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7年成分制备血袋破损统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2011-2017年成分制备血袋破损统计分析

王玉梅罗政辉

常德市中心血站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目的了解本站血液制备过程中血袋破损情况,对减少血液报废提供指导意义。方法对2011-2017年本站成分制备过程中152袋血液破损作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本站成分制备中血袋破损报废152袋(0.19‰),其中离心破损62袋(0.08‰);2011-2017年血袋破损报废率呈下降趋势;针对破损原因进行了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成分制备过程中不同的血袋破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袋破损,避免血液浪费及环境污染。

关键词:成分制备;血袋破损;统计分析

血液采集后报废原因之一是血液袋破损[1],而血袋破损不仅造成血液的浪费及相应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会造成制备环境的污染,增加职业暴露的机率。为此,如何去减少成分制备过程中血袋的破损,笔者将2011-2017年我站成分制备过程中出现的血袋破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1-2017年常德市中心血站成分制备790287袋血液,其中因血袋破损报废152袋血液。

1.2仪器与设备

大容量低温冷冻离心机(日立CR7、SORVALLRC12BP、BECKMANJ-6B)、热合机(达科为SE250、森通SE160)、电子配平器(长沙湘麓EPT--SM)

1.3耗材

一次性塑料采血袋(山东威高,300ml、400ml)

1.4方法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备参数设置:离心转速3500转/分;离心温度:4℃;离心时间:10分钟。洗涤红细胞制备参数设置:第1次离心转速2000转/分;离心温度:4℃;离心时间:10分钟;第2次和第3次离心转速3000转/分;离心温度:4℃;离心时间:10分钟。血浆第2次制备参数设置:离心转速3000转/分;离心温度:4℃;离心时间:8分钟。冷沉淀制备参数设置:离心转速3000转/分;离心温度:4℃;离心时间:18分钟。浓缩血小板(富浆法)制备参数设置:第1次离心转速1800转/分(日立)或1750转/分(SORVALL);离心温度:4℃;离心时间:10分钟;第2次离心转速3500转/分;离心温度:4℃;离心时间:10分钟。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2结果

2.1不同年份血袋破损情况统计

表1不同年份血袋破损统计

2.2按离心破损统计

2.3按破损原因统计

表2按离心破损统计

3讨论

2011-2017年我站成分制备790287袋血液,其中因血袋破损报废血液152袋,占0.19‰(见表1)。血袋破损原因中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所致破损占29.6%,非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所致破损为70.4%,见表3。

由表1中统计得出成分制备过程中血袋破损率及离心破损率呈下降趋势,由表2显示离心破损率由2013年(含2013年)前的0.13‰降到0.05‰,这与2014年我站派成分制备技术骨干外出学习成分制备相关知识后对离心过程,特别是离心装杯环节进行相应改进,以及对血袋质量严格把关有一定关联。

由表3得出采取措施前后工作人员技术操作不当所致血袋报废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工作人员操作不当主要表现为离心环节中空腔[2]所致的袋面鼓泡破损、血袋不规则裂口和边缘破裂等。为预防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所致的离心破损,首先是对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确保其对成分制备环节,特别是离心装杯关键点熟练掌握。第二是工作人员在实践中要掌握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若热合端口过窄、热合不牢;配平不准确,误差大于规定范围;离心套杯有异常;装杯时存有死腔、未选用了适合的填充物、导管外露过多;离心时设备运行不正常、未将离心杯平衡放置、没有选择正确的离心程序、在离心过程中紧急停止等,都易导致血袋离心破损。第三要对员工进行定期考核,防止因责任心不够导致血袋离心破损的发生。非技术操作原因主要表现为血袋质量问题,如管道接口破损、压缝处破损、袋面微小渗漏口等。为预防血袋质量问题所致的血袋破损,首先是严把血袋质量关,对厂家资质、外观、运输温度、有效期等方面进行严格检查;再次是贮存、领用中间环节严格把控,防止血袋破损;最后是采血时认真检查血袋的外观,对异常者给予报废,成分制备过程中发现破损后立即分析,必要时与厂家进行沟通,防止该批血袋因自身质量问题导致血液报废急剧增多,这也是2015年血袋破损报废超高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张清平,穆士杰,张献清,等.血浆袋外套硬纸盒能有效减少血浆破袋率.中国输血杂志,2004,17(3):165.

[2]付志刚,乔剑.血袋离心破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