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

王桂华

王桂华

(湖南省株洲市二医院湖南株洲412005)

【摘要】目的: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HIFU)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用海扶JC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对150例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肿瘤特点及身体状况调整功率及焦距,对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要脏器功能、生命体征、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中、治疗后的生命体征稳定,治疗对靶区邻近组织、器官没有明显影响,治疗的有效率为68.67%,其中1例患者出现胃肠麻痹,6例患者出现治疗区域皮肤灼伤。结论:HIFU术前对患者的肿瘤特征进行评估,治疗中适时调整治疗参数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产生。HIFU对治疗肿瘤有一定的疗效,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探讨。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0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266-02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2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应用HIFU治疗的恶性肿瘤且生存期超过3个月的患者150例,其中男97例,女53例,年龄2885岁,平均年龄53.2岁。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细胞学或(和)病理组织学、肿瘤标志物或(和)影像学确诊,治疗病灶位于胸腹壁8例,其中乳腺癌8例;恶性肿瘤胸腹壁转移39例,其中胃恶性间质瘤2例,胃癌21例,食管癌7例,胰腺癌9例;病灶位于盆腔或腹腔的71例,其中子宫肌瘤15例,子宫颈癌6例,盆腔软组织肉瘤2例,膀胱癌6例,前列腺癌5例,肝癌33例,大肠癌4例;病灶位于四肢及臀部的32例,包括软组织肉瘤10例,淋巴瘤22例。患者肿瘤直径1.0cm24cm,皮下深度0.5cm13cm,瘤灶个数16个每例。治疗前伴有疼痛者96例,合并化疗者54例,联合放疗者42例。

1.2设备及治疗方法:海扶JC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国药管械[准]字2000第323038号),治疗头频率0.8MHz,声功率160240V,焦距(135160)mm,扫描速度3mm/s进行直线扫描。根据患者肿瘤的位置、大小、血供及患者的一般身体状况来确定治疗方案,设置治疗参数(发射及占空时间、发射功率、点发射次数等),在治疗的过程中再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来调整计划。治疗采用CT或MRI检查结果所显示的肿瘤部位确定发射源。治疗前准备:(1)将靶区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清洁、备皮。(2)腹部肿瘤者在治疗前35天多食富含纤维素食物,治疗前1天服食乳果糖,部分患者如必要实行禁食。(3)盆腔肿瘤者术前使膀胱充盈。

1.3疗效评价标准:以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程度来判断治疗疗效。(1)疼痛:患者止痛药用量减少≥50%且持续4周以上,疼痛度减轻≥50%且持续4周以上。(2)体力状况:体力改善≥20分且持续4周以上。(3)体重:体重增加≥7%。有效:上述指标中至少有一项超过规定标准,且其他项稳定。无效:所有指标均少于上述规定标准。

2结果

2.1临床治疗情况及疗效:所有患者在治疗中均实施生命体征及心电图监护,全面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实时反应情况。治疗中联合化疗治疗者54例,联合放疗者42例。治疗次数245次不等。治疗周期24周。患者病种及治疗有效数如表1所示,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68.67%。

表1150例患者治疗后疗效评价(例)

2.2影像学观察:肿瘤在经HIFU治疗后,声像图主要表现为病灶内回声增强、低回声和液性暗区,病灶内低回声和液性暗区一般发生在回声增强之后,考虑为治疗后瘤体坏死液化所至。本组经治疗后107例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回声增强,其中治疗后病灶局部低回声12例,现小片液性暗区者8例,现短线状液性暗区者5例。107例患者中,除8例病灶内液化暗区被抽尽后病灶有所缩小外,其余经B超测量与在HIFU治疗前并无明显变化。

2.3病理学改变:13例患者经治疗后行肿瘤手术切除,送病理学检查。所有标本均可见肉眼可见的局灶性坏死,镜下呈大块凝固性坏死,细胞核固缩或碎裂溶解,脂肪组织坏死,间质破坏。

2.4并发症:经治疗后,部分患者靶区皮肤局部红肿,1例患者出现胃肠麻痹;6例患者出现治疗区域皮肤灼伤,经药敷或植皮后治愈;2例肝癌患者治疗中因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停止治疗;1例膀胱癌患者及5例前列腺癌患者有不同程度尿道出现,经止血后症状消失。

3讨论

HIFU是利用体外超声聚焦于体内靶组织而使其在瞬间发生凝固性坏死,但是对正常的组织又不产生损伤的一种局部消融术,靶区肿瘤的死亡方式分为四种,凝固性坏死、碎裂坏死、融解坏死和变性坏死。目前,在国外HIFU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肥大已取得满意临床效果,我国已逐渐将HIFU的治疗方式应用到了肝癌、胰腺癌、乳腺癌、膀胱癌及骨肉瘤等肿瘤的治疗中去,经临床实践证实HIFU对治疗肿瘤存在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4]。HIFU的主要机制是热效应和空化效应,临床上一般以靶区温度是否达到65℃为疗效的主要判定目标,然而由于深部组织即时无创测温技术在临床上尚未开展,对于诸如胰腺癌等深部组织靶区组织温度的确定,仍是限制测试HIFU临床治疗效果的瓶颈之一[3]。而本组在临床治疗中也发现,如果对患者组织病理缺少严格的分层分析,由于靶区组织在皮下的深浅度不同,在确定发射功率及发射时,也很难保证其治疗温度达到65℃及以上。因此,根据肿瘤生物学行为特点,结合治疗参数进行分层分析,建立不同肿瘤的治疗参数表,对临床的实际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利用超声灰度监测及MR监测,则可随时反映治疗前、中、后靶区组织的病理变化,据此作出治疗参数调整,可达到消融及提供临床疗效的目的。本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8.67%,治疗中少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治疗后大部分影像观察并未显示肿瘤有缩小,考虑与与治疗后实体肿瘤虽坏死,但由于无脱落通道,而瘤内血管又发生坏死和血栓而无法吸收有关。

参考文献

[1]陈文直,王智彪,伍烽,等.单纯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恶性实体肿瘤[J].中华肿瘤杂志,2002,24(3):278-281

[2]陈斌。陈海燕,周小祥,等.中晚期胰腺癌三维适形放疗辅助高强度聚焦超声的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0,17(3):251-253

[3]牛凤岐,朱承纲,程洋.关于高强度聚焦超声若干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术语规范化问题[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6,3(4):196-199

[4]李传行,徐国良,黎建军,等.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3,25(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