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理论在特重度烧伤合并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损伤控制理论在特重度烧伤合并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刘友红蒋章佳周杰民罗瞳

浏阳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重建美容中心湖南浏阳410300

摘要: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在特重度烧伤合并多发伤临床救治中的效果。【方法】以70例特重度烧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损伤控制外科策略,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死亡1例(2.86%),并发症3例(8.57%),致残率为40%,漏诊误诊率为0;对照组6例死亡(17.14%),并发症18例(51.43%),致残率为74.29%,漏诊误诊率为28.57%。实验组的死亡率、并发症率、致残率、漏诊误诊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无太大差异。【结论】针对特重度烧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策略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损伤控制理论;特重度烧伤;合并多发伤

在当前社会,有很多原因都可能会导致特重度烧伤,比如煤气爆炸、电烧伤、鞭炮炸伤等。而且,容易伤到其他器官,形成合并多发伤,患者往往面临着生命危险。此时患者极为虚弱,如果采取一次性急救,检查所有伤处并同时治疗,患者很可能会因为无法承受过多的手术而死亡,且因后续手术欠缺而导致留下后遗症、致残的几率较大。我院采取损伤控制策略,先对患者开展救命手术,之后予以ICU复苏治疗,观察一段时间,予以计划性再手术,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特重度烧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男46例,女24例,年龄12—55岁。急诊前,所有患者的生理功能基本耗尽,内环境紊乱非常严重,且表现有体温不升、凝血机制紊乱、代谢性酸中毒死亡三联症。经鉴定,全部确认为特重度烧伤合并多发伤。其中,合并骨折25例,呼吸道受伤16例,脾肾肠道损伤15例,颅脑受伤10例,眼球破裂4例。因煤气爆炸而伤13例,化工厂爆炸伤35例,电烧伤15例,车祸烧伤6例,鞭炮炸伤1例。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烧伤程度、烧伤原因等一般性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法和一次性确定手术治疗,经专家会诊后,决定是否需要转入ICU。

实验组:予以控制损伤治疗策略,先进行救命手术,维持患者生命。手术集中在控制出血、控制污染、阻止对器官的进一步损伤三大方面,考虑到患者生命虚弱,合理把握手术时间,全部在90min内完成。坚持一对一治疗理念,集合骨科、脑科、普外科等多个科室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受伤情况予以有针对性地急救。对脾肾损伤患者予以切除或修补,肠道破裂患者予以临时造口,颅脑损伤患者予以开颅清淤,维持呼吸道损伤患者的呼吸稳定。

保住患者性命后,全部转入ICU重病房进行观察监护。复苏工作包括恢复正常呼吸(使用呼吸机通气),恢复正常温度(使用暖水袋、加热输液装置),纠正酸中毒和凝血障碍,全面体检以免有伤处被遗漏或误诊,每天对患者的伤势及恢复情况做一次检查记录。

随着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开始计划性再手术,根据患者合并多发伤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对骨折患者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抑制眼球破裂患者的伤处发炎,采用皮瓣移位疗法、植皮手术对所有患者的创面进行修复。

1.3观察指标

①死亡率,即患者死亡例数;②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期间的漏诊误诊率,术后致残率、并发症出现率;③时间,包括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所有数据展开分析,以(±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的治疗情况见表1,经对比,实验组的死亡率、致残率、误诊漏诊率、并发症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损伤控制外科(DamageControlSurgery)这一词汇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但其理念早在二战时期就已体现。战争中出现了大批重度伤员,当时医学条件有限,且处于战争环境下,对所有患者直接开展全面手术难度很大。于是,Ⅱ期手术、分级救治的理念开始形成,并在实际救治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到了50年代,医学技术取得很大进步,外科手术成功率明显提升,加上麻醉学的发展,以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出现,创伤Ⅰ期确定性治疗和一次性手术受到追捧。然而,后来有人统计分析,发现医学水平虽然提高,但重度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并无显著降低,尤其是高难度手术,非但疗效不理想,反而因为手术复杂、风险较高而加剧患者病情,甚至导致其死亡。80年代以后,损伤控制外科理念被提出,与传统直接开展复杂完整性手术的做法不同,该理念提倡先进行简单的手术,控制病情,以免继续恶化,重在维护患者的生理机制,使其能够存活下去,逐渐恢复生命体征。随着病情稳定,再有计划地开展相应的手术,促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烧伤在生活中并不罕见,但情况严重时,伤者很可能会有性命之忧。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在生活、工作中的风险并没有明显降低,甚至出现了新风险。常见的烧伤类别有热力烧伤、化学烧伤、电烧伤、放射性烧伤、冷伤等,比如火灾烧伤、强酸烧伤、电接触伤。对于特重度烧伤患者,经常伴随着其他器官的损伤,煤气爆炸将人体炸飞,可能会导致骨折;在火灾中,大量烟雾会破坏患者的呼吸道;礼花鞭炮在烧伤时,还可能会炸到眼睛。

此类特重度烧伤患者较为特殊,伤势严重,生命垂危。失血过多,体腔暴露导致热量迅速流失,而体温不升直降很可能会引发死亡。由于体温过低,会出现凝血障碍,液体复苏更会加剧血液稀释,引起凝血机制紊乱。同时,还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现象,反过来又会破坏凝血功能。在如此恶性循环之下,患者越来越虚弱,若直接施以复杂的完整性手术,患者必然吃不消,甚至会变得更虚弱,进而导致死亡。所以,有必要采取损伤控制外科策略,先进行简单的救命治疗,然后转入ICU病房监护。待患者生命体征逐步恢复,再开展完整性手术。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说明损伤控制理论适用于特重度烧伤合并多发伤临床救治,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扈丽媛,董晓贤.损伤控制理论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2013,25(12):71

[2]郭志谦,雷磊,李金虎,高优,孙肇晟.损伤控制外科策略在救治严重电烧伤中的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2016,32(10):1619-1622

[3]李波,李祝,靳乾,李俊,赵炯.损伤控制理念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体会[J].求医问药,2013,24(10):103

[4]董航,黄枫,周琦石,黄培镇.损伤控制理论在合并骨折多发伤中的临床应用[J].延边医学,2015,21(11):50-51

[5]郑由海.损伤控制理论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