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和血压正常人群糖耐量试验对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原发性高血压和血压正常人群糖耐量试验对照分析

赵志强

赵志强(广西田阳县人民医院广西田阳533600)

【摘要】目的以对比的方法对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及血压正常者的糖耐量进行分析,对患者在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症状情况下的异常因素做出判断。方法对本院2012年3月~2012年12月入院就诊的84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诊断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并且对患者所患有的原发性高血压对糖耐量的影响进行临床分析,并且对入院接受体检的73人的正常情况进行对比,分别就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体检者进行葡萄糖试剂的口服对比,2小时后再对两组数据进行筛选,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糖浓度发生明显变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糖出现明显的上升,患者糖耐量比较之前,两组观察对象的血糖、血压、体重指数等方面不存在过大的差别。结果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服用葡萄糖后所表现的血糖上升状况明显,糖耐量异常情况上升到24%,这类患者的糖尿病发病几率上升到8.6%;血压正常的体检者在服用葡萄糖2h后糖耐量异常情况达到12%,糖尿病发病率仅为2.5%。另一方面,大部分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腰围、体重、脉压差等情况都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因此更容易对摄入的糖量产生反应。结论高血压患者的糖耐量因素更容易出现异常;空腹饮用糖水更容易出现糖耐量异常。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糖耐量异常对比实验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209-02

高血压患者经常会出现糖代谢异常的状况,对这类患者主要实行早期干预的方法防治糖耐量异常波动对心脑血管产生严重影响。如果患者在空腹情况下接触糖元,则会提高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几率[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属于II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由于高血压症状会导致患者糖耐量产生异常波动,因此可以通过对高血压患者以及健康人群的相关指标对比来探究原发性高血压造成的糖耐量变化异常的因素,从而加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发病几率的防治工作。现将对比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标准

本案研究对象的诊断标准需要符合2005年国家高血压疾病防治指南中规定的高血压病情诊断标准;本院进行临床观察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空腹血糖在4.6~6.5mmol/L;患者除了原发性高血压症状之外,心、肺、肝、肾功能健全,无其他严重疾病,病情不含有已经确诊的糖尿病和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观察对象的年龄以及基本身体状况资料等无明显差异[2]。

1.2一般资料

本案采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分别设置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2年12月入院就诊的84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诊断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其中男性患者49人,女性患者25人,患者年龄为34~71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8.6岁。对照组选取我院2012年4月~10月进行体检的73人作为对照参考,患者身体状况基本健康,其中男性41人,女性32人,年龄为32~68岁,平均年龄为53.6岁。

1.3方法

首先对参与临床观察的对象进行75g葡萄糖粉荷载试验,如果使用液态葡萄糖则为82.5g,确保葡萄糖用量的精确[3]。采用专门的容器将葡萄糖加入水中进行溶解,溶液为300ml,参与观察者需要在5min内喝完所有葡萄糖溶液。观察对象在饮用葡萄糖溶液后的2小时以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并且在观察对象用药期间对其体重、血压等基本状况进行测量记录。在2小时之后可以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化验。在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在进行OGTT检测时间为3d,对观察对象每天饮用水情况进行监测,观察对象每日饮用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得低于150g,并且观察对象维持正常的生活状态,在对观察对象进行血液样本采集前10个小时以内不得进食;此外,观察对象在活动期间不得吸烟、饮用茶或者咖啡[4]。

1.4结果分析

观察对象在糖耐量正常的情况下:空腹血糖<6.0mmol/L,OGTT2H血糖<7.6mmol/L,化验结果显示观察对象糖耐量指数正常。奶糖耐量异常的表现:空腹血糖<7.0mmol/L,OGTT2H血糖在7.6~11.3mmol/L之间,诊断结果为糖耐量异常。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则患者OGTT2H血糖≥11.3mmol/L。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人群进行观察比较,两组观察对象在年龄、性别、体重、空腹血糖等方面不具有明显差别(P<0.001)。

表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群对比(x-±s)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糖耐量异常高于血压正常人群,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服用葡萄糖后所表现的血糖上升状况明显,糖耐量异常情况上升到24%,这类患者的糖尿病发病几率上升到8.6%;血压正常的体检者在服用葡萄糖2h后糖耐量异常情况达到12%,糖尿病发病率仅为2.5%。通过对比观察可以发现,血压较高患者的体重、腰围以及脉压差等基本身体状况与健康人群存在较大的区别,可以说明高血压患者与肥胖有关,并且可能直接引发糖尿病的发生,使体内胰岛素的糖分调节机制失去作用。通过对以上结果研究,能够充分了解到糖尿病的发生因素之一,为治疗高血压患者糖尿病的方法提出重要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单红英,吴玉杰,刘春霞,秋冬梅,培文杰,李海涛.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C反应蛋白、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2-54.

[2].张雪姣,熊子波,林慧玲,林中,何红.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5):2929-2931.

[3].林海真林卓慧侯维宁钟惠娟陈端.60例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的临床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3):45-46.

[4].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与糖代谢及胰岛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6):576-576.

[5].成立新周静侯宪花王金荣田思奎.对中高危高血压患者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的干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0):764-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