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初探

何乃权

何乃权青川县白家乡中心小学校628115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09-075-0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空间与图形是人们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空间的重要工具,也是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主要途径。”小学数学新教材中将传统教材中的“几何初步知识”改编成了“空间与图形”,对几何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很大的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等四部分内容。几何内容改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掌握几何图形大小、位置、形状变换及其相互关系,能够应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小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的创设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依据有关教材的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实践的情境。

另外,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做好用具准备工作,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分组,设计好实践的程序。特别是引导学生把课堂的模拟情况应用到实际中,帮助家庭、学校解决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听了,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理解了。

学生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们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因为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更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所以,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一些创造探索的机会。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对培养学生初步实践能力的实践活动大致这样分类。

1.理解型实践活动。理解型实践活动,即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实际情境的实践。学生在体验、分析、判断、处理生活实例中,不断学会和积累许多思维方法和数学思想。如教学“有趣的七巧板”时,我先请学生选择七巧板中的两块,拼成一个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正方形,而且要把三角形中同样长的两条边(最长边)拼在一起。再让学生思考: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还能拼成什么图形?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找到了一种或几种答案。通过这样的理解型实践活动,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并且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和认识周围世界,这是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的重点。

2.发现型实践活动。发现型实践活动就是引导学生在经历知识中“再发现”“再创造”历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3.应用型实践活动。应用型实践活动,即联系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进行实践的活动。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及其魅力,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如学习了面积计算之后,可组织学生进行土地面积的测量和计算;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之后,让学生分组测量操场的有关数据,计算学校操场的跑道的周长和操场的面积,要敢于放手,善于放手,促使学生乐于做生活、社会的小主人。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教育中,我们必须紧紧抓牢实践的“意识、情境和活动”,精心构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立体机制,不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三、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我们倡导具有实际意义的合作,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可以解决独立探索中的困惑,还可以培养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交流的过程促进思维深刻性、灵活性的提高,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群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学生在小组内探索、交流、达成共识后,由各组代表汇报学习的成果。学生的回答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理不合理之分,教师可提出适当的建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多层训练,拓展应用

学生了解了新知识后,还需要通过练习加深理解,使知识转化成技能,并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设计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面向全体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及时奖励,及时强化。

如欣赏图片,说说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有几条对称轴?

“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在头脑中已知“再加工”,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对称图形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圆形,长方形个有几条对称轴。

2.用对称图形的特点,剪一个漂亮的窗花。

五、联系生活,检测反馈

及时的检测可以了解学生当堂学习的情况,激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技能技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是很有必要的。操作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上课之后,除了给学生布置书面的作业以外,更应当在课外布置一些可以动手操作的,并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实践操作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玩数学,真正地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接轨起来。这不仅是学习内容的“延伸”,更是培养学生生活数学意识大好时机。所谓数学意识,是指能经常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发现、分析、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式,从而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的心理活动。在新课程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任务,但这如果仅落实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外。例如: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之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爸爸要为家里的餐桌预定一块桌布,这块桌布的面积大概要多少大?请用白纸尝试做一个桌布。这已不仅仅是桌子的长乘宽的问题了,而是要考虑桌布的长和宽都要比桌子的长和宽大,还需要考虑个人喜欢的长度等。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思维素材,并设置一定的障碍,让学生联系实际讨论,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并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全性。

总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要树立以“用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发展”的新型教育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克服传统教育“偏重书本知识,轻视能力;偏重理论,轻视实践”的弊端,充分发挥“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优势,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动手实践成为“沟通教育理念彼岸和学生发展此岸的具有转化功能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