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小议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陈聪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环境监测站225009

摘要:伴随我国环境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环境监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我国环境问题的治理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我国对于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时间并不长,与国外的许多国家相比技术手段也较为落后,因此在大力应用和研究环境监测技术的同时,也需要严格控制质量,提高应用效果,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首先论述了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随后阐述了对其质量控制的标准和具体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应用;质量控制

引言:

环境监测技术利用到了现代的科学技术,具有现代化、科技化、多样化的特点,在各类技术的综合下,能够精准的提供出有效的环境数据,促进环境治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可以说,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效果。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必须做好对技术的合理选择并严格控制质量,使各个环节有序开展,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

一、环境监测技术中的应用

(一)生物监测技术

生物监测技术主要是指通过采取单独的生物体、群落以及种群等方面给环境带来的变化或者污染后出现的反应,根据生物学的原理分别评价以及监测对环境受到污染的情况。该技术主要是采取生物对污染物体的直接反应来体现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受污染的程度以及环境的质量状况。从本质出发,环境污染带来的效应主要是体现在以人为主体,所以在环境监测中生物监测技术有着指示性的意义。

(二)3S技术

3S技术的环境监测功能首先是利用GPS对环境要素、污染源等进行准确定位,动态、实时采集环境数据;然后是遥感技术(RS)对大气、水质等污染源的监测,通过无线信息技术将监测数据传送到监测中心的数据库;最后是GIS技术建立各种数据库,把污染源信息、环境要素等在电子地图上直观显现出来,从而有效管理、统计分析监测信息[1]。“3S”技术是三种技术的合成,其组成技术在空间信息管理中各有特点,都能独立完成自身的功能,但随着发展的需要,它们所处理问题之间又有很多的相关联之处,在解决这些问题的作用上,互为补充、互相协调。

(三)物理化学技术

物理化学技术是运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研究物质的化学运动形式和物理运动形式之间相互关系,从而有助于物理化学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物理化学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中,它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最灵敏的技术支持,推动了环保事业的发展,它把污染物的传播扩散上升到分子层面;利用物理化学方法设计的环境监测仪器,可以检测到将近2公里的空气质量状况,同时能检测出痕量元素成分,这对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

(四)信息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中,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实现环境质量信息的资源共享,形成一个强大的环境监测数据库,达到及时有效的传输处理环境质量信息的目的。这样既能够真正有效的为环境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又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准确、可靠的环境质量信息。

二、环境监测质量要求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应该对整个环境监测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则是以满足环境监测质量需求所采取的操作技术和活动。环境监测的“五性”反映了对监测工作的质量要求:第一,代表性。代表性表示具有代表性的时间、地点,并按规定的采样要求采集的能反映总体真实状况的有效样品;第二,完整性。完整性表示所选取的有效监测资料的总量可以满足预期效果的完整性;第三,可比性。可比性表示在环境条件、监测方法、资料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获资料的一致程度;第四,准确性。准确性表示测量值与真值的符合程度。一般以准确度来表示;第五,精密性。精密性表示多次重复测定同一样品的分散程度,一般以精密度来表示[3]。通常情况下,整个环境的监测过程中,代表性和完整性具体表现在布点优化、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和处理等方面。准确性和精密性具体表现在实验室的分析测定方面。

三、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一)采样质量控制

对某一环境问题的监测需要深入到当地进行采样,并对样本进行检测。在采样环节严格控制质量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在这一环节,必须要保证采样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并且应在不同的时段进行多次采样,排除一些特殊的因素。严格落实规范的采样制度,对仪器进行校准。采样过程中,确保所有仪器正常运转,放置在合理的位置。采样完成后,检查样品是否遭受污染,在取回样本的过程中也要妥善的保管和存放,一旦样本污染,必须重新采样。

(二)样品运输和贮存质量控制

在采样完成后,监测人员会利用采样瓶或滤膜,将采取的样品送到实验室做监测。在样品运输的过程中,需要保证采样瓶不可倒置,并在每个采样瓶的间隔处放置比较软的物体进行隔离,避免出现吸收剂溢流的现象。在样品运输的过程中,滤膜需要完整地封存在专用的洁净袋子里。待检测样品送至实验室后,如果不能及时对所采集样品进行分析测定,需要根据样品的稳定性,将样品应贮存在温度低于22℃环境中[4]。

(三)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

实验室是开展检测的主要场所,必须为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首先,实验室必须保持清洁,应制定严格的实验室工作细则,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对于专业的仪器设备定期检查,确保正常运转和数量的齐全。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验。当然,还需要对实验室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及时淘汰掉一些老旧的设备,不断的进行技术和设备更新,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对于环境监测工作人员也需要严格的管理。在要求其具备丰富工作经验、扎实专业水平的基础上,还必须拥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能够在每一工作环节中一丝不苟。这样才能够在根本上保证环境监测技术的质量和结果的准确性。

(四)报告数据处理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需要建立相关的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并且将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制度落实到实处。在进行报告数据审查时,需要将分析、复查到责任审核各个方面进行明确的分工,要制定三级审批制度,严格控制数据质量关。当发现数据有问题或者有可以数据时,环境检测的负责人员需要及时进行解决,一定要做到有疑问的数据绝不上报。

(五)工作质量与数据质量之间的分析

工作质量是数据质量的保证,数据质量是工作质量的结果。数据质量的指标是用数据的基本特性或性能来表示的,而工作质量的核心是强调以提高人的工作质量,其指标则是以质控数据的合格率,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员工的责任心等表示的。所以,建立健全的监测规章制度和监测工作质量审核和检查制度,可以保证整个监测过程按照指令的路线有序进行,进而可以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此外,在对监测全过程的质量进行监控管理的同时,要抓数据质量和工作质量,只有提高工作质量,才能保证和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

四、结语

总之,想要确保环境监测技术的质量,就必须严格把控每一工作环节,落实责任制度,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要通过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手段来保障。在今后的环境保护工作中,我们要找出现存问题,不断改进,逐渐完善环境监测技术手段,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赵秧.环境监测技术和监测仪器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1):135.

[2]刘静,张一凡,方芳.探讨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3):89.

[3]董珉飞,淡立凯.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山东工业技术,2015,(13):185.

[4]孙喜强,李宝云.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J].经营管理者,2016,(08):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