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兴趣,演绎精彩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激发学生兴趣,演绎精彩课堂

夏丽华

黑龙江富裕县忠厚明德小学夏丽华

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要使学生聚精会神地学习,教师必须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氛围,让他们欢乐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注意趣味性的设计,把音乐、故事表演、游戏等因素优化组合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学习于快乐之中。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一、语言要生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语言生动形象、诙谐、幽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与学生沟通感情,营造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如《小兔搬南瓜》教学片断:

师: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兔妹妹。天空蓝,白云白,今天真正好。可是有一件事,我一想起来可真烦!

生:什么事呀!

师:妈妈让我到地里摘南瓜,可是你看(模型),这么大的南瓜,我搬不动;你们看,怎么办?快帮帮我吧!

生:老师——(师示意停下,假装生气)

师:叫我小兔妹妹。

生:小兔妹妹,你别烦恼,我来给你想个办法吧!

在上则教学片断中,教师的语言童趣、形象、幽默一下子点燃了学生说话的热情和欲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应根据儿童的特点和心理,采用多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讲故事、编儿歌、顺口溜等加强语言直观性,尽量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二、媒体“多”点,创设愉悦情景

媒体指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音像等一些辅助工具。教学中要尽可能多的将媒体介入,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让学生多种感观参与活动,使学生觉得有趣,又有成效,以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1.配乐:一上课就播放音乐,六个戴着小蝌蚪头饰的小朋友随音乐声游进教室,天真地叫喊着“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全班同学听到乐曲声,看到“小蝌蚪”精神振奋,唤起愉悦的情感,接着播放配乐录音朗读,随后还让学生在乐曲声中表演。

2.投影:除了结合讲读课文中的四幅插图外,在讲解“迎、追“的意思,还用了投影,教师边投影边讲解说:“小蝌蚪面对鲤鱼游过去,叫‘迎’,小蝌蚪从乌龟后面朝同一方向赶了过去,叫‘追’”。学生在直接兴趣的驱使下,通过视觉理解了同义词,求知欲望得到了满足。

3.歌唱:学生在音乐声中已学过歌曲《小蝌蚪》,在课堂教学快结束时,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也跟着唱,一起做动作,学生情趣高涨,兴趣盎然。真是课已尽,趣尤存。

采用多种媒体的组合,会出现丰富的“光、色、形、声”的变化,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集中指向,使得课堂教学能在学生兴致勃勃,聚精会神的状态下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法“活”一点,增添课堂情趣

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通过游戏表演结合多种不同形式,让儿童眼、耳、口、手一起动起来、活起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抓住主要情节,进行表演。

小学生表演欲望较强,角色表演能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低年级课文多为童话,人物形象鲜明,对话很多,故事性强。那聪明的大公鸡,狡猾的狐狸,善良的小山羊都是孩子们喜欢表演的形象。如《龟兔赛跑》一文课前做的头饰;当学生戴上头饰进行片断表演和综合表演时,孩子们那丰富的想象、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传神的神情,掀起了一次次课堂的高潮,小朋友们在学习中简直是一种享受。这时,学生必定是深刻体会到了童话人物的语言、动作、性格,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抓住知识要点,组织游戏。

游戏是儿童欢迎的教学组织形式。寓知识于游戏中,不但可以调节气氛,陶冶学生情操,更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风姑娘送信》这篇课文的生字时,由于风姑娘送的是落叶信,于是我就在每个小朋友的课桌里藏了些落叶,每片落叶背后写了一两个词语,开展“读落叶信”游戏时,学生异常兴奋,因为游戏规则是谁读的最多最正确,就能得到最多的落叶。不同的学习内容可以组织不同的游戏。如“找朋友,开火车,猜字,举字,摘苹果,打擂台,插红旗”等,深受同学们的喜欢。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中进行教学,能保证学生在轻松、欢乐、有趣的氛围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抓住主要特点,进行绘画。

汉字具有较强的表意性。语言文字载负着丰富的思想情感知识。小学教材中的一些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在学中画,画中学。如教学古诗《鹅》,我先给学生发一张只有线条勾勒的轮廓图,让学生说说怎样画会使这只大白鹅更漂亮,学生说添上脖子,涂上颜色。该怎样添上脖子,涂上颜色呢?引导学生自由读全诗,然后学生说:“曲项向天歌”,脖子应该画得长长的,对着天空唱歌,“白毛”看出鹅全身是白的,“红掌”看出鹅掌是红时,绿水看出鹅在水里游,应添上碧绿的河水,这时学生就动手添画涂色。引导学生理解“浮、拨”,学生讨论后都说应给图画添上水线波纹,继续着手画画。通过引导学生画画,涂色,学生理解重点词的意思,而后理解了全诗的意思,从而把这首诗读得声情并茂。

4.抓住训练重点,读说为主。

小学的课文浅显易懂,无须教师做太多分析,应着重进行说话和朗读训练。如教学《虹》这篇短小精美的散文,两个小节分别介绍了夏天雷雨过后舒畅的感觉和天空中美丽的彩虹,在学完第一节后,我要求学生想象山、树,本来满身灰尘,洗完澡后,感觉怎样?他们会说什么?稻谷,玉米原本渴得低下了头,现在它们喝饱会觉得怎样?它们又会说什么?在想象的同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拟人分配比例的情景,想象之后进行朗读,那种雨后的感觉马上被学生表演得淋漓尽致。学完第二小节后,我将学生引入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小朋友,美丽的彩虹正在向我们招手,让我们到彩虹桥上去看看,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们展开了想像的翅膀,说出了许多美丽又富于童趣的话。最后,我为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欣喜、惊奇的心情溢于言表。

总之,通过有趣的语言,引入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激发学生兴趣,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让喜爱的活动形成一种美,让有趣的情感氛围,给学生一种美的熏陶,使学生觉得学习语言是一种有趣、快乐的事,是一种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