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整合

/ 2

论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整合

郑法家1齐秀花2

郑法家1齐秀花2

传统课堂教学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主动学习的维持、人际互动开展等方面的种种弊端,教育工作者有目共睹。随着信息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科技的蓬勃发展也为教育打开了另一扇窗。教育学者欣喜地发现网络教育这种新的教育形态其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便捷的协同交流、友好的互动、时空自由等独特的优势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先天不足”。下面将就课前准备,课堂内容等几个方面对于网络课程与课堂课程的整合谈几点意见。

网络课程首先应将其定位于课程,其次它应该具有网络的特点。所以想了解什么是网络课程,我们先应该清楚课程的概念。我国教育界中将课程定义为“有计划的系统的教学内容,是一系列教学科目的集合。”而按照美国新教育百科辞典“课程”条目“所谓课程是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其中包含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的概念”。

那么通观国内外有关课程的定义,我们总结出课程的内涵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科和内容维度,体现了课程是学习内容的内涵;②目标维度,体现了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的构造系列这个内涵;③活动维度,体现了课程是有计划的学习经验的内涵。而网络课程呢,它除了具有课程的一般的特点以外,还有自身的要求:网络教育环境具有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时空不限性、人机优势互补等优势,丰富了教学资源,改善了教学环境,增强了教育的适应性。网络课程要充分发挥这些特点,构建多媒化的学习环境,高效利用开放的网络资源。

网络课程虽然具有如上的优点,但是作为历史最为悠久,也是最为平常的课堂教学却在今天发挥着它那无可取代的作用。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的学习环境是教室,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并且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媒体是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教材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并且能够准确把握和监控教学活动进程,学生在集体中归宿感比较强,师生间的情感便于交流。但是课堂教学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受到忽视,培养出来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知识应用型人才而非创造性人才,学生创造能力和发散思维得不到锻炼。

通过两种课程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两种课程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那么如何的使这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的集合在一起呢?使得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将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观点整合在一起,取网络课程之长,补课堂教学之短。下面我们对这个问题做一下简单的论述。

所谓的整合,并不是简单的积木拼插,更不是简简单单的“1+1”,“整合”一词可解释为“一体化、成为一个整体”,而非几种事物简单地相加。从哲学角度讲,整合通常是指若干相关事物或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合成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和细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相关联的事物之间彼此融合,最终引起这些相关事物的共同发展变化。由此看出整合强调事物之间彼此融合,各构成部分发生质的变化并最终形成新的统一体。

那么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就是让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两者互相渗透、优势互补,通过对教学目标、学习环境、教学结构、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诸要素重新做系统的考虑与操作,形成一个新的模式来提高学习效率、深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下面我们将对课前准备,在课前准备方面,课前准备包括对学习环境的分析和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组合。其中既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又有人际互动的因素。学习资源包括学习材料(信息)、帮助学习者学习的认知工具(获取、加工、保存信息的工具)、学习空间等等。人际关系包括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师生间的充分的人际交往,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学习环境按照空间可以划分为小课堂即课堂内的教学和大课堂即课堂外利用网络课程进行的学习活动。虽然整合模式是在小课堂中开展进行的,大课堂只是对小课堂起辅助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看低大课堂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讲,大课堂的学生学习活动不仅反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教师有必要在课前按一定的原则(同质分组、异质分组等)将学生分组,以三到五人一组为宜。小组成立后,小组成员的责任包括:共同完成课后作业、共同整理会议讨论报告、共同参与课堂讨论并发言、共同参与小组内部讨论等。课前还需要提醒学生熟悉网络课程各模块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并及时进行网络课程的注册,以便利用网络课程上的所有资源进行学习。另外,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利用公共的聊天工具(如MSN、QQ等)建立群组,对学生之间的交互也很有帮助。

学习内容作为课程的主体,所以这方面的整合是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整合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的问题。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整合模式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依据的就是学习内容的划分,这是因为一定的学习内容对应着确定的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确定出学习者应达到的水平,目标水平的不同,所选择的教学策略也就不尽相同。有的学习内容比较适合由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将其很好地掌握;而有的学习内容需要靠教师的讲授,才能让学生消化、将知识点深化。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教师必须有层次的组织教学内容:可将内容按照概念的逻辑关系(从属、上位、并列的关系)组织学习材料;也可根据归纳思维的方式组织学习材料;还可根据类比思维的方式组织学习材料。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是为使学习者更好地对材料进行加工,实现有意义学习。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学环境的改善以及教师观念的转变,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的前景是值得期待和肯定的。它改革了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增强了教学效果,并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推动教学改革一定起到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1:寿光市特殊教育学校

作者单位2:寿光市孙家集街道营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