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临床急救护理措施应用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效果研究陈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手术室临床急救护理措施应用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效果研究陈瑛

陈瑛

邵阳市中医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采取手术室临床急救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接收的10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将其按照急救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3例。实验组采取手术室临床急救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措施,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资料,并且对比两组的临床急救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急救效果52例(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41例(77.36%),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51例(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40例(75.47%),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采取手术室临床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急救效果,极大程度满足患者所提出的护理需求。

【关键词】手术室;临床急救护理措施;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效果

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而言,主要指的是患者受到严重外伤和创伤后,其机体血液灌注下降,进而使其出现创伤性休克的症状,在此期间患者的脑组织、心脏、肝肾以及肾脏等组织将会受到一定影响,出现功能障碍以及代谢紊乱的症状,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创伤性休克患者具有发病急促、病情复杂的特点,将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心率过速、烦躁、脉搏微弱以及紫绀等临床症状[2]。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而言,将会出现酸中毒以及昏迷等临床症状,患者受到创伤24h内容易死亡,因此,临床上需要采取紧急的救治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进而利于提高急救效果[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均经过患者知情同意下开展,抽取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接收的10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将其按照急救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3例。其中,实验组男性30例,女性23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16岁,平均年龄(43.25±2.28)岁;最短发病时间2h,最长发病时间7h,平均病程(2.8±0.7)h;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1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16岁,平均年龄(43.75±2.49)岁;最短发病时间2h,最长发病时间8h,平均病程(3.6±1.1)h。两组资料经过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治疗方法

实验组采取手术室临床急救护理措施。首先,做好抢救准备。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手术过程中各种药品和医疗设备准确充分,保障患者呼吸畅通。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幅度,加强对于患者口唇以及黏膜颜色的变化,每分钟给予常规的鼻导管吸氧3~5L。患者受到创伤时,将会增加呼吸道分泌物,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进而预防误吸的发生;其次,建立经脉通路,由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有效循环停止,将会使其脏器损伤,因此,需要为患者建立经脉通路,及时给予血液以及胶体,必要时进行静脉穿刺,进而确保补液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供给;最后,在开展手术抢救的过程中,需要积极配合主治医生,及时而又准确的传递手术器械,熟练掌握心电监护以及高频电刀的使用方法,进而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治疗效率。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措施。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给予对症治疗,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1.3临床观察指标

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资料,并且对比两组的临床急救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实验对象之间的数据在计算后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急救效果

实验组的临床急救效果52例(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41例(77.36%),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见表1:

表1两组临床急救效果比对[n(%)]

3讨论

创伤性休克一旦发生,具有发病急促、病情进展快速等优势,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抢救,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及时为患者止血、补充血液[4]。手术室作为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重要场所,医院方面则需要建立专业的护理团队,并且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使其具备正确的时间观念、专业技能以及工作责任感,并且掌握正确而有熟练的急救技术和知识,例如:颈内经脉穿刺、心电监护、置管、气管插管以及呼吸机的应用等,进而确保急救效果[5]。在实施抢救的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密切配合主治医师以及麻醉医师,熟悉整个个手术室的抢救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并且充分掌握有关手术室护理方案和技巧,进而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

本次经过大量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实验组的临床急救效果52例(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41例(77.36%),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51例(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40例(75.47%),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由此可见,临床上需要采取手术室临床急救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结语

总的来说,对创伤性休克患者采取手术室临床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满足患者所提出的护理需求,极大程度提高了急救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梅,孙琦,许月琼,etal.急救护理流程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抢救效果分析[J].西部医学,2016,28(3):421-423.

[2]张瑾.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安全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227-229.

[3]王莉.急救护理程序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1):2562.

[4]赫继梅,林陶玉,徐瑾媛,etal.ABC时间管理在腹部挤压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创伤外科杂志,2016,18(7):397-399.

[5]宗媛,王艳,张怡,etal.乌司他丁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1):96-98.

[6]尤建权,于情,戴佳文,etal.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1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