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方位角地震勘探与常规地震勘探的应用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宽方位角地震勘探与常规地震勘探的应用对比

王磊

关键词:宽方位角;地震勘探;实际案例

一、二者间的技术对比

在进行地震勘探的时候,会有各种因素对勘探造成干扰,要想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就需要在勘探技术上进行升级,那具体的升级体现在哪些方面?就需要对如下几项技术的应用进行综合的探究。

1、叠前噪声衰减技术

这一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除去地表的规则噪音,比如说面波和折射波,而常规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利用干扰与有效波之间存在的差别来进行排除,比如说频率,能量级别的差异等,然后采用信息和噪音的分离技术,线性噪音衰减技术等,对噪音进行去除,由于这些噪音在地震记录的时候会呈现双曲线形态,随着采集方位的加宽,这种曲线分布会越来越明显,所以在宽方位角的资料处理中,常规的勘探方法不能够有效的剔除这些噪音。而通过研究发现,偏移距离在共方位角的道集内是比较规则的,所以在此基础上出现的信号和噪音的速度是比较容易分离的,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在频率空间内采取扇形滤波器对其进行处理,对于最小平方的设计采用比较优化的方式,而在滤波程序应用之前,对于共方位角面元处理要在内部完成,其产生的组织数据也可以呈二维线性的状态从震源辐射出去,另外如果想要在指定的视速度范围内,完成数据中的每个接收点的预测噪音的排除工作,就需要在共方位角道集上对相邻道的进行应用,这样就可解决宽方位角勘探时出现的远排列线性的干扰和非线性的噪声压制问题,通过这样的处理,在偏移距小的低覆盖方位角道集也能得出很好的结果。

2、子波压缩技术

这项技术的应用主要是用来提高垂向分辨率的,在岩性预测中,会出现较薄的地层,如果想对其进行很好的识别,就可以采用这项技术,另外在振幅的处理过程中,通过对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原理的运用,在通过对共炮点、共波点、共偏移距、共CDP点四个分量的统计,就可以更好的计算出反褶积算子,另外在缩减子波的过程中,根据地表一致性脉冲反褶积的情况,可以采用单道预测反褶积的方式进行,从而起到增加分辨率的作用。但是这种方法在应用时通常表现出来的效果不太明显,视主频的频率大约是50赫兹,对于3到5米以上的薄砂层,其叠前属性提取及反演的垂向分辨就没办法满足。所以在进行宽位角勘探处理的时候,提取子波这一过程就可以采用共炮点进行炮点虚反射的压缩,然后再对共检波点、共中心点、共偏移距提取综合子波,用最小的相位进行匹配,再把其用作该道的反褶积因子,在进行子波压缩。这种方法下进行的子波提取,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子波压缩后的资料保真度分辨率也比较高

3、各向异性动矫正技术

地震波速度变化与其传播方向的异性变化是由岩矿物或裂缝等的定向排列和平行排列的各向同性薄层引起的,所以这就构成了地震勘探过程中各向异性的产生,而对于常规的勘探方法的应用,对各项同性成像理论进行处理时会产生误差,另外如果地震波入射角大于35度时,即炮检距大于反射层埋深时,反射波所呈现的曲线形状就不是双曲线,所以常规的勘探方法就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另外如果远炮检距矫正过量的话,炮检距如果增大的话,校正量随之产生的变化就较为明显,所以当入射角超过35度的时候,为了克服使用常规的勘探方法产生的动校正过量的问题,在宽方位角勘探技术处理的时候,就应该选用视察各项异性动校正技术,进行设限旅行时校正,这样可以很好的排除非双曲线性动校正误差。

二、效果对比分析

1、断层和裂缝的识别能力

宽方位角勘探技术与常规地震勘探技术相比,对于断层与裂缝纵向和横向的识别能力上就有很大的差异,从地震的剖面上观察可以得出结论,即对于波组特征关系以及断点明确位置,宽位角勘探技术显示出的信息更加清晰,尤其是在识别小断层上,其能力要比常规的勘探技术更为优越,所以对于相干体切片上展示的信息就更加深入和丰富,对于裂缝的主要发育区域,宽方位角勘探技术可以很好的将其展示出来,而且与钻井所得的结果是相吻合的。

2、对河道的识别能力分析

通过对不同资料的研究对比发现,二者间识别河道的能力是不同的,而且二者之间产生的差别也较大,常规的勘探技术只能显示出砂体的发育区域,而宽方位角探勘技术对于河道及其他沉降体的边界特征和平面展布形态可以很好的展示出来,而且其反射特征在剖面上都有相对应的变化,表现出来的反射特征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透镜状或同相轴下凹等,而且这样的特征是有迹可循的,沿着测线就可以对其进行连续的追踪,变化的范围大约是在100米左右,这就说明宽位角勘探技术对于沉积特征可以很好的表现出来,而常规的勘探技术则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通过对宽位角勘探技术的应用,我们就可以对地质现象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对河道的真正发育位置,有一个明确的分析,宽位角勘探技术的应用也为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某些沉积特征与现代河流沉积特征非常相似,所以可以推断出某一时期古河道发育的位置就与这些条带状的沉积物体有关,或者是相统一。

三、钻探效果的实际案例

通过对以上技术的对比分析,为了充分验证宽方位角勘探技术的能力与精确度,在结合叠前反演油气预测结果,相关的工作单位设立了一口探井,这口探井的位置设立在工区西南部展示的河道处,结果在扶余油层中获得了工业油流,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这种勘探技术的勘探能力较强,且精确度较高,所以对于宽方位角勘探技术合理应用,也为我国其他地区得地震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持,也提高了勘探数据的准确度。

结束语:

宽方位角勘探技术在使用时,会受很多地下波场信息的干扰,通过对处理手段的深化和发展,可以较好的压制噪声,也可以保证有效信息的提炼,在使用相同的勘探技术的同时,以及勘探时所产生的固有的地质环境。使用宽方位角勘探技术可以更加迅速的、准确的确定储层目标,对于裂隙以及河道的清晰展现,可以有效地避免钻探的风险,在保证钻探成本的同时,也可以保证施工队伍的人身安全,宽方位角勘探技术对于信息的掌握能力,以及描述储层及成藏能力,都是常规的勘探技术所无法匹敌的,其在进行勘探的时候,所得出的结论也比较明确细致,另外对先期成本的追加与后期成本的降低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差相比较来说,得到的数值也是较为客观的,所以对于宽方位角勘探技术的应用,就成为了不同地域内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地震勘探技术的专业化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詹仕凡,陈茂山,李磊,等.OVT域宽方位叠前地震属性分析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5,(5):956-966.

[2]田梦,张梅生,万传彪,等.宽方位角地震勘探与常规地震勘探对比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6):138-142.

[3]雷德文,吕焕通,黄永平,等.准噶尔盆地腹部二次三维地震勘探主要技术与效果(为庆祝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50周年而作)[J].新疆石油地质,2005,(5):510-512.

[4]赵镨,武喜尊.高密度采集技术在西部煤炭资源勘探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地质,2008,(6):11-14,17.

[5]钱光萍,康家光,丁成明.川西地区宽方位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研究[J].石油物探,2005,(2):170-173.

[6]文渊.宽方位角地震属性的提取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