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护士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3

以护士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改革

黄凤香李华芳苏秀梅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三明365000)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以模块为基础的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新教学法应在《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对高职护生护士核心胜任力的培养效果。方法:将某高职院校二年级上高职护理专业A班学生49人和B班学生48人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用模块为基础的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新教学法,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对学生采取多元化的考核。结果:观察组的理论、操作技能得分和护理核心胜任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模块为基础的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新教学法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护理核心胜任力。

【关键词】护士核心胜任力;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6-0293-02

护理学科知识体系日益丰富,护理教育面临的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无限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1]。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称职护理人员成为国内外护理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美国护理联盟于2004和2005年呼吁美国护理教育的改革要具有创新性,要进行一场范式的转变,并提出“胜任力本位教育(CBE)”,可能为护理教育的第四代范式[1]。Lenburg建立了胜任力的结果与表现评估模型(COPA),确定了8项护士执业的核心胜任力,包括:评估和干预能力、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教学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国内有护理研究者关于护生核心胜任力的调查研究其结果显示,护生核心胜任力的整体状况不尽如人意,表现为评判性思维能力、科研与创新能力、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教育、咨询与领导能力等需进一步的提高[2]。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培养学生的护理核心胜任力,现对高职护理专业第三学期开设的《妇产科护理学》课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收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某校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上的学生A班49人和B班48人,均为女生,设A班为观察组,B班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年龄、高考录取分数、本校所学课程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班均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夏海鸥主编的《妇产科护理学》第3版教材,安排同一教师授课。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法,观察组打乱原有的章节顺序,划分模块教学,根据不同的模块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1.2.1以实际护理岗位工作所需能力为导向,制定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中注重能力目标的设定。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将《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内容整合为以下7个模块,《妇产科护理学》基础模块、正常月经及月经失调护理模块,正常妊娠及异常妊娠妊娠护理模块、正常分娩和异常分娩护理模块、正常产褥和异常产褥护理模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护理模块,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护理模块[3]。

1.2.2根据不同的模块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第1模块教学设计中,教师借助女性内生殖器的模型,多媒体图片和视频,讲解各个生殖器的功能和临床意义,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第2个模块(4学时)首先结合同学的个人体验介绍正常月经及月经的临床表现,月经的调节机制,再介绍功能性子宫异常出血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2学时)。第十八章第一节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采取案例结合PBL教学法,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准备3个案例,分别关于青春期功血、围绝经期功血、排卵性功血,每个案例均按照护理程序ADPIE模式提出一系列问题,提前1周在班级微信群里把案例传送给学生,布置分组任务,共6组,每组8~10人。学生课后上图书馆查阅图书、数据库,到医院请教专家,小组讨论1.5学时)。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并打分,肯定和鼓励,总结内容(0.5学时)。

第3个模块(20学时)利用视频展示妊娠的发生,胚胎在子宫逐月变化的过程,母体的变化,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时)通过案例情境导入妊娠的诊断方法。(2学时)第五节妊娠期护理管理,采取情境教学。教师提前1周在班级微信群里发送根据早,中、晚妊娠设置的3个案例情境,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咨询专家,根据情境编排情境剧。课上学生表演,教师点评,记录得分(2学时)。对于妊娠期的并发症流产,异位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用案例结合PBL教学法,参照模块2的功能性异常子宫出血的方法(8学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的护理参照妊娠期的情境教学法(4学时)。妊娠期糖尿病参照刘梨[4]的角色互换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前2周查阅资料,制作PPT。课上派代表讲课,其他同学可提出问题,讲课同学和组内同学解答。教师答疑,总结评分,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表现(2学时)。

第4模块(14学时)第三章分娩期的护理,结合心脏输血的例子,重点讲授第一节影响分娩的因素;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动画,生动,直观的展示分娩的机制(2学时)。教师结合正常产妇(由学生扮演产妇)的入院程序,模拟真实情景示范,讲解一个完整的分娩期管理(4学时)。第九章异常分娩的护理,用案例结合PBL教学法,参照模块2的功能性异常子宫出血的方法。第十章分娩并发症妇女的护理,参照妊娠期的情境教学法(4学时)。

