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陈蓉

陈蓉(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病区浙江台州318058)

【摘要】风险管理对于保证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性非常重要,我们从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加强环境管理,护患沟通,药物配伍和护士管理,同时减少来自患者和护士方面的护理风险,不仅关注患者的病情康复,也同时关注其身心舒适度,促进患者的全面,稳定康复。

【关键词】风险管理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285-02

心血管内科接诊量大,患者年龄相对较大,病情相对较快,若护理管理不到位,容易发生护理风险,出现护理差错,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1]。我们从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出发,对患者采取相关的风险管理,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环境管理

病房环境应该干净,舒适,安全[2]。定时消毒,做好病房卫生和病房卫生,并重点做好患者的个人卫生,预防呼吸系统感染。虽然心血管内科不像呼吸内科那样对消毒有特别严格的要求,但考虑到心内科患者多为老年患者,体质差,感染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因此还是要给予足够重视。护理操作中注意控制噪音,并尽量集中操作,以减少对患者的干扰,让患者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通风、温度和湿度,病房设施摆放适当照顾患者的生活习惯,提高病房环境的舒适性。对高危患者加床边护栏,锐器,暖瓶等妥善放置,保持病房,卫生间的干燥,必要时卫生间加防滑垫和扶手。楼梯,转角等地方加提示标志,保持过道清洁,避免患者摔倒。

2护患沟通

许多护理差错是由于护理人员宣教不到位或患者理解有误引起[3],因此要重视护患沟通。患者入病房后发放统一的宣教手册,就相关住院注意事项进行统一的讲解,讲解力求简洁,客观,通俗,生动。讲解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机提问,确保患者或其家属掌握常见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运动,休息和紧急情况下呼叫护士等,并在患者住院过程中进一步督导,落实。加强日常巡视和患者的沟通,主动询问患者有无困难或疑问,对于疑问给予及时解答,对于困难能解决的则给予解决,不能解决的要给予说明,取得患者的谅解。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安慰,用真诚,热情的态度拉近护患双方的距离,使患者能保持稳定,良好的心境,避免剧烈情绪波动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紊乱,提高医护的依从性和配合性。

3药物配伍

心血管内科患者注射和口服给药较多,其引起的药物副反应多为全身反应,若患者血压,心率等变化过快或过大,容易引起病情的恶化,因此要注意药物的合理配伍。如冠心宁注射液不可与左氧氟沙星配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不可与呋塞米存在配伍,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不可与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配伍,他汀类药物与抗心律失常药以及华法林配伍应慎重。要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和使用事项,现配现用,注意用药剂量[4]。给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并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嘱咐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加大,减小剂量或服用其他药物,有不适感受者一定要及时报告。

4护士管理

根据病情需要,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如心脏彩超、肝肾功能、电解质、三大常规、血脂全套、空腹血糖、血气分析、心电图、肺功能、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等。规范护理文书的记录,保证记录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这样一方面可以实时的评估病情,另一方面在患者病情出现变化需要抢救时能有比较准确的基础资料可以参考,而且对明确护理差错的责任也有重要意义。做好基础护理,定时帮患者翻身,拍背,按摩,避免褥疮和静脉血栓等常见并发症。需要严格卧床休息者要重点关注患者的生命体质变化,加强对患者的常规监测,特别是对于心肌梗塞,心肌炎,心绞痛等患者要重点关注,此类患者病情容易变化,因此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异常,以便避免病情恶化或在病情恶化时能及时实施抢救。完善交接班制度,确保24小时无缝管理。每次交班时上一班护士要准确的交待清楚班次内高危患者和病情不稳定患者的具体情况。对科室内的每一名患者的基础资料,护士要做到详细了解,护士长要做到总体掌握,并且对高危患者要做到详细了解。根据具体病情,对不同患者实施有差别的重点护理。定期总结,总结内容包括护士方面的护理经验和不足,以及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根据患者病情进展情况,不断调整,完善护理流程,减少护理过程中的差漏环节。

5小结

从我们的临床观察来看,心血管内科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年龄普遍较大,病情相对严重,给药,饮食,活动等过程稍微舒缓,都可能发生比较严重的意外。因此作为护士来说,一定要对相关护理和用药常识详细了解,准确掌握患者的基本身心情况和病情,以及住院过程中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以便提前消除风险和出现风险时及时施救。所以我们强调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管理的衔接性,尽量减少护理过程中造成的风险[5]。此外,心血管内科患者对身心舒适的要求较高,外科患者不同情绪波动对病情的影响是相对间接的[6],而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情绪剧烈波动可能直接引起血压的急剧升高,导致病情恶化;患者发生跌倒,或活动量过大,也可能导致病情急剧恶化,所以我们强调病房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并给予患者相关的心理支持。患者的依从性对于降低护理风险非常重要,患者有时候出于对医嘱的误解或疏忽,可能做出不当行为,因此护患沟通是非常必要的,除给予心理支持外,对于患者准确掌握相关注意事项也非常有意义。所以我们强调环境管理和护患沟通,减少来自患者方面的风险。总之,我们认为,心血管内科的护理风险管理,除了加强护士自身管理和患者管理外,更重要的是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不仅关注患者的病情康复,也要同时关注患者的身心舒适度,从而提高患者的医护依从性,减少相关的护理风险,促进患者的全面,稳定康复。

参考文献

[1]胡艳玲,肖岷,孙亚萍,等.心内科病房基础护理风险管理[J].医学信息.2011,15(3):1029.

[2]任巧花,赵承芳.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的运行[J].护理研究,2011,25(1):265-266.

[3]姜波.浅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的风险管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0):219-220.

[4]万淑芳,万晓芳.护理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实践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2):89.

[5]任巧花,赵承芳.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的运行[J].护理研究,2011,25(1):265-266.

[6]彭静.骨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