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治疗角膜葡萄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糖皮质激素治疗角膜葡萄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唐丹

湘潭市仁和医院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角膜葡萄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112例(134眼)角膜葡萄膜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入组对象临床资料,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评估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入组患者整体视力水平明显改善,样本t检验提示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用药后13人(13眼)发生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4例发生带状角膜变性,4例白内障,3例眼角膜水肿,视盘水肿与青光眼各1例,1例黄斑表面皱褶纹样改变,并发症发生率为11.6%(13/112)。结论:小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改善角膜葡萄膜炎患者视力水平,并快速抑制病灶炎症反应,用药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角膜葡萄膜炎;视力水平;糖皮质激素;疗效;安全性

葡萄膜炎是眼科临床多发的一种致盲性眼病,据统计葡萄膜炎引起的失明比例约占4%~10%[1],而原发性角膜炎迁延加重导致继发性葡萄膜炎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角膜葡萄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便支持临床诊疗工作,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112例(134眼)角膜葡萄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均无高血压、糖尿病、溃疡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严重骨质疏松及角膜溃疡患者[2]。其中男59例,女53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45.7±12.3)岁;病程最短11d,最长42d,平均病程(17.5±3.4)d;其中90例为单眼发病,22例为双眼发病。入组患者均以视力减退、眼睛红肿疼痛等症状就诊,其中39例发病前2周有感冒病史,18例感染带状疱疹病毒,29例为反复发作就诊。

1.2方法

就诊后常规开展外眼情况和视力水平检测,检测项目包括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荧光素角膜染色等等。治疗方法如下:给予无环鸟苷滴眼液每天点眼,一般4~6次;局部涂抹阿昔洛韦凝胶,每次用药约8mm,挤入结膜囊内,每天4次;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行常规散瞳治疗,每天2次。若患者眼压升高则加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每次1滴,每天2次。结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静滴阿昔洛韦治疗,每次0.25g;若降眼压效果不佳,则考虑静滴20%甘露醇。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应用加用地塞米松滴眼液,每天3~4次;醋酸泼尼松片口服,每次1~2片,每天3次。用药期间对角膜水肿变化做密切观察,如果患者病情逐渐改善,则相应减少激素类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用量。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用药前、用药4周后检测患者视力水平变化,复查眼压、荧光素染色试验结果,统计用药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IBMSPSS22.0软件分析本次研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数据,计数资料则以例数表示并行皮尔斯卡方检验,P<0.05则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后患者视力水平对比

入组112例患者共计134只患眼,经过1周治疗症状大幅改善,眼压恢复正常,角膜混浊改善,患者自觉视力明显改善。4周后复查显示129眼角膜病灶吸收,角膜内皮水肿彻底改善,荧光素染色检查结果为阴性,房水清。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入组患者整体视力水平明显改善,样本t检验提示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

2.2并发症观察

用药后13人(13眼)发生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4例发生带状角膜变性,4例白内障,3例眼角膜水肿,视盘水肿与青光眼各1例,1例黄斑表面皱褶纹样改变,并发症发生率为11.6%(13/112)。

表1治疗后患者视力水平对比(n,%)

3讨论

葡萄膜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其病因复杂,多为细菌、病毒、真菌感染或寄生虫引起,也与机体免疫力减退引起的过敏反应有关。本病患者常伴随视力减退、眼睛红肿疼痛等表现,但初期并无典型症状,不少患者疾病知识知晓情况不佳,可能延误病情,治疗难度随之升高。研究认为,葡萄膜治疗不及时、迁延不愈均会损害眼部正常功能,容易引起白内障、角膜水肿、继发性青光眼、脉络膜脱离、虹膜粘连、玻璃体混浊以及视网膜黄斑水肿变性等问题,情况严重者或致眼球萎缩、失明[3~4]。

糖皮质激素具有确切的抗炎效果,而且起效时间段,可通过全身用药、局部点眼以及眼旁注射等方式治疗,因而是葡萄膜炎临床治疗的常用药物。糖皮质激素可诱发细胞外基质良性改变,提高房水流出通道内部阻力;对前列腺素分泌以及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生抑制,可加快房水外流并发挥降眼压效果。本次研究在抗病毒、降眼压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滴眼液和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入组患者整体视力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说明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角膜葡萄膜炎即可取得满意效果。用药后本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率为11.6%,这符合既往文献报道[5]论证,提示本次用药方案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改善角膜葡萄膜炎患者视力水平,并快速抑制病灶炎症反应,用药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钟福炉,李学喜,苏佳慧.角膜葡萄膜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相关性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2):2250-2251.

[2]陈银银,成拾明,周霞,张勇,许玲.病毒性前葡萄膜炎治疗的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6,24(01):45-48.

[3]刘德成.用泼尼松片治疗角膜葡萄膜炎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02):4-5.

[4]王丽娜,郑曰忠.局部药物治疗对前葡萄膜炎患者干眼及泪膜质量的影响[J].临床眼科杂志,2017,25(01):46-48.

[5]陈卓.地塞米松前房注射对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19):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