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河道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河道整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探析河道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河道整治

董军锋

上海市宝山区堤防水闸管理所201900

摘要:河道管理涉及到水运、采砂以及河道安全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河道管理工作质量影响到河道自身的质量。目前来看,河道管理工作依然存在多种不足,职责划分不明确,管理力度不足等,必须重视河道管理,科学规划河道管理工作,提高河道管理工作水平。

关键词:河道管理;问题;河道整治

1.河道管理面临的问题

1.1基于自然性因素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河道生态系统已经遭受到自然活动、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不仅影响到了河道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同时,随着河道坡降逐渐变小,影响到了水流速度,因此,便会使得河道内产生淤泥,加之受分布不均的年平均降水的影响,会使得将水径流不规律,比如,枯水期存在的干枯、断流现象给河道内水生物的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影响了植物群落的长期稳定发展。一旦进入汛期之后,大量的降雨会对河道产生冲刷,对河道周边的生态带来物理性的破坏。

1.2基于人为性因素的问题

尽管国家一直都在致力于河道防洪的建设,但实际上我国的河道防洪能力相对较薄弱。由于我国国土幅员辽阔,水系河流的分布比较密集,但政府在水资源方面的投资比较有限,在个别地区的城镇河道两岸没有相应的堤岸保护措施,防洪能力无法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然而,对于那些具有较大水流速度的河道而言,长期的洪水侵刷也会在不同程度上遭受破坏,甚至会引发河道改道现象。由于河道两岸大面积的工程建设给植被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引发了水土流失现象,流失的泥沙堆积在河床内,使得河床被不断抬高,同时,也使得河道内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淤积现象。快速发展的城市产生了大量的农业、工业以及生活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入河道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它不仅会影响到河道中的水质平衡,还会使得河道内的水生物遭受破坏,影响到河道内的生态环境。河道生态被随意改变在我国城市河道治理以及建设过程中较为常见。受城市较少的土地资源现状的影响,在城市建设中经常会存在缩窄行洪断面、与河湖争地的现象,引发了很多人为灾害。在开展河道治理工作过程中,往往对防洪安全的功能较为关注,因此,在河道建设过程中,多使用浆砌块石挡墙以及混凝土建设河道两岸,这些建造方式忽视了对生态平衡的关注,从而使得河道的自然形态被改变,不但减弱了河道的自净能力,还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环境。

2.河道管理的解决对策探索

2.1做好河道采砂的规范化管理

要加强河道采砂的规范化管理,杜绝和严厉打击违章采砂的不法行为,规范管理采砂段划定的限采区、禁采区,还要严格审核采砂许可证,对其进行统一的收取、更换、审核和校验,对于具有采砂许可证的船只要收取采砂管理费用,明确各方的责任,梳理采砂户、采砂公司、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并对所有的采砂船只进行编号,以实现河道采砂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对采砂船只的违法采砂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2.2做好河道日常管理工作

2.2.1保持河道的清洁。要对河道周边的村落实施责任分工制度,依照自己划分的河道地段进行日常清洁与管理工作,做到“谁分工、谁负责”,并在河道两岸种植绿化带,保持河道的日常整洁和绿化工作。

2.2.2做好河道稽查工作。为了更好地加强对河道的管理,要加强对河道的稽查管理工作,通过法律的手段保持和维护河道的安全,杜绝河道内乱采乱挖的现象和问题,保持河道的稳定性。

2.2.3做好河道监测工作。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之中,城市工业建设快速发展,产生了难以避免的工业废水、建筑垃圾等污染物,这些对于河道产生了较大的污染和影响。为此,要做好河道的检测工作,控制工业废水向河道内排放,并对不符合制度规定的河道附近建筑物给予坚决的拆除,以较好地营造河道的周边环境,保持和提升河道的自我净化能力。

2.3加强河道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在信息化带动现代化的战略引领之下,河道管理工作也要进入到管理自动化、数字化的轨道之中,可以建立河道水闸行业的GIS数据库系统,对河道状况进行实时的、动态的监测和控制,使之更好地应用于决策管理系统,为创建“数字河道”、“数字城市”而服务。还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河道整治理念,结合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开展对河道的整治工作,引入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新材料,加大对河道的整治和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对生态河道的建构,做好河道基础设施建设的堤岸绿化、河道景观设计、涉河工程设计等工作,以保持河道生态环境为目标,做好河道湿地、水体环境、滩地的改造,可以综合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水生态修复技术、生物膜除污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较好地恢复和保持河道两岸生态系统、水生环境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确保水体环境的完整和良好生态,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同发展而服务。

2.4建立健全河道管理责任落实制度

在河道管理的过程中,要全面深化“政企、政事、管办”分开的改革,采用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明确各部门之间的权责主体,在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制度体系之下,全面推进河道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根据当地的河道具体情况成立专门河道治理机构,使之精简高效、责权明确、行为规范、监管有效。同时,各部门还要加强彼此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仔细研究和分析当地区域的河道状况,实现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并用一定的激励奖惩措施较好地落实河道管理的制度,切实推进当地区域河道治理的效果。

还要建构与当地区域实际相契合的河道管理法规标准化体系和框架,依循“重治本、重机制、重实效”的原则,实现对河道管理的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工作,具体包括如:专家监督、听证会监督、委托监理单位监督等,并且还要完善河道长效管理考核制度,梳理和完善河道治理标准、定额、指标体系,使之形成条块联动、流程互动的网路化管理模式,较好地推动河道治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数字化,较好地提升河道管理的效能。

2.5提升河道管理的全员参与积极性

还要河道管理工作与社区工作、单位管理工作、村镇管理等内容相链接,形成联动的整体,较好地增强社会民众对于河道管理的认知和关注程度,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河道日常管理和整治工作中来,可以结合“世界水日”开展河道管理与整治宣传活动,增进社会民众对于河道管理的认识,切实感受到河道管理的长期性、日常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产生强烈的“珍爱家园、保护河道、人人有责”的思想意识,提高对河道的非法占用、非法污染的警惕性,在日常生活中设置电话监管渠道,使广大民众可以通过这一渠道举报破坏河道的行为,使违法违规的河道占用、污染等现象无可趁之机。还可以在河道附近增设垃圾箱,保持河道周边环境的整洁与有序状态。

2.6培育河道管理专业化人才

要重视河道管理中专业人才的培育工作,为了更好地实现对河道的日常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就要依赖专业、高效的河道管理人才队伍,秉持“预防重于修复、修复重于抢救”的理念和思想,及时发现河道整治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防范和修复,尽量保持河道的稳定性。并且,还要从招聘的渠道吸纳高学历人才,将物理、化学、生物、工程建设、园林设计等专业的高学历人才招聘到河道管理整治领域之中,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聪明和智慧,利用其专业知识和方法,实现对河道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整治和管理。还要加强对现有河道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增强他们的河道管理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使之做好河道的综合日常管理工作。

3.结语

河道管理是生态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整治与管理需要河道管理部门、环保部门等的积极协调与配合,河道治理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要注意先进治理技术的运用,同时,又要强化政策法规等的制定与实施,积极加大管理力度,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提高河道管理工作质量,提高河道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栓明,周莉,张喜泉.强力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实现黄河工程管理新跨越[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9,(4):43一44.

[2]高玉琴,方国华,韩春晖,等.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内涵、目标及内容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45一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