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中医治疗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股骨干骨折中医治疗研究

靳长江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人民医院161021

摘要:目的探究股骨干骨折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2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即中医牵引、手法复位、夹板固定,配合中药疗法予以治疗,观察效果。结果经中医治疗,随访1年,2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均达骨性愈合。结论中医治疗股骨干骨折,促使骨折早复位、早愈合,具有临床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中医治疗;牵引;夹板固定;中药

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转子下2~5cm至股骨髁上2~5cm之间的骨干骨折。成人闭合性股骨干骨折出血量可达到1000~1500ml,而开放性骨折的出血量则更多[1]。现抽选我院收治的2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股骨干骨折的中医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收治的2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2~49岁,平均年龄(34.2±2.1)岁。

2诊断依据

2.1病史

股骨干骨折一般是由强大的直接暴力导致,如挤压、打击等;部分骨折是由间接暴力导致,如从高处坠落、扭转及杠杆作用等。儿童的股骨干骨折多数为青枝骨折或不全。

2.2临床表现

受伤后肢体疼痛比较剧烈,丧失主动活动的能力,不可自己站立,被动活动时疼痛剧烈。患者局部压痛、肿胀严重,发生功能障碍,大部分患者可有明显的畸形,包括短缩、成角、外旋,另外,还会产生骨擦感及骨异常活动。由交通创伤所导致的股骨干骨折常会合并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上段骨折可合并髋关节脱位;下段骨折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及膝部损伤;一部分患者早期会因为失血量较大或者剧烈的疼痛可导致创伤性休克的发生,有时可出现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比较少的病人会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2]。

2.3辅助检查

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的类型及诊断,尤其重要的是检查膝部及髋部的体征,以免对同时存在的其他部位的损伤造成遗漏。

3分类

3.1根据骨折的形状分为五种类型

3.1.1斜行骨折:大多数是由间接的暴力所导致,骨折线为斜行。

3.1.2青枝骨折:断端未彻底断离。该类型的骨折多数见于儿童。

3.1.3粉碎性骨折:如砸压伤,骨折片在3块以上者。

3.1.4横断骨折:多由直接暴力导致,骨折线为横行。

3.1.5螺旋形骨折:多数由强大的旋转暴力导致,骨折线呈现螺旋状。

3.2根据骨折部位分为三种类型:

3.2.1股骨干上1/3骨折。

3.2.2股骨干中l/3骨折。

3.2.3股骨干下1/3骨折。

4中医治疗

4.1特色治疗

4.1.1小夹板固定

(1)适应证:移位较少的新生儿产伤骨折或无移位骨折。

(2)操作方法:用小夹板固定患肢2~3周。对成角较大或移位较大的骨折,可行牵引配合夹板固定。因新生儿骨折自行矫正的能力比较强,愈合比较快,轻度移位或成角可自行矫正[3]。

4.1.2悬吊皮牵引法

(1)适应证:3岁以下儿童的新鲜骨折。

(2)操作方法:患儿的两下肢采用皮肤牵引,使两腿同时垂直向上悬吊,其重量以患儿臀部稍稍离床为度。牵开后可采用对挤扣合、端提捺正手法使骨折复位,再行夹板外固定,一般牵引时间为4周左右。

4.1.3水平皮牵引法

(1)适应证:4~8岁患儿。

(2)操作方法:将胶布贴于患肢骨折远端内、外两侧,用绷带缠绕,将患肢放于托马斯架或者垫枕上,牵引重量为2~3kg。上1/3骨折屈髋50o~60o,屈膝45o,外展30o位牵引,必要时配合钢针撬压法进行复位固定;中1/3骨折行轻度屈髋屈膝位牵引;下1/3骨折行屈髋屈膝各45o牵引,以使腓肠肌、膝后关节囊松弛,必要时行一针双向牵引,即在牵引针上再挂一牵引弓向前牵引复位,以减少骨折远端向后移位的倾向。4~6周进行X线复查,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来决定是否结束牵引。

4.1.4骨牵引法

(1)适应证:8~12岁儿童以及成年患者。

(2)操作方法:中1/3骨折及远侧骨折端向后移位的下1/3骨折,用股骨髁上牵引;骨折位置很低且远端向后移位的下1/3骨折,用股骨髁间牵引;上1/3骨折及骨折远端向前移位的下1/3骨折,用胫骨结节牵引。儿童因骨骺未闭,可在髌骨上缘2~3横指或胫骨结节下2~3横指处的骨皮质上穿针牵引。儿童牵引重量约为l/6体重,时间约3周;成人的牵引重量大约为1/7体重,时间大约为8~10周。上1/3骨折应置于屈髋外展位,中1/3骨折置于外展中立位,下1/3骨折远端向后移位时应置于屈髋屈膝中立位,同时用小夹板固定,第1周床边X线照片复查对位良好,即可将牵引重量逐渐减轻至维持重量(一般成人用5kg,儿童用3kg)。若复位不良,应调整牵引的方向及重量,检查牵引装置及夹板的松紧度,保持牵引效能和良好固定,但要谨防牵引过度。对于螺旋形、斜形、粉碎以及蝶形骨折,于牵引中自行复位,横断骨折的复位可待骨折重叠纠正后施行,注意若发生“背对背”错位,应辅以手法复位[4]。在牵引期间要注意患肢的功能锻炼。

4.2中药治疗

4.2.1内服药物:按骨折三期辨证用药,对出血过多或休克者,可按脱证给予大剂量补益气血之剂如独参汤、当归补血汤等。

(1)初期可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活血祛瘀、通下逐瘀、消肿止痛治疗,方用活血舒肝汤、活血灵。

(2)中期予以活血理气、调理脾胃,必要时则给予益肝肾、补气血、壮筋骨治疗,方用三七接骨丸、橘术四物汤、四物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

(3)后期予以补气血、益肝肾、壮筋骨、活血通经、温经通络治疗,方用加味益气丸、养血止痛丸、补中益气汤、补肾壮筋汤、活血舒筋丸加减[5]。

4.2.2外用药物:整复后可以外用活血止痛药;后期功能锻炼时则按摩舒筋,配合海桐皮汤进行熏洗。

5结果

经中医治疗,随访1年,2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均达骨性愈合。

6讨论

股骨干骨折多数是由于严重的外伤所导致,出血量可达到1000~1500毫升。如系开放性或粉碎性骨折,出血量可能更大,患者可伴有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出血性休克的表现;若合并其他部位脏器的损伤,休克的表现可能会更明显。对于这种情况,应首先测量血压并严密观察动态,同时注意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由于股骨干内侧有重要的神经血管走行,骨折发生时或者伤后不恰当的搬运,尖锐的骨折端刺破血管形成大出血,加上骨折本身的出血,成人的内出血量可达到500-1500毫升,严重时出现失血性休克[6]。

本研究通过对2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实施中医综合疗法,可得出结论:中医治疗股骨干骨折,促使骨折早复位、早愈合,具有临床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志强.股骨干骨骨折临床研究探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7):74-75.

[2]李大伟,薛小慧.成人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治疗的近况[J].包头医学,2012,36(4):194-196.

[3]李卫华,王晓,郭阿磊,孟涛,潘华刚.小切口外固定支架治疗婴幼儿股骨干骨折[J].中国伤残医学,2014,(23):8-9.

[4]王智生,王昭.中医辨证分期加牵引治疗股骨干骨折400例[J].陕西中医,2014,(6):704-706.

[5]赵明,李越.35例股骨干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23(6):3040-3041.

[6]翁鉴,曾晖,熊奡.成人股骨干骨折治疗进展[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1):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