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CT与MRI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比较

岳长江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比较CT和MRI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CT法诊断,观察组给予MRI法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最终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灶检出时间和病灶大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RI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要优于CT,能大大提高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CT;MRI;脑梗死;诊断价值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diagnosticvalueofCTandMRIincerebralinfarction.Selectionmethods:ourhospitalinNovember2016toNovember2017wereanalyzedin68casesofcerebralinfarctionpatients,randomlyp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eachgroupof34cases,controlgroupgivenCTdiagnosis,MRIdiagnosismethodofobservationgroupwasgiven,andcomparedtwogroupsofpatientswiththefinaldiagnosis.Results:thedetectionrateofpatientsintheobservationgroupwas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05).Thelesiondetectiontimeandlesionsize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allsuperiorto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thediagnosticvalueofMRIincerebralinfarctionisbetterthanthatofCT,whichcangreatlyimprovethedetectionrateandisworthpopularizinginclinicalpractice.

[keywords]CT;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Cerebralinfarction;Diagnosticvalue

作为我国临床上较为普通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脑梗死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1]。CT和MRI是目前脑梗死的主要诊断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本文旨在比较CT和MRI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把我院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脑梗死,且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脑血管疾病者、妊娠者、有重大心脏病手术史者、精神病史。对照组中男性有20例,女性14例,年龄分布在36-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1.7)岁;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分布在38-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4±1.8)岁。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经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CT检查的方法,即采用日本日立单排CT进行CT检查[2]。采用轴位断层逐层扫描头颅的头颅平扫参数,即运行电压为130kV、电流为150mA、扫描层厚为5mm、扫描层距为5mm。为确保检查准确率,医院至少选择两名以上的高年资神经内科和影像科医生进行阅片。

观察组给予MRI检查,器材选择由美国GE1.5T超导核磁共振进行头颅MRI扫描,具体参数为FOV230mm、层距为1.5mm、层厚为5mm。

其他各项使用参数如下:

弥散成像(DWI)参数设置如下:TE=84ms,矩阵=128×128,TR=2900ms,b值分别取0、100、500,采集2次;

T1WI参数设置如下:TE=7.8ms,阵=256×256,TR=500ms,采集2次,90°flip角;

T2WI参数设置如下:TE=7ms,矩阵=448×336,TR=4000ms,采集4次,150°的flip角;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参数设置如下:TE=109ms,矩阵=256×256,T1=2500,TR=900ms,采集1次,150°的flip角。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病灶检出时间和病灶大小。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0.0软件实现了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其组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检出率比较

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检出率为79.41%(27/34),观察组检出率为94.12%(32/34),观察组的检出率要比对照组的高,且两者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病灶检出时间和病灶大小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病灶检出时间要比对照组的短,观察组患者的病灶要比对照组的小,且两者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病灶检出时间和病灶大小比较(x±s)

3.讨论

脑血管疾病的危害较大,其表现之一的脑梗死有更高的致死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我国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脑梗死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提升。据相关研究报道,目前脑梗死的发病率占脑血管疾病的75%左右[3]。临床上常见的脑梗死有出血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和缺血性脑梗死。西医理论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脑梗死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发病者的脑部供血不足,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CT是常用影像学方式,有无创、操作简便等特点,在早期脑梗死诊断的价值加大,MRI是以脑组织缺血发生水肿为诊断基础的常用方案,有图像质量高、无创等特点。

上官建伟在对76例脑梗死行CT和MRI的诊断价值研究表明,与CT诊断相比,MRI能很好的提高早期诊断脑梗死的检出率和各类脑梗塞的检出率[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1%(P<0.05),这表明MRI能有效提高脑梗死的检出率,且价值比CT高;观察组患者的病灶检出时间为(1.8±0.6)d,病灶大小为(11.5±2.8)mm,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在对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上,MRI的价值性要比CT更大,能更好的增强诊断效果。本研究结果与以往文献数据相符[5]。

综上所述,CT和MRI都是诊断脑梗死的主要方法,在临床上有创伤小、清晰度较高的特征。相比较而言,MRI比CT的诊断价值更高,能大大提高病灶检出率,进而为患者的下一步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建民.CT与MRI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22(07):34-35.

[2]张艳平.MRI和CT两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14(07):09-10.

[3]郭继文,杜蕊,于寰等.不同病理类型脑膜瘤在CT和MRI上的影像表现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43(S1):22-23.

[4]上官建伟.CT与MRI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4(10):07-08.

[5]俞洋.应用MRI与CT检查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26(0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