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李娟妍

(广西防城港市实验高中,广西防城港538021)

摘要: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升学的关键阶段,所以我们的教育方式一直都以应试教育为主。落实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的理想目标,也是新课标教学改革的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生物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文中主要介绍了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容以及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在新课标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有很多老师认为培养学科素养与提高学生的升学率之间是矛盾的关系,但结合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目前更加侧重对学生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这表明教育部门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十分重视。所以高中老师需要充分意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体现

新课标指出高中生物的核心素养可以概括为四点: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生命观念是指观察生命现象和相互关系或特性之后,经过证实的相反和观点,具备正确的生命观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或是解释在更大范围内发生相关事件和现象。比如高中生物中的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都是生命观念,掌握生命观念,可以让学生看到生物世界背后蕴藏的科学,用生物学的角度去解释生命现象。

理性思维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养成的科学性思维习惯,比如对问题进行归纳、概括、演戏、推理、建设模型等。拥有了理性思维,学生在看待问题时,更容易产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结合自己所学习过的知识对一些生物观点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比如“细胞的体积都趋向于小吗?”“植物的向光性和是因为生长素分布不均吗?”

科学探究是指培养学生在现实世界中发现生物学问题的能力,针对特定的生物现象,进行观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与其他同学探讨实验成果。探究的生物问题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也能够提高学生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

社会责任,是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的判断和结石,尝试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比如:保护野生动植物、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坚持运动等。

二、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建立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生物教师充分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在分析教材内容时,需要平衡新课程标准与实际的生物教学情况,灵活建立起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以生命观念为例,课程标准中列出了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四个生命观念。但是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可以发现生命的信息观、系统观、生态观都符合生命观念的特点,所以老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调整教材的顺序,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学好教材内容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但是老师需要保持自己的思考,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归类,实现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是照搬教材内容。举例来说,在“分子与细胞”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细胞的多样性,总结细胞的统一性,然后再把细胞学说提炼出来,对教材的知识的顺序做了较大的调整,但是提高了学生对细胞学知识理解的效率,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生物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注重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向学生展示生物学科丰富多彩的一面,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要求生物教师能够处理好核心素养培养与升学考试压力之间的关系。老师需要对近年来的生物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找出其中与生物核心素养对应的部分,对其考察的侧重点进行归纳。在授课时,老师可以适当的用幽默的语言对生物知识进行表述,多增加师生互动的环节,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要对学生的观点表达赞扬和肯定,之后在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这样一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却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提高生物学习兴趣。

(三)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老师充分尊重高中生独立思考、分析、解问题的能力,更多的给学生机会通过真实的情境观察生物问题、了解生物问题,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模型,让学生更加直接的观察生物知识,将书本中的平面图用立体的形式展示出来,既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善、严谨的生物科学思维。比如使用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细胞结构模型,这属于物理模型,可以加强学生对DNA结构的记忆,学生一边接触、一边观察,更好的理解DNA的理念。还可以为学生构建数学模型,例如多肽链水解后的氨基酸数量和所需要脱氧核苷酸的比例、蛋白质的分子合成量、脱水缩合的计算。在有条件时,老师可以适当增加实验活动,带领学生动手参与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实验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切身感受理论知识的良好途径。

在生物教学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自主思考、探究生活中的生物问题,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比如关于生态环境的教学,老师让学生思考自己生活的周围所出现过的一些环境污染情况,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结合生物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有学生反映了空气环境污染的问题并表示通过生物净化的方式使生态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但是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并不需要一个标准的答案,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体现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尊重和认可。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老师要把握这一内涵,制定对应的教学策略,分析教材中蕴藏的生物核心素养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从育分转变为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靳立斌.浅谈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6(38).

[2]曾露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3).

作者简介:李娟妍(1990.07-),女,本科,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