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要管理效率还是教学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浅论要管理效率还是教学效率

王宝君

王宝君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北宫大街小学261000

在悄无声息中,年级组已经取代教研组,成为学校内部管理的支柱机构。要论及学校变革,最为彻底的可能就是年级组管理模式的粉墨登场了。在十年前,学校办学规模普遍偏小,一个年级有五到六个班就已经算是超级规模的学校了,那时的年级组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仍然是教研组以学校支柱机构而存在。可是,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年级组以不可抵挡之势,在学校管理中取教研组而代之。人们当时并没有过多地追问教研组管理模式存在哪些弊端,年级组管理模式具有哪些优点,为什么需要年级组取代教研组成为学校内部的支柱机构;当时也没有任何政策法规或者管理制度来认可与推广年级组管理,可年级组管理仍然以燎原之势得到推广与普及。

十年以来,对年级组管理,我们听到太多的恭维与赞同;如今,在学校管理者心目中,年级组管理更多的是以公理的形式,而不是因为有合理的原因而存在。可事实上,年级组管理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呢,已经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与以前的教研组管理相比,说年级组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率,恐怕没有多少学校管理者予以反对。

从年级组管理的优势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年级组管理属于任务型管理模式,有利于学校管理任务的落实。

年级组在学校并不是固定的组织,它随着学校教学任务的变化而不断重组,随着学校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完结;它的存在本身就不是永恒的,它没有永恒的宗旨,但却有着非常明确的组织目标:提高当前年级的教育教学业绩。既然年级组管理的目标是唯一的,那么年级组管理的标准也就是唯一的,就是凡是有利于年级组教学业绩提高的行动,就是年级组应该采纳的。可是,在教研组管理模式下,教研组不但要提高当下的教学业绩,还要考虑教研组的长远发展;教研组管理标准既要照顾到学校管理决策,还要照顾到组内的专业标准。所以,两者相比,不管在完成学校教学任务,还是服从与落实学校管理决策,年级组的管理效率比教研组都要略胜一筹。

其二,年级组管理属于同质型管理模式,有利于学校管理决策的规范与统一。

在传统的观念中,学校管理的功能就是规范与统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但是,为了追求管理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就必须为“规范与统一”寻找到依据。在教研组管理模式下,规范与统一的依据是同一学科;在年级组管理模式下,规范与统一的依据是同一年级。同一学科是基于教师个人的能力与专业而定的,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与统一,是基于教师个人自治与专业自律而存在的;同一年级是基于同样的学生水平与教学任务而定的,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与统一,是基于统一的教育策略与教育环境而存在的。两者相比,年级组的依据明显更有利于学校管理的统一与规范。

其三,年级组是“行政性质”的管理机构,有利于行政权威的树立与落实。

校长究竟是管理专家还是教学专家,经过这么多年的讨论也没有得出一个公认的结果,但就这个讨论的话题我们就可以分辨出,学校中至少存在两种权威体系,一是行政管理的权威体系,一是教学专业的权威体系。按照这样一种权威体系的划分,不难发现,教研组是以教学专业为标准,按照教学专业权威体系而形成的专业管理组织;年级组是以行政区划(年级)为标准,按照行政管理权威体系而形成的行政管理组织。

在教研组管理模式下,学校中遵奉的权威是专业权威,教师讨论教育教学的原则是以教学专业为标准,但教学专业标准本身就难以统一;与此相应,年级组遵奉的权威是行政管理的等级体系,教师开展教育教学行为的原则以学校管理决策与教学规章制度为标准,这自然回避了教研组管理在标准上的缺失,更容易增加学校管理决策与教学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所以,年级组管理既有利于学校管理者权也有利于学校管理决策的落实。

年级组管理模式的确有利于学校管理效率的提高,但学校是教育教学专业机构,而不是行政管理机构。对学校长远发展来说,不但要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还要通过学校管理效率的提高,来促进学校教学效率的提升。既然学校是专业机构而非行政机构,那么衡量学校管理的优劣,并不是看学校管理效率有多高,而是看学校教学效率有多高。在专业机构中,管理效率只是一种手段,教学效率才是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

回顾近十年来的年级组管理,的确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与有序化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甚至可以说,年级组管理将学校原本存在的“科层管理模式”,推进到了更高的层次,推进到了更细的组织之中。走进这些学校,给我们的印象是井然有序,学校内部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但是,学校多了“服”气,却少了文人的“牛”气;学校多了谦逊甚至是畏缩的风气,却少了读书人的“傲”气。再看学校管理团队在学校中的经历,几乎是清一色从普通教师到班主任,再从班主任过度到年级组长,再从年级组长过度到教导主任或者德育主任,然后再跃升为“学校领导”。从学校管理团队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如果要在学校取得大于他人的成就,不但要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更重要的是在行政管理上取得先机。

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专业机构,在学校中提倡专业文化对教师群体来说,有着正向的激励功能,有利于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精力与智慧配置到教学专业上去;如果在学校中提倡管理文化,却容易产生负向的激励功能,使得更多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精力与智慧配置到学校管理上来。由于学校的发展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只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如果教师们都热衷于学校管理,这就难免教师之间在“手段”上产生冲突与竞争,从而降低学校的教学效率。

记得大家在批判韦伯的科层管理模式时,常常讲到,在科层管理模式下,员工容易把他们对规章制度的遵守当作组织目的,而不是追求组织真正的目的。在此,也不无担心的说,今天学校管理把管理效率的提高当作学校目的,也是对学校办学目的的误读,因为如果教学效率没有提高,管理效率再高也不具有实际价值。

本文的目的,并不是要取消年级组而回到教研组的年代,而是想年级组与教研组都应该各就各位,视自己的功能而寻找恰当的定位;也不是要放弃管理效率而追求教学效率,而是关注管理效率的提高如何去提升教学效率的提高,因为后者才是学校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