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英语应有的态度和应持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学习英语应有的态度和应持的方法

石玟婷

(江苏省东台中学高三(18)班,江苏盐城224200)

摘要:在国外生活过的人大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当今的世界上,英语实在是太有用了,它是名副其实的国际语言。学会英语不仅意味着与英国人、美国人的交往,也不仅意味着与生活在说英语国家中的人们的交往,它意味着与所有人的沟通,它意味着与世界的沟通。当今已进入信息时代,即便我们生活在中国,我们目之所及也充斥着大量的英语信息,英语是这些信息的重要载体。因而,对于我们的我们这一代人而言,英语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必须具有的交际工具。这一点,作为英语教师,必须使我们有明确认识,这样会帮助他们从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

关键词: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听力训练

我们一踏进中学的校门,眼睛就盯在高考上,这虽然并不错,但从我们一生的发展看,高考只是人生诸多门槛中的一个,它是阶段的目的,不是最终的目的。学习永无止境,学英语也是一样,只要有了开始就要不断学下去。

一、如何进行听力训练

我发现我们常常是边看书边听录音,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学习方法。我们有时觉得听力较难,听不懂时就翻开书来看,因此在初期训练听力时,我每次都把书合上,集中精力仔细听。具体的方法如下:听前一两遍时要尽量捕捉大意,明确文章在说什么,是论述、讲故事,还是说明某事。然后用暂停键逐句停顿,捕捉每一个词并重复每一句话,听不懂的地方根据内容进行一些合理的想象猜测,尽最大的努力去听。考试时,我们只能听一或两遍,但训练时,我们则可以多次听,多次训练,以后我们就会觉得听力有所提高。总之,所听的内容事先一定不要去读,否则,就不称其为听力训练了。这一点有时我们并不明确,教师必须制止他们边读边听,并要为他们讲解其中道理。

训练听力要经常化、多样化。考核性的听力习题要听,但那只是为了考核的需要,除此以外,我们还要训练我们养成常听英语的习惯。现在我们获得听力材料的途径很多,除了电视、原文影片带等。作为教师,我们要鼓励我们多听,尤其是鼓励他们课外自己寻找喜欢的内容来听。听力训练与阅读及其他训练一样,要在游泳中学游泳。Practicemakesperfect.熟能生巧,提高听力水平的唯一方法,就是大量、经常地听。

二、理性加工阅读文篇

精读时,我总结了这样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先瞪大眼睛读文章,再眯起眼睛看一遍。所谓瞪大眼睛读,就是说要先认真读懂读透文章,逐字逐句地搞明白课文所讲的内容;所谓眯起眼睛看,正如我们欣赏一幅画,我们常常后退几步眯起眼睛看,这样画中的总体印象就会摄入眼中,而次要成分就会被略去。眯起眼睛看文章,就是抽出文章精华要点,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把文章的段落大意概括出来,从而用不多的几个词和几句话把文章穿成串,把一篇文章装入胸中。这第二点尤其难,因为它的实质是将文章的内容条理化,把文章进行理性加工,这样我们的记忆就会条理化、科学化,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训练。

阅读不仅能帮助我们巩固词语知识和增强理解能力,还能帮助我们增加方方面面的知识,特别是对于西方生活与文化常识的了解,这甚至是更为重要的。有些我们语言知识和技能考试的名次很高,但对西方生活的一般常识却十分缺乏,这种我们在高考是注定要吃亏的。还有,有的我们甚至缺乏一般的生活知识,总之,读死书是不行的。

三、写作进入情景状态

写作时,要有“角色感”。就是说我们在写作时,要进入文章题目所设的情境中,把自己当作文章中的人,这样考虑问题时就会有所根据。例如,有一个作文题目的是写一篇求职信,题目要求我们写上求职者的姓名、年龄、学历、工作经历、求职目的等。许多我们直译题目要求,一开始便写我叫×××,今年××岁,毕业于××学校,总的来说我们能把题目要求写得比较完整,只是不像一封求职信,右上角没有地址,开头没有称呼,也没有简要的说明,为此不少人被减了分。这说明我们缺乏角色感,如果能把自己想象成这个想求职的我们,你写了信,对方也想录用你,而你没有留下地址,人家将如何与你联系呢?题目要求虽然没直接提出写称呼,但你写的是一封信,当然应该有个称呼;另外称呼之后应当对自己写信的目的稍加解释,这样信就不会显得唐突。总之一句话,把自己当作文章中的人,就会把自己的感受与题目要求融合起来,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对比品味中英文差异

表达是我们的一个难题,写作时,我们往往是逐字逐句地翻译,不能通篇思考,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写出来的东西常常很生硬,英语的单词加中文的句式,即我们常说的缺乏smoothness。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提出了“把握范文品味细节”的方法。就是让我们在阅读文章的同时,拿出时间来琢磨作者的表达方式,体会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英汉的相同之处表达起来比较容易;英汉的不同之处往往是困难所在。时常体会英汉的不同之处及其表达方式的差异,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英汉对比的作用在教学中是十分显著的,如果我们对英汉语言对比有所了解,就能预料我们可能出现的语病并能一语中的地讲明问题所在。吕叔湘先生说:教师应有英汉对比的知识。它有助于提高教学的预见性。还说:通过适当对比,对我们起一种警惕作用。

1、时态概念问题。英语表示时态主要通过语法手段,即动词的变化;中文却用词汇手段和句法手段来表示。中文里没有动词的变化,所以我们在动笔写作时,总是拿来动词就用,很少考虑时态的不同。在教学中,我常常告诉我们:每人要预备一副时态眼镜,一篇文章读完之后,要戴上时态眼镜再读一遍,就是说再读时只看时态,不看其他,用心体会揣摩人家文章中的时态走向。一篇文章写完也要戴上时态眼镜,把动词逐一扫视一遍,从中发现问题。通常文章有一个基本时态,或是现在时,或是过去时,这从文章头几句话中或从文章的内容中就可以发现。顺着这个大思路往下读,注意人家文章是怎样处理时态启承转合的。在这启承转合之间是有内在逻辑的,多多用心体会,自己的文章自然就会有进步。师生们如能经常戴着时态眼镜共同探讨这一难题,收获会是不小的。

2、词的数的概念。这也是中英文中明显的不同之处。中文里复数的概念不很明显,常常用“们”字一带而过,有时干脆不表达出来;但英语里这个概念却是十分严格的,英语里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界限也常常是很严格的。这一差异在我们的表达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为此,我总是再三嘱咐他们多朗读以增强语感,有了语感他们就能较为轻易地克服这一问题。另外,我还常建议我们落笔时不要取过名词就用,一般句子中不常出现一个孤零零的名词,名词的前后经常要出现a,the,s等词。

3、英语介词是重要的一类功能词,在语言中其主要用途是表示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并形成某些语法结构。英语介词是组成句子和文章的重要纽带,能否正确地运用介词,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能否真正掌握现代英语。英语中有近300个介词,数量远远超过汉语。汉语则以动词占优势,在汉语中我们常常连续使用几个动词,动词连用是现代汉语句法显著特征之一。英汉对照中的这一重要特点,我常常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让我们多多体会和揣摩。这会在表达方面带给他们许多帮助,即在用英语表达时,多运用介词;在把文字翻译成中文时,尽量把其介词翻译成动词。同时这也说明,我们在阅读时应当着重注意介词短语,记忆动词短语和介词短语,用以使他们的英语表达更为地道,英语味道更浓。

参考文献

[1]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王小莉.课程教育研究.2014(07)

[2]浅谈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王馨康.中国高新区.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