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次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单次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付卫东

株洲市中心医院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单次腰麻方法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术产妇2000例,以数字随机分组形式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0例,分别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单次腰麻方式,对比两组产妇麻醉效果与麻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观察,局麻用药量观察组较少,且麻醉起效时间与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观察组耗时均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8.50%(985/1000)、96.20%(962/1000),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60%(16/1000)、3.50%(35/10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麻醉方式选择单次腰麻方法,麻醉效果较好,且无明显麻醉不良反应情况,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效果

剖宫产术作为近年来产妇分娩常用的方式,虽然手术时间短,但对麻醉要求较高。临床麻醉中,常见的方法以连续硬膜外麻醉、单次腰麻、以及腰硬联合麻醉等方法为主,均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但大多研究资料中指出连续硬膜麻醉下产妇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大,所以考虑在剖宫产术中给予单次腰麻方法。本次研究中将以剖宫产术产妇为对象,分析单次腰麻方法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行剖宫产术产妇2000例,以数字随机分组形式,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4-32岁,平均年龄(26.5±2.0)岁,孕周37-41岁,平均孕周(39.2±1.5)周,均为单胎。观察组产妇年龄23-31岁,平均年龄(25.8±2.1)岁,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39.5±0.5)岁,均为单胎。入选标准:①均符合剖宫产术适应症,为单胎足月;②无严重基础性疾病、脏器器质性疾病以及麻醉禁忌症情况;③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产妇及其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同意知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入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硬膜外穿刺置管,穿刺位置选择L1-2,取3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注入作为试验量,5min后若无不良反应,取浓度为0.75%的罗哌卡因推注,每次4-5ml,每隔5min推注一次并测麻醉平面,使麻醉平面达T4-6。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穿刺针于L3-4或L2-3进针,取浓度为0.5%的布比卡因腰穿注射,用量1.5-2.0ml。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观察,包括局麻用药量、麻醉起效时间与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等。同时,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1],评价分为:①显效,产妇肌张力为0,腹部肌肉松弛,无疼痛感;②有效,肌张力有限,有轻微疼痛感;③无效,无明显麻醉效果,疼痛感明显。另外,对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情况观察。

1.4统计学处理

由WPSxls表格录入所有数据结果,统计学处理借助软件SPSS21.0实现,麻醉相关指标通过均数±标准差()形式描述,组间数据结果对比采用t检验;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均利用数(n)或率(%)形式描述,数据结果组间对比采用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观察

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观察,局麻用药量观察组较少,且麻醉起效时间与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观察组耗时均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观察()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观察

麻醉效果观察比较,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各725例、260例、15例,有效率98.50%(985/1000),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各630例、332例、38例,有效率96.20%(962/10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不良反应情况观察,观察组恶心呕吐10例、低血压4例、心动过缓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60%(16/1000),对照组恶心呕吐20例、低血压8例、心动过缓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50%(35/10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麻醉无效者均改用全麻。

3讨论

作为大多女性需经历的生理过程,分娩可选择多种方式包括阴道分娩、剖宫产术等,部分产妇因惧怕阴道分娩的疼痛感,且可能存在巨大儿或其他异常情况,一般选择剖宫产分娩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剖宫产手术中需在麻醉方式上合理选择。如常见的硬膜外麻醉方式,在术后镇痛效果较为明显,但需注意该方式应用下有一定的不足,如硬膜外麻醉穿刺易损伤血管,引起血肿,再如整个麻醉起效时间较长,且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高[2]。对此情况,考虑在麻醉方式上引入单次腰麻,其优势在于麻醉起效时间短、镇痛效果显著,且无需给予过多的麻醉用药量,便能使肌肉保持松弛状态。也因麻醉用药量少,对体内循环影响小,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低[3]。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产妇在局麻用药量观察组较少,且麻醉起效时间与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观察组耗时均较少,麻醉整体效果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能够反映出剖宫产术中麻醉方式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可取得显著效果。

综上,剖宫产术中,麻醉方式选择单次腰麻方法,麻醉效果较好,且无明显麻醉不良反应情况,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同海,崔佳.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2):37.

[2]李维武.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3):162-163.

[3]曾琼,熊靖,陈民芳.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J].医疗装备,2016,29(19):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