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临床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临床体会

陈月灵

陈月灵(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人民医院云南陆良655601)

【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生儿新旧复苏方法的比较,明确新法复苏技术的优越性。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前5年及2000年后其中5年新生儿窒息复苏情况及新生儿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开展新法复苏后窒息复苏成功率高于旧法复苏(P<0.01),新生儿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P<0.01),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新法复苏优于旧法复苏技术,应大力推广新法复苏,以降低窒息死亡率,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

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占5~10%,有的高达20%,死亡率高达约30%,窒息缺氧可导致脑损伤,若及时处理可化险为夷,稍有耽搁往往会影响智力发育,复苏失败则使新生儿失去存活机会,因此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是抢救患儿生命及减少脑损伤的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陆良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自2000年实施新法复苏技术抢救新生儿,回顾分析2000年前5年及2000年后其中5年新生儿窒息复苏情况及新生儿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2000年后其中5年以及时清理呼吸道为主的ABCDE新法复苏措施412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组,2000年前5年实施兴奋呼吸为主的旧法复苏措施506例窒息新生儿为对照组。

1.2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前5年及2000年后其中5年新生儿窒息复苏情况及新生儿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2000年后其中5年以及时清理呼吸道为主的ABCDE新法复苏措施412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组(新法复苏按美国儿科协会和美国心脏协会主编《新生儿复苏》教材复苏方案),2000年前5年实施兴奋呼吸为主的旧法复苏措施506例窒息新生儿为对照组(旧法复苏按照常规方法)。

1.3统计学处理:研究结果采用t检验,x2检验。

2.结果

2.1各组新生儿一般情况见表一:

对于重度窒息新生儿,抢救成功例数(成功率)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为98.1%,94.6%,研究组较对照组成功率高,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肺炎、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出血症,研究组较对照组例数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

讨论

1.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方案即国际规范化的A、B、C复苏方案,目前又称A、B、C、D方案,是根据对窒息病理生理的深入理解和总结实际经验提出的复苏方法。其中A(Airway)建立通畅的气道,包括:摆好体位、吸引口腔、鼻腔,必要时气管内吸引;B(Breath)诱发呼吸包括:触觉刺激、正压人工呼吸(气囊加面罩或气管插管);C(Circulation)维持循环,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及药物治疗;D(Drug)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兴奋心脏功能,增加组织灌流量,恢复酸碱平衡,废止了呼吸兴奋剂、高渗葡萄糖、阿托品及葡萄糖酸钙的使用。整个复苏过程强调在保暖条件下进行,以利患儿在适中的环境中达到耗氧量最低,每一步骤执行的前后都根据评估新生儿呼吸、心率、皮色等情况作出决定和执行下一步的操作。

2、成功复苏的五项原则:①每次复苏都应有受过新生儿复苏训练的人在场;②产房、手术室的医护人员要反复强化复苏技能和知识,技术熟练才上岗;③参与新生儿复苏的医务人员必须配合默契,形如一体;④复苏必须及时开始,每一步骤都要根据新生儿的反应情况来决定;⑤备足所需复苏器械,定点放置,以便随时可用,随手可的。

3、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体会:①胎儿窒息可在宫内经历原发性呼吸暂停到继发性呼吸暂停的发展过程,婴儿出生时的呼吸暂停既可能是原发性,也可能是继发性的,两者在临床上难以鉴别,都可以是无呼吸和心率<100次/分,我们必须当做继发性呼吸暂停,立即开始复苏;②出生后机体的供氧必须依赖于充分的肺泡通气和足够的肺泡壁血流灌注。轻度窒息时,血氧浓度及血液PH值仅轻度下降,这时只要迅速而正确的使用100%氧气正压人工通气,扩张肺泡,加速肺液清除,肺血流量就有可能增加,而重度窒息伴严重代谢性酸中毒,除用100%氧气正压人工通气外,还要配合使用碳酸氢钠以提高血液PH值,使肺内小动脉开放,从而增加肺灌注量;③为保证及时有效的开始复苏,目前依次评价新生儿的呼吸、心率及皮肤粘膜颜色三项体征决定是否需要复苏及复苏的方法,所用三项评估指标是复苏过程中能快速判定新生儿情况和作出决定的最重要的指标,出生后十几秒内即判定,如有窒息立即开始复苏,做到分秒必争;④清理呼吸道时如果羊水胎粪污染,应在头部娩出及全身娩出后各进行一次口、鼻、咽部的清理,颗粒状胎粪污染者注意气管内清吸;⑤是选择气囊与面罩还是选择气囊与气管套管,大部分窒息儿用面罩气囊正压供氧已经足够,只有对面罩气囊人工呼吸无效,胸廓不扩张,或心率持续性过低需要长时间人工呼吸时才选择气囊与气管套管;⑥胸外按压时,在按压与放松的过程中,着力的手指不要离开胸骨的压迫区,如果手指完全离开胸骨,浪费了时间还需要重新定位,将丧失压迫深度的控制,还有可能压错位置,造成对胸廓及胸腔内脏器的损害,另外,按压的深度和速率要恒定,新生儿的循环状态决定于胸部按压,如果按压中断,则血循环停止,血压变为零,按压深度不足,则泵血量不足,这些都将产生严重后果;⑦气管内插管时,每次插管到导管位置正确,时间不超过20秒,如果在20秒内未能成功,应该立即拔出喉镜和导管,用气囊面罩给新生儿正压通气,使其状态好转后,再重新操作;⑧使用时碳酸氢钠要在已建立良好的通气(已有自主呼吸或用气管插管进行正压呼吸)时,防止在无有效通气情况下使用导致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加重呼吸性酸中毒,并且应按规定浓度及速度用药,如注射速度过快,由于血渗透压骤然升高,是脑部微血管扩张,有引起颅内出血的危险,对早产儿尤应注意;⑨盐酸纳洛酮仅用于母亲在分娩前4小时内应用麻醉、镇痛剂引起的新生儿呼吸抑制,并在完成A、B两步骤后应用。

总之,新法复苏窒息复苏成功率高于旧法复苏(P<0.01),新生儿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差别有显著性意义,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不愧为国际公认的复苏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曾淑萍,朱小瑜,石树中;3584例新生儿新法复苏与降低窒息病死率初探[J];临床儿科杂志;1999年01期;

[2]朱小瑜,秦振庭;新生儿窒息与复苏,世纪忆瞻[J];新生儿科杂志;2001年06期;

[1]陈静,郑平,唐血曦;儿科医生进产房开展新法复苏的体会[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年01期。