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分期及临床表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分期及临床表现研究

袁庆华

袁庆华

黑龙江农垦神经精神病防治院154007

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分期及相对应的临床表现。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类型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对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类型及表现进行分析,结合临床检查,均作出明确诊断,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均取得较满意疗效。结论了解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分期及临床表现,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并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临床类型;临床分期;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病(schizophrenia),其原因不明,发病机制仍是未完全澄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1]。现抽选我院收治的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分期及临床表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41.4±2.3)岁。

2临床分型及表现

2.1单纯型

此类型患者发病多为青少年,起病缓慢,发病原因不明,最初不易被人觉察。早期出现头痛、头昏、失眠、疲乏、记忆力不好,注意力涣散,工作学习效率下降,随后人格改变,孤僻、懒散,不与人交往,睡大觉,不注意个人卫生,不修边幅,情感淡漠,不遵守劳动纪律,无故旷工、旷课,有时无目的出走,幻觉妄想极为罕见,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2.2青春型

此类型患者起病急骤,很快达高潮。主要表现为思维破裂或思维不连贯,有时喃喃自语,思维内容荒谬,有片断妄想,零乱不固定,令人难以理解,离奇,有丰富的幻觉。情感反应喜怒无常,变化多端,表情做作,动作无意义,打手势,扮鬼脸,行为幼稚,愚蠢,不爱清洁。常有不协调的精神运动兴奋及本能冲动,有性欲,食欲亢进,有时有手淫。及时治疗,效果较好。

2.3紧张型

此类型患者开始呈木僵状态,表现为不言、不动、不饮、不食,面无表情,推之不动,呼之不应。口内常包有大量唾液,膀胱内积有大量尿液也不解。僵卧于床,可以呈蜡样屈曲,空气枕头。夜深人静时,可以起床解便,觅食,偶尔人闯入或遇外界刺激,则又卧床,如果木僵解除则呈精神运动兴奋,可以毁物,冲动。此型可以自动缓解,治疗效果较好。

2.4妄想型

又称偏执型,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最多见的一型。发病多在30岁以后,起病缓慢,开始时敏感、多疑,怀疑有人在议论自己,逐渐形成关系妄想,进而泛化,形成系统妄想。以被害、嫉妒、夸大等妄想多见,伴有听幻觉,有时可以强化了妄想[2]。一般待人接物均正常,情感反应正常,甚至工作也正常,一旦谈及妄想则暴露无遗,精神衰退不明显,治疗效果好。

2.5未定型或未分化型

很难归入以上任何一类型,称为未定型或为混合型。

2.6残留型

缺乏活跃期症状,过去至少有过一次精神分裂症发作,慢性症状或者急性期的两个或以上的症状残留,如奇怪的观念,不寻常的行为或明显怪僻,患者已无精力和并不沉浸于紊乱的色彩之中,有人统计这类型可占14%[3]。

2.7Ⅰ和Ⅱ型

基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Crow等把精神分裂症分为Ⅰ型和Ⅱ型。

2.7.1Ⅰ型精神分裂症以阳性症状为主,急性发病,缓解时社会功能良好,有实验证明多巴胺活性过度,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疗效较好,脑结构正常。

2.7.2Ⅱ型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为主,起病缓,无多巴胺活性过度的实验证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有脑结构的改变,特别是脑室的扩大。

多数患者是Ⅰ型和Ⅱ型的混合,Crow等认为工型和Ⅱ型不可能基于脑结构病理学的基础去鉴别[4]。

3临床分期及表现

3.1前驱期

在精神分裂症发生前即有前驱症状,常是病后患者的回忆或患者亲属事后提供。如焦虑、抑郁、多疑,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听不进,学不进,原因不明,亲属总觉得患者与以前不一样,实际上其人格略有改变。

3.2早期

早期症状较为单一,出现的频率也并不高,整个的社会功能影响不大,家人常以“合理化”的解释掩盖了疾病的本质,常见的早期症状如下。

3.2.1感知综合障碍

尤其为形体感知综合障碍,如面部不对称,鼻子不正等。有所谓“窥镜”症状。

3.2.2强迫症

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强迫症状内容多较离奇,焦虑症状不明显,常伴有家族史和其他精神病的症状,一旦其他精神病性症状好转,强迫症状也随之好转。

