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1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牛文涛

在当前在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下,小学英语教学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不可否认由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起步晚、底子薄,优质师资缺口大,发展还很不平衡,英语教学质量出现参差不齐的局面。本文拟结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探讨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浓厚英语学习氛围

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环境的营造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认为英语环境对英语学习无足轻重。但事实证明,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氛围能有效促进英语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究其原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能让英语学习者沉浸在英语中,产生“如鱼得水”之感,也能为英语学习者搭建展示自己英语风采的平台,提供运用英语的机会,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何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呢?就农村小学而言,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学校布置英语化。在校园里,努力做到让学生能在每个角落都看到英语,包括校牌,办公室、教室与活动室等的门牌,英语宣传橱窗,各类标牌等。在教室里,努力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如英语书法、英语手抄报等。

第二,成立英语广播室,让学生能听到英语,感受英语。确定专人或专门小组,每天定时播放一些英语歌曲、英语故事等。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英语活动,激发学生对英语的热情。

二、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理念与方法。理念决定教学的方向,决定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当前的英语课堂,应坚持贯彻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也就是把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并使其整体滚动发展。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要具备这种新的理念,就要坚持新课程倡导的活动教学法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活动不是活跃课堂的“调味品”,而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

2.教材处理。英语教材承载着丰富的英语信息,但我们不能向学生灌输信息;相反,应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地接受信息。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新理念与新方法创造性地把教材内容激活起来,还原为活生生的交际现实,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交际中领会、接受教材信息。否则,我们会把生动活泼的语言变得索然无味。在农村小学,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还存在着“教教材”的倾向。

鉴于此,笔者对目前PEP教材的使用提出如下建议:

(1)围绕教材。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

(2)跳出教材。在吃透教材的情况下,在教学初始阶段应跳出教材,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调整或优化组合教材,采用面对面的直授方式,以便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局面。

三、建立学习型教研组,共享教学资源

建立学习型教研组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提高教研组的整体合力,最终实现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比较重视寻求外力支持,依赖于外在力量提高自我水平,而忽视内部的学习交流,不注重挖掘自身内部的潜力。实践证明,学习型教研组是农村小学英语不断发展的力量之源,是提高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根本保证。就目前来说,建立学习型教研组应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现实表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专业水准相对较低,自主学习提高的积极性也不高,在职提高的机会又相对较少,无非是偶尔外出听听公开课。这种状态是很难适应日益发展变化的小学英语教学的。

因此,打造学习型教研组势在必行。首先,要加强领导,统一思想,依靠行政力量构建学习型组织,明确打造学习型教研组的意义,提出学习型教研组的工作目标与任务。其次,搭建展现教研组风采的舞台。学校要为英语教研组及教师创造表现自我的舞台,以促进学习型教研组的形成。比如,教研组可开展英语才艺表演、英语教师演讲比赛、课题研究方案评比等等。第三,大力开展“沙龙”教研活动,形成开放、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开展“沙龙”活动,有利于教研活动从封闭走向开放,有利于教师之间分享智慧,更有利于学习型组织的形成与发展。“沙龙”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说课、评课、备课、教学心得交流等等。

如何有效地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是实施英语新课程的一个重大课题,值得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讨,衷心地希望广大同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每位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