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3

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处理

欧阳慧戴洪波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湖南423000

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cerebrovasculardisease,ICVD)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处理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19例,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血管造影58例,介入治疗61例,分析其并发症情况以及处理结果。结果:造影组并发症共发生1.72%(1/58)明显低于介入组并发症发生6.56%(4/6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VD,脑血管造影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的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造影;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处理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analysisandtreatmenteffectofcerebralangiographyand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ofischemiccerebrovasculardisease(ICVD).Methods:theresearchphaseforinDecember2015toDecember2017,wereincludedinthestudyof119casesofischemiccerebrovasculardisease,cerebralangiogram58cases,interventionaltreatmentfor61cases,analyzethecomplicationsandtreatmentresults.Results:atotalof1.72%(1/58)complicationsoccurredinthecontrastgroup,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theinterventiongroup,whichwas6.56%(4/61).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and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forICVD,th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ofcerebralangiographyislowerthanthatofinterventionaltherapy,whichisasafeexaminationmethodandworthyofwideapplicationinclinicalpractice.

[keywords]ischemiccerebrovasculardisease;Cerebralangiography;Interventionaltherapy;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Todealwith

ICVD临床上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进展性卒中、完全性卒中等。该病的病因及病理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既往针对该病的临床诊断主要是采用血管彩超、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无创性脑血管检查技术,但是这类诊断手段无法达到与脑血管造影的效果[1]。脑血管造影能够实现全面、清晰、动态评价脑血管病变的具体部位以及程度,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神经介入的不断发展下,临床中应用血管内治疗的方式十分普遍,但是由于该诊疗手段是一种有创性手段,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比较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后期恢复。面对这种情况,加强并重视脑血管造影剂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分析与处理十分重要,本次研究重点总结与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处理,共纳入119例ICVD患者开展临床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119例IC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其中多发脑血管狭窄52例,脑梗死2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8例,烟雾病2例。脑血管造影58例,介入治疗61例。造影组58例,男性29例,女性29例,年龄39-76岁之间,平均年龄(62.58±6.34)岁。介入组61例,男性33例,女性28例,年龄在41-79岁之间,平均年龄(63.64±5.9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纳入标准:①怀疑血管病变者或寻找脑血管病病因者[2];②择期接受血管内治疗者③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对碘、造影剂过敏者;②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③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④脑疝、脑干功能衰竭;⑤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⑥穿刺处皮肤或软组织感染[3]。

1.2方法

对于接受脑血管造影以及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监测,通过记录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针对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1)对于穿刺部位皮下血肿的处理:该并发症的发生与过早下床活动、压迫包扎时间过短等有关,要求患者严格卧床休息,技术对穿刺部位进行重新包扎施压,必要情况下使用沙袋压迫。(2)脑血管痉挛:严格用药,一旦出现脑血管痉挛给予尼莫地平等药物抗痉挛,可配合抗凝药物治疗。(3)腹膜后血肿:发生血肿后使用水胶体敷料进行敷贴,吸收血肿并密切观察患者血肿情况,如果血肿仍然存在并且有逐渐发展严重的趋势,立即会诊确定止血方案。(4)缺血性卒中: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缺血性卒中,需要积极采取抗凝、溶栓治疗,在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加压滴注,降低出现血栓的可能性,同时给予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波立维等药物治疗,积极做好生命监测,一旦出现其他异常立即处理。

1.3观察指标

记录与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的处理与对比,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计量资料则以()的形式来表示,通过t对其予以检验,只有满足P<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表1可见,造影组并发症共发生1.72%(1/58)明显低于介入组并发症发生6.56%(4/6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3.讨论

ICVD是临床中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目前临床上脑血管造影、介入治疗是主要的干预方法,两种方法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但是不管是脑血管造影还是介入治疗都会在治疗后出现比较常见的并发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及转归[4]。对于接受脑血管造影、介入治疗的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皮下血肿、脑血管痉挛、腹膜后血肿、缺血性卒中。

在本次研究中,造影组并发症共发生1.72%(1/58)明显低于介入组并发症发生6.56%(4/6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造影组发生1例穿刺部位皮下血肿,介入组出现穿刺部位皮下血肿1例、脑血管痉挛1例、腹膜后血肿2例、缺血性卒中1例。

119例中出现的1例缺血性卒中,在术前该患者出现明显的左侧肢体无力,经过阿司匹林肠溶片、波立维等药物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处理,术后出现穿刺部位血肿,在停用肝素、阿司匹林肠溶片同时做好加压包扎处理,恢复良好。

对于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与压迫止血方法不当、患者下肢制动不良、过早下床活动等因素有关。2例出现腹膜后血肿,该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体重过重、穿刺点过高有关,因股动脉后壁穿刺导致血液进入腹腔,特别是女性、合并糖尿病、高凝患者以及本身存在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出现腹膜后血肿的可能性更高[5]。1例脑血管痉挛患者,在积极应用药物改善症状的情况下可促使症状恢复。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与导管或导丝刺激、造影剂刺激等有关。部分患者如果出现长时间的血管痉挛可能会引发脑缺血或脑卒中,因此需要对症给予抗血管痉挛药物[6]。脑缺血卒中的发生均为术后24h内出现新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体征[7],患者具体表现为偏身麻木,经过积极有效的抗凝、抗血小板集聚、改善脑循环、做好脑保护等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出现原因与术中血管壁斑块脱落或者导管壁上血栓形成进而出现脑栓塞有关[8]。为避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需做好术前药物治疗,包括术前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波立维、全身肝素以及持续导管内生理盐水加压滴注,另外还需要考虑对主动脉弓、弓上大血管及其二级或三级分支的超选择性造影[9]。

对于ICVD,脑血管造影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的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推广。

参考文献:

[1]赵美英,王润青,刘威,等.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处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05):85-86.

[2]陈龙.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单纯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4):61.

[3]张海涛.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处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2):14079+14082.

[4]王茹芳,赵增富.缺血性脑血管病230例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05):539-540.

[5]杨辉.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0):68-69.

[6]董娜,黄志玉.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5):536-536.

[7]赵燕民,朱凤水,李慎茂,等.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的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0,7(1):17-20.

[8]AkhtarN,KhatriIA,NaseerA,etal.Transientcorticalblindnessaftercoronaryangiography:acasereportandliteraturereview[J].JPakMedAssoc,2011,61(3):295-297.

[9]刚书成,付文华,张鹏.基于脑血管造影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07):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