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

陆莘

天津市安定医院临床八科30022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精神病患者136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配为两组,一组为研究者,一组为常规组,两组均包含68例患者。两组患者一律先进行传统常规护理,研究者患者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干预措施。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SDS评分状况,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对医护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再将将统计分析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AS、SDS评分状况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但是研究者患者治疗后的SAS、SDS评分状况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并且研究者患者整体护理依从率显以及护理满意率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在精神病的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且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以及对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的支持,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语言沟通;精神病;临床应用

一般而言,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临床治疗精神病则一般为药物治疗。而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便是能够使患者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患者护理的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往往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1]。就此,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精神病患者136例的护理过程进行研究与分析,详细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精神病患者136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配为两组,一组为研究者,一组为常规组,两组均包含68例患者。其中研究者68例患者中,男患者与女患者的比例为41:27,年龄分布在26-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0±2.2)岁,患病周期为0.5-12.5年,平均患病周期为(6.5±1.3)年,患病类型为:精神分裂症患者35例,精神障碍患者8例,心境障碍患者21例,其他4例;常规组患者68例中,男患者与女患者的比例为42:26,年龄分布在25-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2±2.0)岁,患病周期为1.5-12年,平均患病周期为(13.3±1.4)年,患病类型为:精神分裂症患者34例,精神障碍患者7例,心境障碍患者22例,其他5例。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周期、患病类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一律先进行传统常规护理,主要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以及传统常规的心理护理等等[2]。研究者患者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干预措施;具体护理内容如下所示:

第一,心理护理。其一,医护人员应与患者积极进行沟通与交流,将患者当做朋友看待,尽可能与患者能够建立比较好的关系[3]。因此,医院应当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护理能力。而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当以一种平常心看待患者,不能对患者进行歧视,并且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应以情切的语气、良好的态度对患者进行交流,能够使患者对护理人员其本身具有一种信任感,从而提高患者护理过程的依从性。其二,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记录,并对患者的用药情况以及不良症状等进行记录等等,从而明确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4]。其三,一般而言,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往往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情绪往往波动比较大,所以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情绪变化进行有效监控,当患者出现情绪得不到控制时,及时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并利用其自身的经验对患者进行情绪安抚等等[5]。再者,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的具体患病情况以及性格特征、家庭情况等进行了解,进而制定心理护理方案。其次,护理人员也应当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其本身的患病情况,知道治疗时的注意事项等,并树立患者治疗的信心等等。

第二,语言沟通。首先,护理人员应当熟悉每位患者,从而在患者入院后能够迅速与患者熟悉起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接着,护理人员在取得患者的信任后,应用比较温和的语气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以及其的困惑,并解答患者的疑惑,明确患者情绪得不到控制的原因等等。其次,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的语言应选择一种激励性的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患者,使患者能够逐渐接受护理人员的建议以及叮嘱。但是,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指令性交流时,则需要选择比较严肃的语气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时也应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语气[6]。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13.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计量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并通过t检测;通过χ2检验,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SDS评分状况对比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研究者患者治疗前的SAS、SDS评分状况与常规组患者并无明显差别(P>0.05),但是研究者患者治疗后的SAS、SDS评分状况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具体对比结果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SDS评分状况对比

2.1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与护理满意情况对比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68例患者的整体护理依从率为82.35%,常规组68例患者的整体护理依从率为为78.57%;研究组68例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率为82.35%,常规组68例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率为为78.57%;两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对比结果如下表而所示:

表二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与护理满意情况对比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的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精神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已经不同于以往,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的比较快,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往往会给人们带来许多压力,从而会导致人们的心理极易问题,而精神病便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心理疾病[7]。所以,在精神病患者护理中,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相关护理,并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从而达到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8]。而根据本文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AS、SDS评分状况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但是研究者患者治疗后的SAS、SDS评分状况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并且研究者患者整体护理依从率显以及护理满意率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由此可知,在精神病的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且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以及对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的支持,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立.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积极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24(35):56-57.

[2]张红.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3,26(28):34-35.

[3]徐晓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5,12(07):82-83.

[4]张红.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09(06):33-35.

[5]许秀娟.精神病护理中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探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6):157-158.

[6]张婷.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5):117-118.

[7]谭家珍.浅谈非语言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作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9):871.

[8]史建新,吴国华.寸哭究精神病护理中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效果[J].临床医药又献杂志,2015,(23):4871-4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