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建筑创作--芮城文化体育公园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基于地域文化的建筑创作--芮城文化体育公园设计研究

陈志钢

广州名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创作是一个综合的设计过程,其影响因素有功能的需求、经济的需求、美学的需求,以及地域文化的需求等。本文以芮城文化体育公园的设计为例,重点讨论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地域文化因素对建筑形态、立面形象、景观设计的影响,着力于当地传统建筑元素的现代演绎,以及传统生活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延续与传承。

关键词:地域文化;建筑创作

随着经济与社会建设的发展,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为了满足群众的体育健身运动的需求,计划兴建一座现代化的体育馆。芮城文化体育公园项目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北郊,地理位置十分优,北边靠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乐宫,南接县城区中心,东边面对进城的主要道路北环路。因此,该项目将呈现芮城县作为中华民族重要文明发源地的历史厚重感,又能展示芮城县作为富有特色的中西部城镇的时代感。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基础体育设施,既要继承和延续芮城县的历史文脉,也考虑使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新材料、新技术等手段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城市文化。

芮城体育馆的设计,要求充分考虑芮城县“文明之源黄河明珠体育动态崭新形象”的发展定位和深厚的地域文化,新建的体育馆将成为芮城县的文化、历史、生态标志性建筑。同时要求体育馆成为集体育活动、文化娱乐、会议展览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体育馆,既可以承办地区性体育赛事,又是满足芮城县全民健身的活动基地。

1.总体构思与地域文化

芮城县位于黄河大拐弯处,地处黄土高坡,山水环境独具一格。因此,设计以奔流涌动的黄河为灵感,提取了黄河水流动的形态,以“黄河之水天上来”为创作理念,通过抽象、拓扑,塑造出了黄河之水滚滚而来的气势与动感,很好地融入了当地的母亲河——黄河文化,同时流水的动感展现出了体育运动的内在精神(图1)。

另外,芮城县地处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其地貌纵横起伏,富有地域特色。芮城体育馆立面的设计,将黄土高坡起伏的形态,映射到了体育馆的立面中,形成立面的“骨肋”(图2)。线条状的肋使得波动的立面更为细腻,整体建筑形态刚柔并济,既有整体的大气,又有设计的细节,共同营造出了芮城县现代化建设的新气象。体育馆顶部的造型为三维曲线,其高低不同、左右摆动,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通过X、Y、Z空间坐标将三维曲线进行准确的三点定位。二层为二维曲线,通过X、Y轴以及柱网既可定位。整体造型上部出挑,首层内缩,形成凌空的动感,整体的造型一气呵成。

2.立面细节与地域文化

永乐宫建于元代,距今约660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芮城县内最大的、保存完好的传统文化建筑。永乐宫中包含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其立面特色、细部、壁画,皆为芮城县宝贵的地域文化遗产。在设计前期,专门对永乐宫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研究,以将传统建筑文化融入到现代体育馆的设计中。

首先,在芮城体育馆的立面设计中,提取了永乐宫中晋南传统建筑中的窗棂花样式,并通过现代化的设计,运用到了体育馆首层的立面设计中。现代的窗棂设计,既可满足体育馆采光的需求,又能形成丰富的光影效果,与广场上的群众形成多样的互动,提升体育馆周边活跃的氛围。另外,在永乐宫的建筑中,还遗存有当地传统建筑中砖砌镂空墙的作法,形成隔而不断的园林效果,显得空间更为通透。现代的体育馆立面材料多以轻质金属材料为主,施工方便,现代感较强。因此,在芮城体育馆的立面设计中,以现代的铝合金材料拼接出了当地镂空砖的效果,立面虚实结合,介于透与不透之间,基于光影与灯光的变化,而呈现出波光粼粼、繁星点点的效果。同时,与整体“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建筑形态设计意象相吻合。此外,在东立面的设计中,以运动进行曲的乐谱为灵感,通过曲谱的音律变化,形成了立面上不同的韵律感,设计既新颖又有特色,很好地融合了体育运动的精神与主题,体现了体育建筑的特质。

3.庭院景观与地域文化

在芮城文化体育公园中包含有体育馆、游泳馆、档案馆,三馆围合出了市民休闲公园。休闲公园的设计,以文化融入自然为知道思路,让市民在自然环境中体验传统文化,是本设计的追求目标。在永乐宫中的纯阳殿内,采用了连环画的形式,描述了王重阳从降生到度化七真子成道的故事。画面展现了当时普通百姓梳洗、打扮、喝茶、种田、打鱼、砍柴、采药的场景呈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场景与日常。设计通过景观展廊的方式,将永乐宫中体现当地传统生活的壁画,再现于园林景观中。居民在休闲散步、驻足观景时,与古时的生活场景“偶遇”,实现“古今对话”的文化体验感。在芮城文化体育公园的设计过程中,从深层次挖掘空间的生态价值,以及当地的人文价值,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当地传统文化遗产融入现代化的创作与建设中,融入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实现了地域性文化的延续与传承。芮城文化体育公园对人文的充分关怀和自然宜居的氛围营造,将成为不褪色的经典。

在休闲公园绿化景观系统的设计中,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布局方式,提高体育公园的环境品质。设计以集中绿化为主,穿插有观景平台、休息廊、室外活动场地等,使整个体育公园成为一个美丽家园,为市民提供休息、观赏、游戏、运动的一个景观空间。景观设计结合体育馆形态及功能布局整体考虑,庭院绿化、建筑周边绿化及广场绿化等均作了精心的布局,层次丰富,让使用者有景可赏、有景可观。对于当地的文化塑造特色景观小品,同时在视觉语言和建筑语汇上保持一定程度的连贯性。地面停车位以草坪砖代替混凝土路面,减少地面硬质铺装的面积,增加绿化的面积。绿化丛中设置形态各异的太阳能草坪灯,既节约能源,又与环境巧妙结合,做到美观和功能的完全统一。绿化景观系统结合周边环境综合设计,使体育公园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达到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环境效果。

4.结语

本文以芮城文化体育公园的设计为例,初步探讨了地域文化在建筑创作中的融合与延续。在创作过程中,先从整体出发,以黄河之水、黄土高坡为地域性特色,融入到了体育馆的整体形象设计中,形成了建筑的整体动感形态。同时,又提取了当地特色的传统建筑元素,经过现代化的演绎,运用到了建筑的立面设计中。最后,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通过展廊的方式将当地传统生活的场景再现于现代生活中,将文化体验与生活休闲融为一体。芮城文化体育公园的设计,从整体建筑形态到立面细节、景观园林,均基于当地的地域性环境与文化特征,既满足了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又体现了体育运动的动感,也代表了芮城县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新形象。

参考文献

[1]从竞技神坛回归平实建筑——社区体育视角下全民健身中心设计策略.余洋;范兆祥;刘梦萱.建筑与文化.2018

[2]中国体育建筑集约化和复合化的功能发展倾向浅析.侯叶.华中建筑.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