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思考王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思考王甦

王甦

11010519700819xxxx

摘要:自动化是我国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尤其是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机电设备的数量逐渐增多,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机电设备运行性能的降低和设备故障不仅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威胁设备与人员的安全。为了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隐患,降低故障发生率。文章对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的方法,希望为运维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电设备;运行管理;维护

1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的现状

1)限于经济成本的压力,很多企业对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缺乏重视,没有制定完善的维护计划和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工作,机电设备的管理就存在诸多漏洞,长时间缺乏维修与保养,设备的运行效率会大大下降,也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周期,这些问题会导致设备运行的安全隐患不能被及时发现,发生故障后严重影响生产活动,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严重受损。2)专业维护技术人员匮乏,不满足设备的运行和维护需求。机电设备的日益复杂,对运行管理与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工作人员缺乏对先进技术的掌握,导致新型设备的运行存在较大阻碍,企业未及时对运维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导致其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当前设备的运维要求。3)机电设备的日常养护工作缺乏规范性。日常养护不仅能及时发现设备中的故障隐患,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有助于设备性能的提升。但是,很多企业没有对设备运行温度、湿度、振动、异常声响等进行巡检,导致设备运行中存在较大隐患[2]。

2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的方法

2.1机电设备运行管理方法

当前机电设备的类型逐渐增多,而且其生产工艺和运行状态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给设备运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只有针对不同设备制定不同运行管理方法,才能满足不同设备的运行需求。维修质量管理是保障设备维修质量的关键,消除维修质量的多种干扰因素,提升设备维修效率,预防重大故障的再次发生。维修信息管理,主要是在设备维修过程中完成维修信息管理档案的建立,并以此能对即将发生的故障进行预测,对机电设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判断与分析,制定最佳维修方案,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防止企业生产活动因此而中断,确保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维修备件库存管理也是运行管理中重要的一点,通过事先对机电设备易坏易损零部件的备货,来进维修效率的提升,降低对生产经营造成的损失。此项管理内容对技术性要求较高,而且际工作中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因此此工作开展具备复杂性。既要考虑备件的短缺问题,又要防止库存积压对企业资金状况产生的不利影响。此外,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还包括维修计划管理和设备使用环境管理。维修计划的编制,是开展机电设备运行维修工作的基础与前提。以实际生产情况和设备运行状态为依据,确保维修计划的规范性与合理性,以便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进行统筹规划,提升企业资源利用率,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需求。在计划内对设备展开运行维修,能缩短停歇时间,降低设备运行维修给企业经济效益造成的损失,能防止设备运行维修的盲目性,提升维修工作的前瞻性与系统性。设备的使用环境,也是影响设备运行效率的主要外在因素。加强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交流,保证监督设备使用环境满足相关标准与规范要求,促进设备环境的优化与改善[3]。

2.2机电设备的维护方法

1)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设备操作员一般会承担设备日常维护的责任,而随着机电设备的日益复杂,很多企业会聘请维护人员,以此保证设备维护的专业性。首先,应该重视设备的检查。在生产活动当中,针对设备的运行状态中异味、振动、异常声响、运行参数、润滑、温度等,设备操作员应该严格检查并做好记录。设备检查工作虽然较为简单,但应加强重视,防止后期因工作疏忽导致设备出现严重故障。其次,应该对设备进行润滑与清洁。润滑油脂的液面、压力、温度和变质情况等,是机电设备润滑状况检查的主要内容。机电设备润滑油脂的补充和更换工作应该定期进行。设备清洁主要包括了设备环境的清洁和设备自身的清洁,防止油污、灰尘和杂质等设备运行状况造成的影响。最后,应该重视设备的紧固。在机电设备的长时间运行中,很有可能会由于设备振动导致零部件的松动问题,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应该仔细检查非转动部件的紧固螺栓,及时紧固其中的松动部件[4]。2)规范化生产与维护。增强机电设备生产维护的规范性,能促进其生产效率的提升。在实际工作当中,除了要开展预防性维修外,还要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进行规范,防止误操作对设备运行状况造成的影响。由专业人员负责设备的维护、生产和保养等工作,明确基础化管理制度,落实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3)事后维修。当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后,采取合理的维修措施,而当设备运行正常时不开展维修工作,这种方式属于事后维修。事后维修的方法适用于小型与简单设备,能降低维修成本的同时,提升维修工作的针对性。在大型重要设备的维修当中,此类方法不太适用,会延长设备)的停机时间,导致生产活动受到影响,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在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实际工作中,不可能对设备的故障隐患进行全面排查,而当故障发生时就必须采取事后维修的方式。可以将计划性维修与事后维修进行结合,促进设备故障率的降低,缩短维修时间的同时,也对维修成本进行合理控制。在维护保养的同时,应该加强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确保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3增强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效果的建议

1)企业领导人员应高度重视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安排专业人员对设备定期进行检测,转变传统管理理念,做到防患于未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担负起自身的责任,将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作为重点工作内容。2)应该提升维修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设备的维修质量与技术人员的个人能力密切相关,企业应该督促其主动学习先进的设备维修技术,消除设备运行中存在的不利影响因素。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丰富的维修知识与技能,应对当前新型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与维护要求。3)应加强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在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当中,应该逐渐应用多种信息化技术,实时动态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参数等,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比如运用红外测温技术对设备温度进行实时获取,以监测设备的运行性能。零件库存管理中也应该加强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实现各个部门的有效交流与沟通,实现企业资源共享。

4结束语

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与维护,能及时发现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便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提高设备运行性能的同时,防止重大故障的发生。这不仅是保障生产活动顺利进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工作,同时也是保障设备与人员安全的有效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对运行管理与维护的要点进行控制,遵守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规范,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田刚.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探讨[J].南方农机,2018,49(19):163.

[2]路正升.论述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与技术改造[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24):123.

[3]杜驰平.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和维修[J].时代农机,2017,44(5):23-24.

[4]王霞.浅谈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J].化工管理,201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