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将焦虑症状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另一方面,阶段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配偶的家庭功能。本文表2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干预后的各项家庭功能指标评分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阶段性护理在家庭功能改善方面的作用。通过对患者配偶的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等,使得患者配偶能够正确地看待疾病和患者,促进患者配偶对家庭功能的维持和保证[5]。

综上所述,阶段性护理干预应用在宫颈癌患者中,可以减轻患者配偶的焦虑症状,促进患者配偶家庭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李琴.以夫妻为中心的心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9):662-664.

[2]钱苗红,徐彬彬.应用Hogan理论对宫颈癌患者配偶实施阶段性护理干预的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7):515-517.

[3]任杰.原位宫颈癌病人配偶焦虑相关心理干预[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3,12(s2):727-729.

[4]毛蕊,王春兰,吴明富.家庭护理干预对宫颈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3):126-128.

[5]林芳,段伟,胡玲.家庭护理干预对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家庭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10(7):889-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