第5模块(4学时)讲解内容采取案例结合PBL教学法,参照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的护理(2学时)。实训项目产后会阴擦洗和母乳喂养教师结合案例情境示范,学生分组练习(2学时)。

第6模块(4学时)第十三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用角色互换法,参照刘梨的角色互换法[5]。

第7模块(6学时)第十五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患者的护理,教师应用多媒体讲解疾病发病相关因素,病理,临床表现,处理原则。疾病护理内容教学采取案例教学,参照第十八章第一节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

1.3评价方法

1.3.1理论考试,总分100分:参照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课程结束采取相同试卷对学生进行闭卷考试,试题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难度适中,考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同时也能体现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分。

1.3.2学生实践技能考核:课程结束后,两组同学统一安排时间考核,由临床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考核,监考教师在考前已统一考核标准。学生被随机分配到考场,一共5个考场,每个考场一位教师,一位标准化患者(已经过统一培训),一个病例,一份成绩评分标准。学生根据病例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护理诊断,确定护理目标,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涉及妇产科护理学技能操作),操作后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教师对学生技能操作和整体护理表现进行综合打分,总分100分。

1.3.3通过课堂理论知识测验、模拟临床场景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和特定护理专题的学习团队汇报,综合测评学生的护理核心胜任力,包括这八项内容:评估和干预能力、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教学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每项10分,共8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理论和实技能考试成绩和护士核心胜任力评分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学习成绩比较

经考核,观察组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分)

3.讨论

根据卫生部和教育部对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战略的要求,首次提出胜任力的概念。护士核心胜任力属于职业核心能力,它是一种可迁移的能力,使护理人员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的变化,顺利进行护理活动,具有普遍性、可迁移性和工具性的特点。笔者开展的以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一些成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考核,观察组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分别为(76.12±10.27)分和(75.51±6.02)分,对照组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分别为(69.83±7.80)分和(71.50±6.31)分,观察组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说明,以模块为基础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法,显著的提升了教学效果,表2显示,观察组评估和干预能力、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以及教学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知识综合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数据结果可知,创新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核心胜任力得到提升,总体得分的情况略低于刘勇的护理核心胜任力[6],可能的原因是他的研究对象是本科护理专业的学生,笔者研究调查的对象是高职学生,学生个性强,思维活跃,但自律性较差,各学科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没有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习惯。经过教学方法改革,收效颇丰,提高较明显的是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估和干预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教学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而知识综合能力提升不太明显,与学生之前学习知识的积累有关。本研究对核心能力评价主要用的是表现评估体系(competencyperformanceassessment,CPAs),只是核心能力测评的一方面,不够全面。未来应增加核心能力表现测验体系(competencyperformanceexaminations,CPEs),和学生护理核心胜任力的自我测评等多个维度测评,研究制定适合高职护生的核心胜任力评估体系。

综上所述,高职护生作为临床一线的主要后备力量,通过以护理胜任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能够提升护生的护理核心胜任力,使高职护生毕业时在最短时间内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得到更大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之一。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护理人才,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卫生服务,促进人类健康。

【参考文献】

[1]FinelliCJ,SzwalekJL,CarpenterDD,etal.Innovationinnursingeducation:acalltoreform.[J].NursingEducationPerspectives,2004,25(1):F1E-1.

[2]涂丽霞,庄梅宝,陈冬英.苏州市某高职院校护生毕业时核心胜任力的现状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8):965-968.

[3]郭兰春,郑巧荣,等.《妇产科护理学》模块教学的实施及评价[J].护理研究,2012,26(5):1338-1340.

[4]刘梨,张月娟,彭晓玲.基于护士核心胜任力的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1):120-122.

[5]刘梨,张月娟,彭晓玲.基于护士核心胜任力的角色互换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1):227-228

[6]刘勇,袁爱华,李艳琼,等.核心胜任力培养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