3.2.3思维云集

称强制性思维,思维自动涌现,使患者感到很陌生或诧异,原因不明,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

3.2.4神经症

症状既是早期症状,或为前驱症状,如头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好,其中失眠是个标志,甚至通宵不眠。有些患者常无明显的精神因素,不主动求治,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懒散且不求上进。

3.2.5突然冲动行为

冲动行为原因不明,目的不清,说不清当时为什么突然冲动。

3.2.6情绪紧张和恐惧

常对亲人说感到无法解释的恐惧,总觉得有人对其不利,或对家人不利,又说不出具体人。

3.3发展阶段

有精神分裂症症状,常见症状对诊断起重要作用。

3.3.1思维障碍

(1)思维联想障碍: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在诊断精神分裂时具有重要的价值。此外还有思维中断、思维云集、媒介联想、音韵联想、内向性思维。内向性思维等是EBleuler的4A症状之一,为精神分裂症的原发症状之一。

(2)思维逻辑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按照逻辑的基本规律,结果有许多特征性症状,如概念的混乱,象征性思维,语词新创,逻辑倒错等。

(3)思维内容的障碍:主要为妄想,有特征妄想和常见妄想之分。特征妄想,在诊断时具有价值。

原发妄想有妄想知觉,突发妄想和妄想情绪。特征性妄想有被控制感,影响妄想,被洞悉感。常见非特征性妄想,如被害妄想、嫉妒妄想、非血绕}生妄想、夸大妄想等,其中最常见的为被害妄想,如持续1个月,在诊断中也起作用。

3.3.2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情感迟钝,平淡,情感淡漠是EBleuler的4A症状之一,也是情感障碍的基本症状。特征性症状为情感不协调,情感倒错。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有人认为在头3个月出现可能为精神分裂症症状的一部分,或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抑郁症状。

3.3.3意志活动与行为障碍缺乏主动性,喜独居或闭门不出,不与外人交往、退缩、孤僻、脱离现实、无目的出走或活动,呆立、呆坐或卧床,意志活动的减弱在慢性症状中多见,急性期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不协调性。

所谓怪异行为一方面由幻觉妄想支配,另一种患者不知所以然,这种行为多为人所不能理解,患者自己也不理解,或突然冲动,或意向倒错。

3.3.4感知障碍

常见的有听幻觉,如出现频繁,持续1个月在诊断上有意义。此外有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议性幻听、思维鸣响、思维被广播或能听到声音来自于身体某一部位。均为特征性症状,具有诊断价值。

3.4晚期阶段

处于晚期阶段,指治疗非常困难,患者无法工作或学习,甚至生活需要人照顾。临床以阴性症状为主,如脱离现实,情感淡漠、思维贫乏、兴趣缺失,有时也可终日沉浸于幻觉、妄想之中,行为怪异,最终趋向于不注意清洁卫生,而致衰退。

4结果

经对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类型及表现进行分析,结合临床检查,均作出明确诊断,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均取得较满意疗效。

5讨论

患者的前驱症状如果不予以重视,则很快即进入早期症状。如不加以治疗,即容易到达发展阶段。各阶段间隔时间多久,常因很多变量影响,因人而异。以这种方式起病的,多为缓慢进行的,如因躯体或心理社会因素而起病,多为急性起病,以阳性症状为主。如经正规积极的治疗,有一部分可以完全缓解,维持很久时间无症状,但是波动性病程,如不维持治疗要反复发作。有报告指出早年发病的患者于数十年内有波动,75%患者于开始的5年内,15%患者于15年内波动[5]。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知了解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分期及临床表现,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并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彤.精神分裂症、抑郁症[J].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2]侯凌峰,沈素花,王艳婷,王霞,李丽苏宏伟,唐冠英.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临床分型症状归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0):3385-3387.

[3]王彦芳,李素萍,杜巧荣,徐勇,孙宁,刘志芬,张克让.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不同精神症状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5):36-39.

[4]赵靖平,张璐璐.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早期识别与治疗的重要意义[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5,48(1):1-3.

[5]陈振林,陆燕,吴芸,成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强迫症状的初步调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