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浅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杜敏刘磊

黑龙江省佳木斯中心医院154002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016年我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同期健康成年人34名作为对照组,探究组患者给予PCI治疗。检测研究对象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探究组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探究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33.86±5.60)μmol/L、(47.52±27.38)ng/ml,高于对照组的(8.53±4.75)μmol/L与(2.41±1.9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探究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10.38±5.45)μmol/L、(7.15±3.14)ng/ml,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临床上可通过检测以上两种物质的含量间接提示患者是否出现心肌梗死。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PCI

[Objective]tostudyandinvestigatetheclinicalsignificanceofhomocysteineand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inpatien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Methods34casesof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diagnosedinourhospitalfrom2015to2016wereselected.Theclinicaldata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and34healthyadultsinthesameperiodwereselectedasthecontrolgroup,andthepatientsintheinquirygroupweretreatedwithPCI.Thehomocysteineand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levelsofthesubjectsweredetected,andthelevelsofhomocysteineand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werecomparedbeforeandaftertreatment.ResultsthelevelofhomocysteineandhypersensitivityCreactionproteinwas(33.86+5.60)mumol/Land(47.52+27.38)ng/ml,respective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8.53+4.75)mol/Land(2.41+1.93)ng/ml,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Aftertreatment,thelevelofhomocysteineandhypersensitivityCreactionproteininthepatientswere(10.38+5.45)and(7.15+3.14)ng/mlrespectively,which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beforetreatment(P<0.05).Conclusionthelevelsofhomocysteineandhyper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inpatien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reincreasedinvaryingdegrees.Inclinical,myocardialinfarctioncanbeindirectlyindicatedbythedetectionofthecontentoftheabovetwosubstances.

[Keyword:s]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homocysteine;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PCI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细胞的供血不足导致局部缺氧而坏死,主要表现为动脉硬化,心脏内血流动力学出现变化。诱发心肌梗死的原因较多,其中随着我国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近年来患有心肌梗死的人数不断增多,我国每年患有不同程度心肌梗死的人数有1000多万,同时较多抢救有效的患者也由于较多并发症导致出现残疾,严重影响患者和患者家属正常生活[1-2]。相关研究发现,高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能够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在临床诊断中,将其作为一项心肌梗死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参考项目[3-4]。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2016年我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例作为探究组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健康成年人34名作为对照组。探究组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44~72岁,平均(62.93±8.13)岁;对照组中男性20人,女性14人,年龄45~79岁,平均(61.32±7.63)岁。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①血液标本采集:所有患者空腹采集5ml静脉血作为样本,置于真空采血管,2500~3000r/min离心5~10min,分离血清待检。②标本检测:测定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探究组患者经PCI治疗后再次测定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及探究组治疗前后两种物质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

探究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33.86±5.60)μmol/L、(47.52±27.38)ng/ml,高于对照组的(8.53±4.75)μmol/L与(2.41±1.9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探究组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

治疗后,探究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10.38±5.45)μmol/L、(7.15±3.14)ng/ml,均低于治疗前。经PCI治疗后,探究组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较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已成为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该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受到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5-6]。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参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和发展的主要机制可能有如下几种。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升高后,会对血管内皮造成直接或间接损伤,对于其中一氧化氮(NO)的合成和释放会产生消弱作用,导致血管内皮损伤[7]。②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虽然同型半胱氨酸能有效抑制内皮细胞的增生,但会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这可能与同型半胱氨酸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加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诱导血管平滑肌增生有关。③对脂质的代谢产生影响:较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会刺激平滑肌的增生,促进单核细胞向泡沫细胞转化,导致起氧化修饰作用的低密度脂蛋白在泡沫细胞中不断堆积;同型半胱氨酸还可以与载脂蛋白B形成致密的复合物,复合物被血管壁的巨噬细胞吞噬,从而引起血管壁脂肪堆积。以上种种原因,分别或以不同形式组合共同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

超敏C反应蛋白是重要的炎性因子,其含量因各种感染而特异性升高且变化幅度大,具有较高的敏感度[8]。目前,C反应蛋白作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已经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同。有研究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显著升高,其中心肌梗死患者的该指标水平较正常人高出3倍。同时,急性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有直接关系,而斑块的进展与炎症反应的程度密切相关,斑块破裂常见部位为粥样斑块的头部,此区炎症反应最多,导致C反应蛋白的沉积也较多,对于活化单核细胞、粒细胞的C反应蛋白受体具有显著作用,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导致血管内皮受损,降低NO的功能活性。这样一来NO就会很快被分解,并释放出大量的氧自由基,导致血管痉挛的发生,心肌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就得不到及时补充,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胶原的产生,导致斑块破裂和脂质核心释放,引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在炎性反应发生时,超敏C反应蛋白可通过经典途径来激活补体系统,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致使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9-10]。

在本次研究中,探究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同时,经PCI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心肌梗死疾病病情发展程度的评价指标,且PCI治疗具有较显著的效果,可有效抑制炎症的发展过程。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介入治疗提供了科学根据。综上所述,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均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和进展有密切联系,可作为预测患者远期心功能恢复状况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曾冲,雷晓明,刘震,等.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的关系[J].广州医药,2013,44(5):8-11.

[2]龙璐,陶亚,王堃,等.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5):599-601.

[3]巩娟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9):1129-1130.

[4]胡媚,李满连,文海军.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2):56-57.

[5]孙亚武,杨向军,张俊杰,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5,21(5):606-609.

[6]曾冲,刘震,李韶南,等.同型半胱氨酸、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19(5):548-551.

[7]薛晓凯,柳洁.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1):136-139.

[8]吴明法,肖东霞.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检测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4):44-45.

[9]夏继辉,徐世荣,夏文胜,等.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0):85-86.

[10]焦晓宁,韩玉冰.血清LDL-C、HCY和hs-CRP联合检测在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