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基建预算管理创新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电力企业基建预算管理创新探讨

张旋

(北京送变电有限公司北京市102401)

摘要: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行财务集约化管理水平,在项目预算管理上,公司在各个方面加强管理,解决了财务管理上出现的问题。但是随着电力的发展,修改和完善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全面预算管理,加强项目执行过程的控制,提升项目完成的速度,构建全链条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全面预算管理

当前国家逐步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对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提出明确要求。电网公司预算管理是指在现有的预算编制水平和管理水平条件下,为实现科学合理预测电网基建工程年度财务支出所进行的预算全过程管控。近年来,电网公司资产负债率偏高,同时电网网架较薄弱,电网投资逐年增加。在当前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如何合理控制电网基建工程投资规模,有效降低电网基建工程造价,切实提升工程预算管理水平尤为重要。在国家电网创新提出“项目预算闭环管理”工作要求的背景下,电网各个子公司有必要通过优化项目管理体系、深化辅助决策系统,全面反映项目储备、项目预算、项目执行、项目效益等项目全过程情况,推进实现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高度融合,以充分发挥预算的执行力和引领力、有效保障公司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

1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预算管理的特点

1.1分层管理、分层负责的预算管理体系我国电力

企业规模普遍较大,组织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建立起了纵深型和分层次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并且分别将不同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在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监督部门和预算管理的其它责任部门进行划分,达到明确的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效果。

1.2作业成本法为主的预算编制方法

电力企业的部门数量较多,加之发电和送点设备调试比较复杂,因此主要以作业成本作为预算编制的对象,可以在对多个部门或多个产品的成本同时进行追踪,能够更准确地确定基建工程成本,增强预算和战略规划的联系。

1.3全过程的预算管控

电力企业基建工程的建设周期比较长,涉及到投资、建设、调试等多个环节,电力企业基建工程的预算管理也十分复杂,包括编制、审批、执行等多个步骤。因此电力企业加强了预算的全过程控制环节,在管理环节上实现全面控制,全过程预算管控模式具有全面性且实施效果良好。

1.4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的预算管理目标

我国电力企业基建工程的预算管理具有系统整体性的特点,建立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到预算考评的闭环管理系统,这三个阶段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使得预算的三个阶段依次交替、循环往复,共同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

2目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项目预算管理基础支撑薄弱

电网基建工程的财务预算精度控制力度不够,严重缺乏对工程项目资金、成本费用以及各项费用支出等相关标准规定的科学掌控。电网基建预算管理以相关预算模块功能为依托,模块功能设计应及时更新,确保能够支撑电网公司信息化功能部署、预算编制质量、过程控制和考核。基于原先财务条线管理职能分工和人员配置,财务人员没有时间、缺乏业务融合意识对项目预算开展深入分析,缺乏能力、缺乏机制对项目预算闭环管理形成坚强保障。基于各单位承担项目的数量、规模和难易程度不一致,如果不考虑预算项目结构差异性,以目前开展横向比较设置考核评价基准的方法,不能客观衡量绩效水平,不利于激发企业完成项目预算积极性。

2.2资源配置不合理电力企业的基建工程预算要求

企业在具体活动实施之前准备好全方位的统筹安排,并有效、合理分配企业活动中涉及到的资源,这要求企业对实施不同阶段的目标有着较为清晰的界定,为电力企业最终实现预设战略目标提供前提保障。但分析电力企业各单位的预算管理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其不同部门之间的发展水平明显不均衡,特别是其中一部分部门对于衡量企业本身具有的投资能力和该项目投资具体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因此,电力企业在现有预算管理水平上仍需持续加强,对于基建工程的实际投资规模有着更清晰的认识与更为合理的测算,保证投资计划涉及金额的可靠性。

3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预算管理完善建议

3.1重视预算管理考核,强调激励约束作用

在实际执行中,应该根据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所涉及的不同业务类型,分别设置考核标准,有所侧重,提高预算考核的专业性和可信度。对于考核计算的方法也需要适当改进,不仅需要观察完成情况与预算的差距,还应该重点关注业务指标相比于历史年度的进步、下滑情况,增强合理性。为了发掘到真正影响预算各项数据的原因,还应该将EVA、利润率等综合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以便了解相应的成本动因,这将有助于找到管理预算,控制成本的根源,进而提升经营业绩,提高管理效率。

3.2培养财务预算管理团队,建立健全的财务预算

组织电力企业应该着力培养内部相关财务工作人员,这样有助于各个部门明确工作职责,便于电力企业统一、分级管理,提高效率。此外,在电力企业财务部门应该按照“预算牵头、专业审核、对口服务”的原则,明晰各部门在预算编制、执行、分析等各个环节中的具体工作,发挥专业化优势。可以通过开展学习和培训,让电力企业内部的员工了解并熟悉相关预算管理的知识,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3.3建立预算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在电力企业内部,可以建立统一的预算管理信息平台,在这一预算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借助统一由总部规定好的规程,对与各个层级的成本及预算,通过信息化数据化的方式实施,提高预算编制效率,满足不同层级的要求。此外,企业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制定标准成本数据,在标准成本数据中明确范围数量、标准,对于科研开发、工程建设这样要素多的业务成本,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通过细化材料、人工的耗费形成定格标准成本。对于差旅费、管理费用等日常运行成本,可以采用“动因分析法”,通过分析动因,找出成本的驱动因素以确定成本定额标准。

4结束语

工程项目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贯穿于工程管理的全过程,涉及工程施工的每一个阶段(投标签约、施工准备、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努力做好工程项目全面预算管理,可以科学高效的管理好每一个工程项目,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帮助电力企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孟勋彪.火电企业基建期全面预算管理研究.中国总会计师.2018.07.82.83.

[2]张东.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预算管理问题探析.财会通讯.2016.29.80.82.

[3]王乐.电力企业基建预算管理创新探讨.财政监督.2015.35.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