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技术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技术的效果研究

张吉妹

湖南省岳阳市中医医院414000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整理其临床资料,且经过比较无差异。按照电脑排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包含45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中包含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心理状态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生活自理能力与心理状态等相关指标上统计和评估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中医护理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其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稳定患者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中医护理技术;效果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相对常见的一种心功能疾病,是指患者的冠状动脉突然出现了持续、闭塞性的心脏供血障碍,从而使得心肌很容易发生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综合征[1]。其临床症状为剧烈且持续的胸骨后疼痛,缓解难度较大,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室颤、休克、心脏骤停等严重的并发症,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在当前临床调查中现实,该种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我国约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50万人次,且呈现年轻化趋势[2]。可以说,因急性心肌梗死致死的患者数量已经占据了因疾病死亡患者数量的25%左右[3]。临床对于该种疾病的治疗,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为主。但是,在治疗后,多数患者还是有发生心梗、心衰等并发症的可能。为了有效地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加大了护理干预力度。而在中医研究深化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注重辨证施护。笔者结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对其运用常规护理和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整理其临床资料,且经过比较无差异。按照电脑排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包含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介于34~78岁,平均年龄(54.92±8.29)岁;观察组中包含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介于35~79岁,平均年龄(54.98±8.12)岁。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与美国心脏病学会中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规定[4];(2)所有患者均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3)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其主要包含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康复锻炼护理、饮食护理等内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技术,其主要内容为:(1)中医情志护理。针对患者不同的情绪表现,采取针对性的疏导策略。悲忧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意志消沉,对其需要适当的观看喜剧、听舒缓的音乐等,使得患者能够保持一个良好地治疗状态;思虑患者多存在空想、猜疑等,必须要对患者采用情绪转移治疗;易怒患者以肝气郁结为主,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交流来改善。(2)中医饮食护理。药膳是临床相对常见的饮食干预策略,辨证为心肾阳虚,则需要选取温阳益气、补益心肾的食物;辨证为血痹阻证,需要选取活血通淤、通脉止痛的食物;辨证为痰浊闭阻证,则需要选取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的食物;辨证为气阴两虚证,则需要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的食物为主。(3)生活起居护理。引导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同时,注意室内的通风与卫生。调节光线,使之较为柔和,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4)中医穴位按摩。选取患者的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心俞、膻中五处穴位,对其进行依次的按摩,每次3~5min。同时,根据患者的耐受性调节力度。(5)中医运动方案。选取常见的八段锦或者五禽戏等作为运动模式,每次15~20min,以患者有微汗迹象为主。(6)药物护理。对患者选取对应的中药进行服用,分早晚两次。

1.3评价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调查表,对其情绪状况与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自评。同时,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其中,生活自理能力与心理状态总分均为100,分值越高,则患者的状态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解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生活自理能力与心理状态等相关指标上统计和评估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存在会使得患者的心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缺失,从而影响其生命安全。对于该种疾病,临床主张运用介入治疗,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多数患者在治疗后,会存在胸痛等不适症状,从而使得其生活自理能力缺失、住院时间延长,且在远期效果来看,还可能会诱发其他病症。对此,必须要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中医护理技术是一种以患者基础病情为主,且结合现代中医辨证施护理念的护理措施,其实施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加强。尤其是在当前中医研究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中医能够根据人体的组成,从气血等多个方面来对机体进行调节,采取中医护理方案,更佳有助于患者在患病后的恢复。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中医护理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其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稳定患者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秋萍,蔡海荣,赖伟兰,钱细友,赵帅,郭永宁,张为章,陈冬杰.中医护理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05):937-940.

[2]张玲.中医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2):134-135.

[3]叶爱红.中医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实施[J].当代医学,2017,23(34):149-150.

[4]闫瑞.中医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绪与疗效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0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